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美术

矫饰主义(十一):“光”的导演者-丁托列多(下)

郑英男、周锦佩
font print 人气: 405
【字号】    
   标签: tags: ,

《天堂》(Paradise)

“天堂”是丁托列多晚年为威尼斯总督府(右图)所绘制的画作,也是他一生中规模最大的一幅作品。画面描绘的是最后审判时的天堂景象。丁托列多将天堂以椭圆环状构图区分为不同层次的空间。画面顶端光芒四射,代表上帝之所在;画中主角耶稣与圣母玛丽亚位于第一层;天使带着白色百合花与宝剑(象征纯洁与正义)飞向坐在宝座上的耶稣,表示耶稣在末日审判时“仲裁善恶”的重要地位;其下层为圣徒,最明显的是手上都拿着一本书彰显其贡献的《四大福音》作者,由左到由分别是:圣马可(St.Mark)、圣路加(St.Luke)、圣马太(St.Martha)、圣约翰(St.John the Evangelist);其余各层为先知、僧侣等,在云层间则隐约站着无数的人群。画中成千上百的人物形象,随着如漩涡般的云层翻腾扭转,姿态各异,令人深刻的感受到荣耀回归天堂时激动雀跃的心情。而整幅作品营造的磅礡气势,让人惊叹不已,并且将丁托列多非凡的空间概念展露无遗。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1592~1594年 油彩.画布 365 x 568 公分 圣乔治教堂,威尼斯 (S. Giorgio Maggiore, Venice)

《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在受钉刑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顿晚餐时,耶稣拿起象征他的身体与血的饼和酒,递给门徒以示祝福,并赦免其罪过,这也是基督教圣餐的由来。

丁托列多将这个宗教故事放入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他采用斜角线构图,以长桌将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是头上显示着光环的耶稣正递食物给坐在长桌旁的门徒,右边则是写实的描绘了日常生活中仆人服侍用餐的景象,但一切都因为左上方一盏吊灯后面出现神奇的光芒,加上天使们从天而降,使得朴实无华的大厅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氛。丁托列多擅长制造光源来显现神迹,并透过逼真的人物动态加强戏剧感,企图传达神迹真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理念。
  
《苏珊娜出浴》(The Bathing Susanna)


《苏珊娜出浴》(The Bathing Susanna) 1555~1556年 油彩‧画布 147 x 194 cm 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这幅作品取材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传说巴比伦一富商妻子苏珊娜在沐浴时发现两位好色的长老偷窥,苏珊娜大声呼救,长老因此连忙逃走。后来,长老为了掩饰自己的恶行,反而污陷苏珊娜与人通奸,幸好被但以理适时地识破长老的诡计,还苏珊娜清白。

《苏珊娜出浴》是丁托列多的人体画中最出色的代表作。画中描绘刚出浴的苏珊娜(注1),赤裸的身体被光线所笼罩,肌肤明亮细致,她正以恬适自然的神态看着镜中的自己,而在画面左下方与后方出现了鬼鬼祟祟在旁偷窥的长老,两者对比下,更凸显了苏珊娜的纯净无邪,也反映了世人太容易为美色珍宝所迷惑而逾矩,却不知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的道理。丁托列多并以罕见的细腻手法描绘许多细节,如花草茂盛的庭园、透明清澈的池水、苏珊娜华丽的发饰、闪亮的珍珠耳环、手环和散落在地上的项链戒指、梳子与脚边的白色绸缎和精致的瓶罐。这些物件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对比着前方的镜子与下方的水面,更进一步凸显了人间财富与美貌的虚幻。

《阿利阿德尼、维纳斯与酒神巴卡斯》(Ariadne, Venus and Bacchus)


《阿利阿德尼、维纳斯与酒神巴卡斯》(Ariadne, Venus and Bacchus) 1576年 油彩‧画布 146 x 157 cm 威尼斯总督府 (Sala di Anticollegio, Palazzo Ducale, Venice)

