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

愚叟 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226
【字号】    
   标签: tags:

传说世界上的文字,在上古时代是由三个人创造的。第一个名叫梵,他造的字是右行的,就是由左而右书写:第二个名叫卢,他造的字是左行的,就是由右而左书写;第三个名叫仓颉,他造的字是自上而下书写的,现在外国文字大都是右行的,左行的字几近绝迹了。中国的文字是仓颉所造由上而下的下行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书法一语指用手写的人类思想行为,是中华数千年来璀璨文化的一项珍品,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书法是从汉字书写的基础上渐次发展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书法与中华文化中的文字学、金石学、国画及篆刻,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连性,就时间与空间而言,历经数千年,涵盖半个亚洲,日与生活为伍,地无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记事传情非此莫属。

现今社会繁忙而紧张,想要寻找片刻安宁清静的时光,不妨提笔练习书法,书法极易集中意志,产生定力,倘在意乱情迷之下,拿起毛笔挥洒十数字,浮燥不安之心,立即归于平静。

书法乍看不过毛笔一枝与浓墨一团,但是要想写好书法,有两个要件必不可少。其一是工具,毛笔的工具种类繁多,优劣亦有天壤之别,如笔分大小、毛分软硬。虽有善书者不择笔之说,但是像小楷、八行、寸楷、条幅等,各以字体大小不同,笔亦随之而异,若以条幅之笔而书八行之字,卯椽穿针,难以胜任,此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道理,切莫勉强为之。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书法是软笔头,硬功夫的艺术,无法速成,要宁心静气,勤习练,始克行成,再要识多见广,修心养性,方可练成个人独到之风格,古人藉书法陶冶性情,确于有益身心。

中国古代以六艺教导人民,六艺者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就是书法。《周礼》上说:八岁入小学,便开始教以六艺,周以前是如此,周以后亦复如此。前汉时代,学童十七岁以上,要能默写籀文九千字(籀文就是大篆),才可为公家服务,成为正式“公务人员”。至后汉仍沿袭这个办法。

到了魏晋,就开始改为楷书。唐朝设有专门书法大学系统,分年教授篆、隶、楷书之书写法。其考试用人制度,又以身、言、书、判四项为标准。身即是身材,着眼体貌丰伟;言即是言语,着眼言辞辨正;判即是裁判,着眼文采优良;当然书即指的是书法,着眼楷法强新,可见当时书法不佳,国家是不会录用的。

细细想来,这种以字择才也是不无道理,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不同的人写出的字带有每个人不同的信息和韵味,自然可从其所书字体看出其人品。

唐朝时期写字的风气很盛,所以书法家很多,诸如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宋朝沿袭唐朝风气,取士注重书法,有名的人物如苏东坡、黄山谷、米襄阳等。元朝虽为少数民族国家,仍然沿用唐末旧制,极重视书法,不独汉人能书善书,即便是蒙古人也长于书法。

明清一代改以科举取士,准备考试之人必先习好书法,因为字写的不好,考卷往往被主考官弃置一旁,文章再好也是枉然。所以从前的读书人,无人不能书无人不善书。推及社会各界,均多善于书法,包括医、卜、星、相、僧、道、尼、商等,善书者为数甚众,书法也被视为谋生之必备条件。

民国初年,传统文化还很强势,一般仁人志士也多擅长书法,如孙中山先生、黄克强、谭延阖、胡展童、吴稚晖、戴季陶、于右任诸先生,其于真、草、隶、篆各有所长,为国人所景仰。

书法有正、草、隶、篆四体之分,又有颜、欧、柳、赵各家之别,字分大小,形分方,长,扁。闲暇之时在窗明几净之处,香茗一杯,法帖一卷,观隶,则有声东击西,藏头露尾之玄;观篆,则有巧云出岫,化不离宗之状;观正,则有正襟危坐,道貌岸然之慨;观颜,则有闲适俊逸,飘然若仙之趣;观柳,则有老僧坐禅,安静自如之姿;观欧,则有金蝉脱壳,形销骨立之势;观赵,则有羽觞醉月,盛宴会友之情。

虽一字而百书百形,虽一画而气势稳健不一,妙则妙在有体会不完的韵味,奇则奇在有变化不尽的神态,在欣赏之不觉间,茶已凉而意犹未尽,韶华苦短,其逝也速,相信喜好书法者富有同感。慨然之余立即提笔展纸一挥,藉心领神会之思,自然流露顺畅之味,意动于疾徐缓急之间,力用于游刃有余或全力以赴之处,然后陶然之乐暗流于方寸之地,何其泰然,何其悠哉,此唯独熟习书法者,也可说唯独喜爱书法之中国人始能体认个中三昧。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所刻的符号,就已有中国文字的雏形,之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变革,才形成各种风格的书体字,由古迄今书法的书体大致可分为五种,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及草书,下面介绍前三种:

“篆书”是一种呈现曲直相映乐趣的文字。系先有大篆演进成小篆,广义的篆书,包括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鼓上的籀文,统称大篆。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废除了六国的异体字,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成统一的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宇形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隶书”,相传秦朝末年为程邈在狱中所整理,简省小篆笔划,去繁就简将字形变为扁形,笔法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化走向笔划化。这种书法在下层单位,小官们办公文时相当流行,致而称为隶书,直到汉代,隶书已成为主要之应用书体。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成,字形由扁改方,在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形成横杠竖直,规范整齐,视为“楷模”而流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迄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唐朝而臻于高峰。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合称“颜柳欧赵”,被后人敬称为四大楷书家。

过去儒生写字要打坐,静心,调息,习练书法能使人修养性情,增益智慧,心胸开阔了,自然可以健体益寿,是一帖无待他求的心理治疗剂,而且惠而不费,受益良多,何乐而不为!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他的母亲曾入宫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荫而当了个县官,但他“全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为了艺术,丢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来,见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鲜美,幽静中泛着鸟语花香,仿佛置身桃花源。不远处有凉亭一座,依稀传来声响,于是缓步走向凉亭......
  •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是史上著名的好官,世人赞誉他为“端人正士”,谥曰忠惠。蔡襄除了是勤政爱民的政治家,优秀的书法家外,他对茶叶的研究及推广也有卓著的贡献..............
  • 宋徽宗赵佶,是南宋君王,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数一数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聪敏,展现过人的艺术才华,长大后更是乐之不疲,山水、人物、花鸟、墨竹都十分精通,书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黄山谷加以改变,自创“瘦金体”。
  • 一切艺术的内涵与关键,都是气韵问题。是以要了解中国艺术,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假定气韵是有世界的通性的......................
  • 苏东坡差不多是中国儒家和道家两种入世出世境界的理想代表,还加上一点佛家的神秘主义;在非凡的天才、受苦的谪星,和红尘跋涉的力行者之间,他恰恰成就了文学所能期望的一个稀有典型........
  • 康熙蘸墨落笔,不料灵隐寺中“灵”字上头的“雨”字写大了...
  • 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书写与绘画的工具,所以合称为“文房四宝”,又称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宝,古代文人书房必备的四种书画文具,是中国独具传统特色的文书用具。
  • 颜真卿出身文人世家。祖上颜师古、颜之推都是有名的文学家。颜真卿的书法则透出刚正、坦荡的将帅之风,笔落处,大刀阔斧,不加雕饰..................
  • 各朝代的历史演变因为有笔的书记,我们才得以进入文字世界,方能窥得唐太宗以仁德布于天下,让人能深刻理解什么是“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