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巡礼】天上来的鼓 制鼓师傅梁正颖谈传统制鼓

人气 72
标签:


有三十年手工制鼓经历的制鼓师傅梁正颖告诉我,一位老和尚打了他的鼓之后说:“这鼓是天上来的。”这话引起我的兴趣,问他有什么涵义,梁正颖轻淡的说:“我想就是打出来的鼓声很细很柔,像仙乐一般,能够传达打鼓者慈悲的心境。”

鼓师傅梁正颖自承袭有七十多年制鼓经验的岳父黄秀邦的衣钵以来,已有将近三十年的经历,站在梁正颖的制鼓厂里,除了听到一阵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年轻师傅身体在空中弹跳着,不停的用双脚踩踏着鼓皮。梁正颖说:“这样在鼓皮上面踩踏一天下来,已经从台北跑到台中了,这个踩鼓的动作一般人看来,可能是最辛苦的,其实,你问那些师傅,踩鼓算是最轻松的了。”

制鼓过程繁杂,梁正颖都是以手工制作,包括细微的打洞、穿绳索都是有要领,绳索拉不紧也不行,过程少一项都不行,要一步一脚印的做。


梁正颖表示大鼓、小鼓都要调出它们不一样的音址。


制鼓过程繁杂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制鼓的过程里,调音算是很重要的工作,须要真工夫,踩鼓皮又须配合着调音。梁正颖特别提到踩鼓,他说,要在鼓皮上用力的踩踏,把鼓的弹性踩出来,然后绷紧鼓皮,再踩踏,这个动作需要反复好几次,为的就是要让这些鼓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刚踩时会烦燥,踩到后来你就学会踩脚步,会有节奏感,就会感觉轻松。踩鼓时要带着欢喜的心情,要是心情不好,打出来的鼓声就会让人感觉很烦燥。”梁正颖拍了几下鼓皮说:“所以我跟我的学徒都带着轻松的心情工作,像游戏似的,谁打了我的鼓都会感觉很高兴。”

每一个鼓都经过细心的调音


几个鼓置放鼓架上,琥珀色的鼓身衬托着白色鼓皮,感觉鼓声就要被打出来似的。

梁正颖敲着鼓说鼓声可以净化人心。

梁太太正忙着在做好的鼓面上盖上证明章。

鼓厂里一排站立着等待调音的大鼓,旁边墙壁上晾挂着几个穿着绳索的鼓皮,另一边,梁太太正忙着在做好的鼓面上盖上证明章。几个鼓置放鼓架上,琥珀色的鼓身衬托着白色鼓皮,感觉鼓声就要被打出来似的。

有几位客人在“咚咚”的试着鼓声,梁正颖告诉我说,他的顾客儒家、道家、佛家都有,来的什么顾客就知道要的是什么鼓,“你是南管来的,南管就是要硬质的音;醒狮团的来,要的是庞大的音;修炼的方丈要的是柔的音,要雄厚的,几个鼓一起在佛寺里面打,鼓声更不能刺耳。”

调音须要有经验的师傅,鼓皮经过踩踏以后,要能听出音址到了哪个地方,梁正颖细致的比划着说:“鼓皮踩了以后,听起来假如音址没褪掉,就是踩够了,假如踩了后音址褪掉了,那还得继续再踩,还要继续调音,就是这么简单。”


要在鼓皮上用力的踩踏,把鼓的弹性踩出来。

 


一般佛寺的鼓声须要饱满柔和,庙会的鼓就要响亮热闹。

台湾到处都能看到庙会,常常会听到各种敲锣打鼓声。梁正颖说,狮阵、龙阵、跳鼓阵、宋江阵、花鼓、南管、北管、战鼓等常常出现,要依照不同的鼓去调音:“这些大鼓、小鼓都要调出它们不一样的音址,庙会用的鼓跟佛寺用的就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佛寺的鼓声须要饱满柔和,庙会的鼓就要响亮热闹,所以每一个鼓都要经过细心的调音,有经验的师傅才能分辨不同的鼓声。”他还特别说明,台湾是海岛型国家,气候比较潮湿,音址要升华一点,才能适应世界各地的环境。

