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

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1)

人气 25

【大纪元7月19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栏目热线直播节目。

FLV下载收看
WMV下载收看

今年北京的高考状元李泰伯申请了11所美国名校都被拒绝,这件事在华人社会引起热烈的讨论和分析,李泰伯也不得已的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说明。从这件事情看,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制有什么不同?另外,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差异?今天《热点互动》的直播节目中,欢迎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我们首先来看一段相关的新闻。

(影片播放)

在人大附中,李泰伯有太多的头衔: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三次全国数学竞赛冠军。7月1日以后发展成为党员,这次又成了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他是典型的中国式优秀生。

被人大附中公认为“德能勤绩”的李泰伯,申请美国包括斯坦福、哈佛等11所名校却惨遭滑铁卢,这件事引起了北京人大附中学生和家长以及教育界很大的震撼与回响。

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站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指出,“考场状元”并没有成为“职场状元”。

李泰伯的校友陈九在博客中表示,李泰伯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他的社会活动都在官方背景之下。

北京学美留学公司执行长张恒瑞表示,东方人重视各种头衔和洋洋洒洒的奖状或经历,但对美国名校来说,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美国名校对非自然、看得出人工作业痕迹者通常都不会录取,即使学科成绩满分也是。

网友“飞翔天空”说,天朝的教育模式和美帝的教育模式当然有很大差距,天朝的教育要为政治让步,美帝的教育是完全开放的自由式教育。状元,无非就是能抓住“坚持党的领导”这些答案来作题的机器罢了。

据《长江日报》6月12日报导,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周济曾经担任教育部部长,他曾向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表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发展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有一个标准口号:听话,出活。

“听话,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听进去;出活,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

(播放结束)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从中国高考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大学的录取标准上有什么不同?教育上有什么样的差异?欢迎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提出您的问题或者和我们的嘉宾讨论,或者您也可以通过skype和我们联系,skype的地址是RDHD2008。

首先向各位介绍现场的两位来宾,这一位奚磊女士是公关专家,奚磊女士在美国上了三所大学,第一所是在印地安纳的Ball State University(博尔州立大学),之后大概过了一个半学期。

奚磊:过了3季,一年不到。

主持人:一年不到,然后转到麻州的Wellesley College(卫斯理学院),我们知道克林顿的夫人Hillary Clinton(希拉里)还有当时的宋美龄,她们都是在这个学校毕业的。之后,又转到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以她是横跨了美国的普通大学、文科大学还有理科大学。我们另外一位嘉宾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陈志飞先生。

李泰伯申请了11所学校然后被拒,他在博客上也进行了分析,很多人对他进行分析,他自己也分析。我想您们都看了,那您们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陈志飞:我觉得李泰伯写的博客还是很有意思的,我感觉到他讲出了自己比较真诚的感受,所以说这个孩子从智商、天分还有情商方面,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通篇看来,他很多都是在讲“我、我、我”,“自己、自己”,可是这本身就犯了报考美国大学的一个大忌。

因为美国学校挑人的时候,如果我理解对的话,它主要在考查你这个人对社会有什么想法,你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你不能老囿于我自己这一个圈子“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这方面我觉得是我第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

另外,这小小年纪的李泰伯,他行文做事感觉很有中共体制内干部的风范,显得很坦承但是也很油滑。你看他说到最后等于把责任全部推到了美方,好像什么该做的我都做了,但是美国还是不接受我,责任全在于他们,而且我所犯的错误都是技术性的。最后还是誓死捍卫了一下高考理科状元的金字招牌。

这块状元的金字招牌对中国教育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状元在中国就代表着你是金字塔尖上的一个不凡者,但他如果是金字塔尖上的一份子,在美国11个大学、名校都没被接受的话,那说明这个金字塔的构成,它的结构、它的原理可能就要受到质疑。