丁托列多为威尼斯总督府所做的四幅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寓意画中(注2)的其中一幅作品。画中右下方为酒神巴卡斯,他的手上拿着一枚戒指,正在向阿利阿德尼求婚,此时维纳斯自空中飞来,一方面用左手为阿利阿德尼戴上闪亮的星冠,一方面以右手托住阿利阿德尼的手,方便酒神巴卡斯戴上指环。丁托列多以此画来称颂威尼斯共和国的团结和荣耀。阿利阿德尼象征被神所祝福,赐予光环的威尼斯,与巴卡斯的联姻则象征了威尼斯充满欢乐与活力的特质。

丁托列多以纯熟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威尼斯画风的特色,整幅画中光影随着人物的律动而变化多端,肌肤温润细腻,色彩美丽而和谐;而维纳斯灵巧、充满动感的飞天形象则是丁托列多极具个人特色的造形方式。@*

(注1)苏珊娜在希伯来语为“百合花”之意,而百合花即是纯洁的象征。

(注2)另外三幅是﹕《火神的打铁坊》(Vulcan’s Workshop with the Cyclops)→象征威尼斯的强大;《默丘里和三女神》(Mercury and the Graces)→象征商业的繁盛与崇尚青春欢乐美丽的俗世精神;《智慧女神驱走战神》(Pallas Sending away Mars)→象征威尼斯支持以智慧维护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外交态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矫饰主义”(Mannerism,中国大陆译为“风格主义”)一词源出于意大利语“Maniera”,原意为‘手法’,引申为艺术的‘风格’。而“矫饰主义”名词的正式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便首先提出,形容意大利在十六世纪时,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艺术史家们对此一名称有过许多的争论,后来泛指文艺复兴晚期(大约1550年-1580年),以佛罗伦斯、罗马、和曼图亚(Mantua)为中心发展出的一种艺术潮流。
  • 乔治.瓦萨利(Vasari)在其《艺术家列传》一书中表示:“‘风格主义’者以他们自己的理念、敏锐和角度来追求极致纯粹的“美的典范”,而不再满足于前人只专注于模仿不完美的现实世界。”只是“矫饰主义”种种隐晦的表现手法(神话的、象征的、寓言式的),往往制造了与观画者之间距离。十七世纪的理论家贝洛里(Bellori)在其《画家的生命》一书中则抨击“矫饰主义”为“以矫饰,而非真实为基础的狂想”,因而失去了与大自然和群众生命的真实接触,所以他们所谓的“风格”就容易被视为矫揉造作,难免遭人诟病与嫌恶。
  • 彭托莫来自佛罗伦斯卡路契家族,其父也是画家,曾在吉兰达忧门下学艺。由于一家定居在佛罗伦斯西郊的古老城镇Pontormo,所以世人以地名称之。彭托莫为家中长子,年幼时父亲、母亲和祖父相继过世,由祖母教养。祖母过世后,他带着胞妹搬到佛罗伦斯,然而最后妹妹也于1517年死去。这些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可能造成他日后的孤僻性格。
  • 柯列乔﹝Antonio Correggio,或译为柯雷吉欧,本名Antonio Allegri,1489 ~ 1534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Parma﹞51公里外的柯列乔镇﹝Correggio﹞,因此便以出生地为名。柯列乔的艺术学养早年受叔父Lorenzo和家乡一些画家的启蒙,后来拜访曼都瓦时,受到其宫廷文化和曼帖那的影响;而其成熟作品中,富于渐层变化的光影和用色,以及人物的甜美形象,也能找到达芬奇、吉奥乔尼和拉斐尔的影子;某些作品的人体表现又令人想到米开兰基罗。他承袭并综合了文艺复兴盛期各家的娴熟技法,在空间和动感的表现上又有所突破,有人将之归类为矫饰主义画家,也有认为他是巴洛可艺术的先驱。
  • 帕米贾尼诺原名Francesco Mazzola,因出生于帕尔马,人称为‘帕米贾尼诺’,意为‘帕尔马男孩’。父亲Filippo Mazzola也是画家,在他两岁时死于瘟疫。所以帕米贾尼诺自幼由同是画家的两位叔父Michele和Pier Ilario抚养长大,并随其步入艺术生涯。12岁时Francesco就曾经帮助完成了叔父承接的圣乔凡尼福音教堂的装饰,是意大利地区相当早熟且以笔触纤细优美着称的画家。早年推崇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与拉斐尔(Raphael),画风也受到柯列乔(Correggio)的影响。
  • 1531帕米贾尼诺从波隆纳回到帕尔马,接了一项Sta Maria della Steccata的壁画,却没有依约完成,结果进了监狱。据瓦萨利说,这是因为他迷上了《炼金术》的关系﹕‘他满脑子的炼金术……从一个敏感娴雅的人,变成一个满面风霜,邋遢不修边幅的野蛮人……’也有人认为帕米贾尼诺是基于科学兴趣而研究蚀刻铜版画,因而进入《炼金术》领域。帕米贾尼诺是继杜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之后,同时创作“蚀刻版画”(注2)与“油画”(注3)的早期画家之一,他使用“蚀刻法”制作的艺术品也被广泛地复制为“版画”或“明暗木版画”(Chiaroscuro Woodcuts)。晚年的帕米贾尼诺有一种远离世俗,追求自我放逐的倾向,向往着灵修归隐的生活。晚期作品如《长颈圣母》(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便充满了这类神秘的寓意。