能踩破一个鼓 赏你五万

生皮进厂后,用大刀割下须要的鼓面的寸尺,割皮时需要一个人拉、一个人割。梁正颖说,割皮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要顺着手势一鼓作气完成,割坏了就浪费整张牛皮。接着再把外面的牛毛、里面的脂肪去掉,晒一个礼拜后,再阴干三、四天,再浸水,当然这期间就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削皮的工作也考验师傅的功力,削皮就是把脂肪去掉,整片皮都要削出同样的厚度。梁正颖说,用力太大也不行,太轻也不行,就是要使暗力,因为刀很锐利,稍微一压迫,牛皮就破掉了,削皮技术讲究熟能生巧。“不能说这边厚那边薄,同样厚度的鼓打出来的音址才会一样,这就是工夫了,太厚的话,声音会被闷住,没有弹性;牛皮较薄的地方,表面张力不对称,它会破掉。为什么我的鼓都要踩、要踏,因为万一我削得不好的话,在上面踩马上啪一下,鼓皮就破掉了。这样才能保证高品质。”梁正颖笑着却又严肃的说:“我告诉年轻的师傅,你要能踩破一个鼓,赏你五万。”

心要很静才能打出风雨雷鼓

梁正颖特别为我敲了几种不同的鼓,他认为鼓声可以使人心灵沉静。在谈到鼓声时,他显得意气风发,仿佛把各种鼓都唤到了眼前了:“大鼓阵,鼓声不会很硬,它要能听远,有旋律感;假如是开路鼓又不一样了,声音较高较尖,但它也要听远,会刺一点;要说到醒狮鼓,就是战鼓,是大型的鼓,它的声音要很高,嘎嘎叫,所有周围都听得到,但远方听不到;再说庙鼓,声音听远,砰、砰,但打起来要分明,它打的是风雨雷鼓,风要有风声,雨要有雨声,雷要有雷声,当然心要很静才能打出那些声音。”

梁正颖拿起鼓槌轻轻敲了几声说:“人一生中有顺畅,打起来鼓声很柔,很好听,当你遇到逆境时,是不是风雨雷都来。假如你一生没有修行,就永远郁抑,修了就顺畅,我觉得鼓有这一层意义。”

梁正颖在制鼓的过程中,仍然不断研究,突破技术;以前的鼓都是红色的,他觉得一成不变,后来他制作的鼓就维持原木色,他说:“全台的鼓用原木色是从我先做出来的,我觉得制作的鼓要真实,原木色看起来较有价值感,鼓除了击打以外,也可以拿来观赏,现在的寺庙盖得美轮美奂,吊一个红红的鼓在那里,感觉单调。”


原木色看起来较有价值感,鼓除了打以外,也是一种观赏的艺术品。

 


梁正颖说每个鼓我都用心在做,每个鼓都有它的生命。

一生做了最多的鼓

梁正颖又谈起一神奇的事。有一年,他遇到一个国际巡回演出的艺术团体大笔制鼓订单,他必须在三个月内做出一百二十块鼓皮;过去他一个月最多只能做十块鼓皮,而一块皮就要一只牛,其中还要淘汰掉不合格的,而且还要气候能够配合,那时已经要过年了,冬天太阳少,但是他准备跟它赌一赌。

等他承接下来后,神奇的事却发生了。他说:“晒牛皮时,前面那个村庄在下雨,后方也下雨,四周都下雨,就只有这里没下雨。牛皮不能用烘的,一定要日晒,我从没遇到这种情况,连客人都说,附近都在下雨,怎么你们这里没下雨?”

奇怪的是牛肉的销量也突然增多,所需的牛皮也在第一个月就要准备齐全了,结果供应来的都是他要用的黄牛。谈起这件事,仍然难掩几分兴奋,他说:“一百多张牛皮,我的身体也要能耐得过去。我过去一天最多只能削两、三只牛皮,超过四只就太累了,结果第一个月我竟然削了一百多件……”

他欣慰的望着我说:“结果我们顺利完成,如期交鼓了。每个鼓我们都用心在做,因为每个鼓制作完成就有了它的生命。”至此,我才了解那老和尚说的“天上来的鼓”的意义了。

近年“美国神韵艺术团”来台巡回演出,梁正颖去看过两次,舞台上打出来气势磅礡的鼓声让他感动得落泪,他告诉我说,他现在更深层领略了“天上来的鼓”的涵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