奚磊:我看了他在博客上自己的写的那一段,我是觉得其实这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你想他也就是17、18岁,现在承担着这么多人的关注,这个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刚刚要涉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其实他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可能非常优秀,方方面面确实像刚才我们看到的短片那样,各方面是很优秀,但是我觉得他在自己的博客里,他其实分析了5个内因,有一点我觉得他说的是非常对的,他说他可能是过于全面的展现自己,他说,一两个闪光点,远胜于几百个闪光点。其实我觉得这个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一个人他不能什么都好,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条,所以他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他要找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这个学生他不可能有几百个闪光点,也许他只要把自己的两、三个闪光点显示出来,就足以被录取了。

陈志飞:这让我想到人们在评车子,因为我比较喜欢汽车。大家知道丰田佳美(Toyota Camry)不是豪华车,丰田佳美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呢?是它没有缺点,丰田佳美车没有缺点它就没有性格。

咱们大家都知道,在国内有很多人在开佳美车,它的评价确实是非常高的。但是美国评价这个车是什么呢?bland太平淡了,没有特点,很难让人喜欢它。你要说奔驰、BMW其实有很多缺点,BMW你经常要去修而且又贵,你很难保养,可是很多人就是喜欢它。你说佳美这个车它有什么缺点,按它那个价格来说没有缺点,可是喜欢的人少。

奚磊:这让我想起当初我在Wellesley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管国际学生事务的主任曾经跟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说,他说我们每年都收到来自中国的成百上千的申请表,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成绩出色,推荐信都非常棒,各方面的才能也都很丰富,可是我没有办法录取。为什么?他们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我们不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们最后就都不录取,因为我根本就看不出他的个人特性是什么。

主持人:对,您说到推荐信,我就听说过好几个这样的故事,比如说他跟老师、教授或者是他认识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人,或者有权威的人都很熟悉,那人对他也比较了解,说你给我写封推荐信,那在国内的话,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很了解,肯定写的非常好,把你最好的优点都表现出来,甚至有一些可能你不一定具备的他也给你写出来。

但是在美国写推荐信,有的时候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他并不一定把他写得那么好,可能有的时候说在这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是我了解他的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您们二位有没有过让人写推荐信的经历?

陈志飞:我有,我在美国也转了两所学校,都是私立名校,因为我现在这个专业比较实际一些,不然我原来那个做得更酷,然后我还拉关系,跟那个系主任说您给我写一下。那是个韩国人,我还跟他讨论《三国演义》,都是他比较高兴的,还跟他一块吃饭。

后来我让他写推荐信,他还留了份让我看,好像这是比较专业的做法,让你看一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一看他写的完全就是客观的,比如他说你这个人读的东西比较多,历史知识比较丰富,因为我给他说《三国演义》,他不讲我在我的专业方面有什么造诣,因为他没法了解,他是别系的系主任。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我觉得在中国人来说,我跟你感情有投资,你得给我写个好话什么的,但在这个地方他根本就没有这样做。

我想从李泰伯这个事件来看,中国的硬式制度就像日本的汽车公司一样,它铸造了一种制度来逼着美国系统给它设计,让你喜欢它,但是你可以看出它人为的凿斧痕迹很多,因为这就像咨询公司,有枪手可以帮你做这些事情。就跟丰田公司针对美国大众设计它的车一样,这种车没有性格,但是实际上它还不是豪华车,真正的豪华车它是有性格的。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比如说像车,丰田佳美的设计就是大众型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丰田佳美基本上没有什么毛病,你不用修你也不用太管它,然后很安全,而且以性能价格来比,刚才您说是最好的。但要涉及你的申请来说,我想那可能就不一样,因为像刚才奚磊女士谈到的,可能美国人是要看你是不是表达一个真实的自己,你是不是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现给对方,如果你都做到那么好,那么出色,没有任何缺点的话……

陈志飞:我觉得是这样,美国大学,尤其名校它要教一个人stand out,什么叫stand out?就是阴阳理论嘛,你这方面stand out,比如说你是个科学巨才,你像爱因斯坦,那你情商可能就会差一些,你不可能什么都好,你如果什么都好的话,你就不会stand out,我不知道我说明白这个阴阳理论了吗?

主持人:您怎么看呢?

