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持之以恒

作者:静慧
font print 人气: 12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人云:“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荀子《劝学》篇:“不积蹞(音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以学问之道,贵以专,贵在恒,“学不可以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仲《管子.权修》。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宋.楼钥《攻愧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康熙十年(除鳌拜后)二月正式举行“经筵礼”,所谓“经筵”,即于“儒学”之士中,择老成渊博者,授为讲官,置之左右,讲论经史。此后遂成定制。

历代经筵日讲分春秋两季。清圣祖康熙曰:“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圣祖仁皇帝圣训》);初期隔日进讲,圣祖称:“朕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命实行每日进讲。(《康熙朝实录》)

按旧例,讲官进讲,皇帝听而已。圣祖认为此方法“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故命“嗣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仍覆讲,如此互相讨论,几有裨实学。”(《词林典故》)经筵日讲坚持了十六年,圣祖成为一代精通经书易理的大学问家,培育了一批治国之能臣。

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孔子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是说: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习练,但还没能把握其中的精要。”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趣已得,现在可以增加了。”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终于,他说:“我知道他的为人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啊。”

司马迁用十五年写成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求学、治学之道如此,修行之道亦如此。

玄奘西行,不惮艰危,行程五万,终成大乘。十七年后,满载而归,潜心译经,佛法弘扬。法门领袖,民族脊梁。鉴真东渡,九死不悔,十年颠沛,矢志不渝。双目失明,佛志弥坚,为传佛法,何惜身命。广播文明,持道以恒。

清末武训,千古奇丐,兴办义学,终其一生。开化民众,广结善缘,忍辱负重,慈悲众生。难忍能忍,身体力行。可见,持之以恒是一种纯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也是达到成功彼岸必然之心境。

——转自正见网(原标题: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