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姚坦但见血山,不见假山

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一、姚坦但见血山,不见假山

北宋时代的姚坦,是济阳(今山东定陶西)人。为人诚实正直。宋太宗时,姚坦担任益王府的翊善(翊善:官名。为王府或太子府,负责教导的官员),处处事事,认真负责。

益王在他的府中,修筑了一座假山,十分豪华气派。修成之后,益王设酒宴招待众多僚属,前来一同观赏。众人都对假山大加称赞,只有姚坦低头不语,背着假山而站,看都不看假山一眼。

益王强使姚坦去观赏假山,他看了一会儿,却大声叹道:“唉!我只看见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

益王非常惊讶,问他这样讲“是何缘故?”

姚坦回答说:“我在乡下时,看到州县官吏催逼租税,许多人家的父子兄弟,都因交不出租税,受到了鞭笞之苦,被打得浑身是血。这座假山,实际上是用百姓的租税所建,它不是血山是什么呢?”

后来,有人将姚坦的话,禀报了宋太宗,宋太宗说:“把百姓祸害到那种程度,要假山有什么用呢?”马上给益王府下令:拆毁了那座假山。

二、衙门有如寺院静

南宋初年,衢州(今浙江衢州市)人汪待举(人名),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知州。他为政深通民情,老百姓有了诉讼之事,汪待举便把他们叫到近前,当面判定是非曲直。由于他公平正直,诉讼的双方,都听从他的劝导,矛盾纠纷,皆能得到妥善解决,并且省钱省时,民心舒畅,安居乐业,农业生产,随之也兴旺起来。

汪待举喜欢亲力亲为,不把诉讼交给属官们处置,下官们不能从中渔利,坏人坏事因此也减少了。下官们也轻松了许多。

得到最大实惠的,当然还是老百姓。因此,有人写诗称赞说:

衙门有如寺院静,
官吏恰似农夫闲。

三、了却四千男女愿

西晋成宁年间,大司徒雍公泰,到两淮(指淮东和淮西,今安徽淮河南北一带)地区,巡视煮盐业。雍公泰看到炼盐工人中,有鳏夫近三千人。他把这事记在心里,用了两年时间,就使他们大都组成了家庭。

他调任进京走后,两淮地区的人们,久久感恩不忘,歌颂他说:“雍公巡视盐业,来到愚昧落后的两淮,使无依无靠的水上遗民,全成了家。这是多大的功德呀!”

有人写诗赞颂雍公泰,说他:

了却四千男女愿,
乘春泛舟去朝天!

四、不轻易惩治学生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太守时,一天晚上,他手下的官吏,抓着一名违犯宵禁令的人,来禀报,问:“抓到了一个犯禁的人,该怎样惩治?”

王安期太守问那个犯禁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犯禁的人回答:我去老师家听课,不知不觉,竟回来晚了。”

王安期对手下的官吏说:“制裁一个读书的学生,以维护禁令、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达到地方大治的根本。”

于是专门派了一个人,护送那个学生当夜回到家中。

五、救荒奇招

北宋时代,有一年,苏州吴县(今属江浙一带)发生了大饥荒。范仲淹下令:听任百姓赛船。太守和官员们,每天都在湖上设酒宴待客。从春天到夏天,居民倾家出游。范仲淹又令各寺院大兴土木。同时修葺米仓和官吏的房舍,每天雇佣上千人。

上面的监察机关,弹劾州府:不注重救荒事业,游玩无度。

范仲淹就逐条分析了他之所以宴游与大兴土木的原因,都是为了发动某些富人,利用一时用不了的钱财,来救助贫苦的百姓。后来的事实证明,范仲淹的办法,的确很好。当时闹饥荒的许多地区,只有范仲淹治下的百姓,没有因饥荒而外流。

六、没人敢和丈夫离婚

唐代人杨志坚,好学而家贫,妻子因此要他开具同意离婚的证明,杨志坚随手写了一首诗给她,表示同意离婚。妻子拿着诗,到官府要求办理离婚手续。

当时任内史的颜真卿,认为她败坏风俗,就下令打她二十板,任凭她改嫁了。

颜真卿因为同情杨志坚生活清苦,勤奋好学,特地赠送了绢和米、布等物,并提拔他当了军官。

颜真卿还让远近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并晓以大义,教谕男女青年,“无志会穷一世,有志只穷一时!”夫妻之间,应互相扶持。

从此以后,江左地区,十几年间,没有人再遗弃自己的丈夫。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刘根字君安,是京城长安人,年轻时就精通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汉孝帝绥和二年,刘根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后来刘根辞去官职进山学道,在河南的嵩山里住进一个石洞,石洞在悬崖绝壁上,有五千多丈高。有时他和人对面坐着,忽然就变成穿黑袍戴高帽的装束,也不见他换过衣服。
  • 左慈字元放,江西庐江人。他精通五经,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左慈开始学道,对“奇门遁甲”也很精通,能够坐着变出美味佳肴。他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对上遇事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量,被人称为一代贤相。他自幼受家庭影响,敬信神佛,敬奉佛法,为人仁慈厚道,参加科举考试时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以下为《宋史•吕蒙正传》中记载的几个小故事,给人以启迪。
  • 有一天,外地的一个乡民,进城给待嫁的女儿买嫁妆。路过一个汤圆店,吃完汤圆后,一摸口袋,里面却没有铜钱交付,便告诉店主:“我进城办事,只有银子,你暂时记在账上,宽缓些时候,我一定来还账。”
  •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意思是讲,孟子曾经说过:“官职爵位有两种,一种是天上的官职爵位,一种是人间的官职爵位。有的人,信践仁义忠信,乐于行善,并且不知疲倦。这种人,在天上是有官职爵位的。另一种人,他们在人间当了公卿大夫,这种人的官职爵位,就叫人爵。”笔者摘译孟子的这一段话,是为了弄懂清代纪晓岚的一篇文章。
  • 轩辕被立为天子后,华夏大地上数次出现了黄龙和地蚓。黄龙的黄色代表土地,地蚓则是土地的精灵,因此人们都认为黄龙和地蚓是上天降下的吉兆,表示轩辕已处于五行中土的位置,便尊称轩辕为黄帝。
  • 微子开(姓子名启,后改名为开),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乙的王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 晏婴,字平仲,春秋时代的齐国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曾辅助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他为人节俭,注重身体力行,受到齐国人尊敬。晏婴担任齐国宰相后,每次吃饭,不吃两道肉食,他的妻妾不穿贵重的锦帛。他在朝廷时,一旦国君和他说话,就正言以对;国君不与他说话时,就肃立在那里。国家有道,他就顺从国君的命令;国家无道的时候,他就权衡国君的命令,然后正确行事。
  • 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今安徽省境内)人。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为家贫,常常取用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却一直好好待他,不提这些事。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了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让他执掌齐国之政。齐桓公之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 商代国王武丁继位后,有一次,祭祀先祖成汤。没想到在第二天,忽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野鸡,落到了大鼎的耳朵上鸣叫。武丁感到十分恐惧,认为要有灾难降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