奚磊:我觉得是这样,中国人对人才的概念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概念,觉得,啊,这样的人是人才,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很好,怎么样怎么样。可是西方人对人才的概念,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他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人才,只不过你怎么给他提供一个环境,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在那方面发展,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人才,所以这个跟中国的教育是有本质上的差别。中国就说OK,人才是这样,然后大家都去套那个,就往那儿走。西方人不是,所以那些名校它招人,那个孩子、那个学生在某方面有特别突出的特点,他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别人,那我们就在这方面让他发展。然后我觉得美国这些常春藤名校……

主持人:一会儿我们会谈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有一位观众朋友在线上,我们接一位观众朋友的电话,加州旧金山蒋先生的电话,蒋先生您好。

蒋先生:你好。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说,我记得一个朋友前一阵子告诉我,钱学森去世之前,总理去看他,他就说了,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一直培养不出人才来,要想办法解决啊。总理回去以后呢就把好几个大学的校长、书记叫来,大家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怎么样去解决?后来他们讨论了以后,给总理一个报告,意思说是党的领导不够深入基层,不够具体到下面,主要是这个原因,所以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后来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想温总理看了这个报告以后心里怎么想,我在这里不方便去揣测,这是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呢,我就想到奥巴马,他怎么大学毕业以后,哈佛大学毕业后到社会基层去服务,然后很辛苦的一路走上来,选了总统,对国家做了不小的贡献。尤其你看他做了几个很大的,比如金融管制条例,还有医疗也有一个很大的条文出来对不对?接下来恐怕还要出现一个关于移民的东西。这都是美国这个教育体制出现了这样的人才,他们敢说敢做,敢于对社会作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构想。

所以中国这个体制确实是出问题,今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什么准博士、一个中科院的人,他就讲什么科研,他退出这个东西。这篇文章好像在“文学城”或者什么上面,你们可以上去看一下。这篇文章讲到了,中国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买了很多西方的材料去搞研究什么的,最后就是为西方打了工,培养不出什么人才,问题在哪里,你们去看看这篇文章,我看了以后真的很心痛。

主持人:好,谢谢蒋先生。各位观众朋友,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大学录取有什么样的不同标准,中国和美国在人才的概念上有什么不一样?另外,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差异?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欢迎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

刚才陈教授谈到说李泰伯最后写了这样一个东西,他想捍卫一下高考状元这块金字招牌,很有意思的是他最后并没有选择中国任何大学,比如他这样的状元他完全可以选择清华大学,我想清华大学肯定会录取他的,甚至中国任何理工大学都会把他录取的。他为什么最后选择香港的学校,而且他的同学中至少有三十个人都上美国大学呢?

陈志飞:因为这是很明确的,中国人有这么个共识,中国大学没有一所是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你拿亚洲周刊杂志对比一下亚洲名牌大学的话,清华大学、北大在中国大陆是最好的大学,是远远排在后面的。亚洲地区最好的大学是东京大学,这是大家知道的,下面是台湾大学,其实都是日据时候建立的帝国大学,而日本这个学校实力很强。然后是香港的几所大学,最近上的比较快的是香港科技大学,老牌的话就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些在各种实力上、声望上都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大学的,这是国人皆知的事实,是不能抹煞的。

而且李泰伯本人,我没有说他用这种行为来捍卫中国大陆的一流大学,我没有这样讲。因为他已经报考了美国大学,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认可美国或者中国大陆以外的大学教育制度的质量是高于中国大陆大学的。

我觉得他在博文中讲到一加一等于二,在哈佛是如此,在清华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个小小少年,我不想妄加评论,我觉得他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因为他也不清楚是不是能被香港大学录取。那么像你刚才讲的,他起码能被清华或者北大录取,这是他起码能保证进去的,这样的话可以维护一些脸面,这说明他想维护一下这个金字招牌,是有这么个意义和动机。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上)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中美韩军演为哪般?(1)
【热点互动】中美韩军演为哪般?(2)
【热点互动】谈加拿大“中国间谍论”(1)
一个颠覆“真实”和“虚浮”的中国社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