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十五岁的大孝子

严谨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一、十五岁的大孝子

原谷的爷爷,年老多病,他的父母嫌弃他,想把他抛到野外。原谷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力主正义,坚决反对父母双亲这样对待爷爷。

可是,父母不听原谷的劝,他们做了方舆(用以抬人的一种木架),将祖父抬到野外,丢下就走。原谷却捡起方舆,带它回到家里来。

他父亲问:“我对你讲过了:这方舆用完就扔掉!你为何将此凶具带回家来?”

原谷答道:“爷爷是你的生身父亲,你们不孝敬他。等到你们年老多病时,我就不再做方舆了,我学你们的样子,就用这个方舆,把你们抛于野外算了。”

父亲被他的话所感动,便将爷爷接回家来,好好赡养。

原谷既孝敬爷爷,也孝敬父母。并且还规劝父母,一起孝敬爷爷。人们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二、义塚•义祠•义田

设义塚,以埋葬本宗族中无地的死者。立义祠,以祭祀宗族中没有后代的逝者。置义田,以供给宗族中没有田地的人耕种。

这些,都是仁义之举。富裕之家,都应该尽力去做。

三、 杜五郎为兄家着想

杜五郎,身为男子汉,家中只有两间破房,四院空空,竹篱为门。他本人,三十年未出家门。

黎阳(今河南浚县)县尉孙轸,问他以何为生?他回答说:“我原有坡田,同哥哥一起耕种。后来,侄儿结婚,他们家渐渐拮据,我便将房产都送给了哥哥,自己携妻儿,到此度日。我每天闭门不出,为人看病算命,维持生计。虽然有时也闹饥荒,但过得很清静,坦然。”

四、和气致祥

家庭不和,多由于妻子的话,激怒丈夫所致。若非有远见的丈夫,就难以摆脱妻子的操纵。

于是,有亲生骨肉老死不相往来者;有没儿子却不愿以兄弟之子为后者;有多子而不愿过继给兄弟者;有不愿接济兄弟,赡养父母,必欲均费者;殡葬父母,必欲均费,不愿多担分文者。

还有,作为小姑,在母亲面前说闲话的;作为嫂子,在丈夫在前告发小姑的。

如上所述,不可胜数。这些人岂不知:我入丈夫家门,作为该家的一员,同谷同穴,传宗接代,荣辱与共。自己对公婆、小姑如何,儿媳也将会对我如何;自己对叔伯、妯娌如何,也将是儿媳效法的榜样。

宽厚待人,人最快活。与人为敌,有何乐趣?

忍一忍,让一让,破些零钱,又算什么。

我让人,人必知,一时不知,以后也会知道的。

即使与我有隔阂的人不知,旁观者知;别人为我的真情诚意所打动,交口称赞我的美德,那人最终也会感动的。

和气致祥,怨气生灾。这是至理名言。

(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韦景骏,唐代万年县人,进士及第。曾任肥乡和贵乡的县令,后任赵州长史和房州刺史等官职。为人正直清廉,爱民护民。
  • 孙梦得说:“过去,正派人都耻于结交御史,以免有巴结高官、结党营私之嫌。现在,我怎么能推荐熟人,去任御史台官呢?”人们很钦佩他的正直。
  • 有个名叫刘兼的才士,路过洛阳县地面,在某村的旅店下榻,夜里,听到门外有个声音说:“李果县令做事,公正严明,简直到了可怕的程度。我不敢继续呆在这个县。我们还是到别的县,去享用人间的供品吧。”
  • 图为清 冷枚《耕织图册.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司马光说:“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的。”处理朝政,更加废寝忘食。到病危时,已经处于弥留之际的司马光,还在喃喃自语.就像在梦中一样,说的都是朝廷和国家的事情。
  • 有一天,钱若水来到州衙,待屏退了左右以后,单独对知州说:“我秘密地查找女奴,现在已经找到了。”知州因此下令带来那父子俩,去掉刑具后,予以释放。
  • 明仁宗做太子时,曾经陪坐在明成祖身边,明成祖回头问讲官:“今天讲什么内容?”讲官回答说:“讲《论语》的君子小人和同章。”
  • 崇明镇有一家姓吴的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因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只好卖掉四个孩子,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 钟离意,东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子阿。初任郡督邮,在疾病流行中救活了很多人。明帝时任尚书,敢于诤谏。后任鲁国相。
  • 王旦叩头辞谢说:“这是父辈留下的旧宅。当年只能勉强遮蔽风雨,现在我修缮得已经有点过分了。每当我想起父辈,我总是感到心中有愧,哪里敢再麻烦朝廷呢?”
  • 吴国彦深知自己身体病弱,难望有生育的可能。为了使吴家后嗣有人,他希望父亲再生一个儿子,便和母亲商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