大火烧死了忠臣 ─谈寒食与清明的原由

陈航仙
font print 人气: 455
【字号】    
   标签: tags: ,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黄历三月,清明的前一、两天。汉代以前的寒食节,禁火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后慢慢减少,至唐宋时期已减为清明前一天。

相传寒食节禁火习俗的形成,是为了纪念著名忠臣义士介之推。介之推为春秋时期跟随晋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流亡的一个大臣,曾割自己的大腿肉供晋公子充饥。等晋公子成为国君(即晋文公)后,要封赏介之推,介之推却带着母亲到山上隐居,不受封赏。晋文公因遍寻不着介之推,遂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之推出来。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非常后悔,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介之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往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并把烧山这天订为介之推的祭日,并在这一天禁火,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晋文公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但实际上,禁火之俗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寒食节真正的起源,乃是源于古代的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之制。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加上古人认为火有神灵,所以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每次改火,都要换取新火,当新火未到之时,就禁止人们生火,后来这一时节的禁火习惯就成为习俗而流传下来了。

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纪念介之推。其后慢慢增加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因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禁火完毕,到清明这天要换新火,这样清明与寒食就连在一起,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清明的换火活动为寒食活动的一部分,作为换取新火的一天也被当成重要日子。而后,随着禁火之俗转衰,本来是节气名称的“清明”突显出来,以“清明”概括这一段节期的人渐多,慢慢的,大多数人只知道“清明节”,而不知“寒食节”之名了。◇


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维基百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为,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的创建、中国版图的确立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 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可能因威胁而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招降苏武,就将苏武囚禁起来,断绝供给吃喝。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关他流传的最广也最久远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廉颇负荆请罪”等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也充份说明了蔺相如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政治家。
  • 比干姓子名干,商朝皇室王子,也称王子比干。他也是商朝的重臣,在国王左右辅佐国政。他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
  •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积极反对贪污和奢侈;禁馈赠,惩贪官,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审理积抑,昭雪了许多冤狱。
  • 中国有一句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实它最早是专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上述成语中的“沉鱼”,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