  • 布隆吉诺是佛罗伦斯画家,诞生于一个屠户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启蒙且师生情谊深厚,彭托莫是“矫饰主义”的先驱,而布隆季诺则是“矫饰主义”的发扬者,也是第二代“矫饰主义”的著名人物兼诗人。此外布隆季诺效法米开朗基罗的前缩技法,却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强烈风格。作品以绘制肖像为主,宗教画数量不多,师承彭托莫的神韵与品味,但笔触细腻精致,结构性强,偏爱冷色调,明晰简洁带着光泽具侵略性的色彩与锐利的轮廓线条,具有一种神奇的犀利感。他的笔下的人物大都极其冷峻,专注地追求一种超越时间与人性的典雅与拘谨,不带一丝感情,坚实严肃,表现出高不可攀的傲慢形象,这种疏离的气氛与文艺复兴盛期人物形象的亲和力,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体画风充满谜样的色彩也和他的老师彭托莫那种强烈的感性大异其趣,也因此在佛罗伦斯的贵族圈广受好评,甚至担任托斯卡尼大公,美迪奇家族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的御用画师。
  • 布隆吉诺是佛罗伦斯画家,诞生于一个屠户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启蒙且师生情谊深厚,彭托莫是“矫饰主义”的先驱,而布隆吉诺则是“矫饰主义”的发扬者,也是第二代“矫饰主义”的著名人物兼诗人。此外布隆吉诺效法米开朗基罗的“前缩技法”却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强烈风格。作品以绘制肖像为主,宗教画数量不多,师承彭托莫的神韵与品味,但笔触细腻精致,结构性强,偏爱冷色调,明晰简洁带着光泽具侵略性的色彩与锐利的轮廓线条,具有一种神奇的犀利感。他的笔下的人物大都极其冷峻,专注地追求一种超越时间与人性的典雅与拘谨,不带一丝感情,坚实严肃,表现出高不可攀的傲慢形象,这种疏离的气氛与文艺复兴盛期人物形象的亲和力,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体画风充满谜样的色彩也和他的老师彭托莫那种强烈的感性大异其趣,也因此在佛罗伦斯的贵族圈广受好评,甚至担任托斯卡尼大公,美迪奇家族科西莫一世
  •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罗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为父亲开染坊为业,人们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从小喜爱绘画,常常在染坊的墙上、地上乱涂,于是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画室去学艺。提香是当时“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画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画时常有自己的主张,常常不遵守老师的指导,因此不受提香的喜爱,甚至将他赶出画室。丁托列多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后来,他果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注1)。
  •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罗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为父亲开染坊为业,人们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从小喜爱绘画,常常在染坊的墙上、地上乱涂,于是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画室去学艺。提香是当时“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画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画时常有自己的主张,常常不遵守老师的指导,因此不受提香的喜爱,甚至将他赶出画室。丁托列多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后来,他果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