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重要? 还是教养重要?

陈羽柔(台湾高中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日前,以家长受邀身份参加了一场教育论坛,与会者有来自家长、教师、校长三方代表。三方讨论踊跃,也激荡出不少值得深思的课题。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题是:小学生假日该不该出作业?(假日定义广泛,举凡周休、国定例假日、寒暑假等。)

记得有位小女孩认为,假日应该出作业,这样才能多做练习,令我捏把冷汗。因为参加论坛的小学生代表,是不同学校选出的优秀学生。但是,乖巧的孩子却把高频率的练习当作假日首选课题?

多位家长发言指出,假日应该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出国旅游见识,或者和很久才见一次面的爷爷奶奶互动等,也有家长说要多规定作业,因为他们没时间没能力陪小孩,或带孩子消费购买人生经验。

也有老师、校长代表谈到,作业的评比多元化,不仅只有纸上练习的功课,还有课外阅读、家事劳动等。我听了既惊喜又失落,因为,我看到小五的女儿几乎只有写不完的作业。

我认为,填鸭式的作业应该简化,多一些时间让孩子学习与人沟通、与大自然相亲、与课外书本相交才是重要的。过多机械式的答题、练习,会丧失孩子的思考能力。只会专注课业、成绩的孩子未必是将来的栋梁之才。

或许我杞人忧天,但是,我是一名高中教师,任教于学校所谓重点班级。我看到太多所谓资优的孩子在家中的亲子关系紧张、在校不懂尊师重道,更不太愿意关注课本以外无私的服务,如打扫校园等。这批孩子将来有许多是台、清、交等名校的高材生,但是,乍看之下,很难看到教育投注更多的所谓人才,未来是否有用于社会?

因此,我极力呼吁家长,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然推到补习班、学校教师,或老师规定的作业形式上。没错,适度的作业形式引导,可以为孩子勾勒健全人生的蓝图。但是,家长在付出金钱以外的关怀,更是孩子身心健全的法宝,这无关乎家庭经济能力。譬如:从小有劳动习惯的孩子,他比较能吃苦,受挫折容忍力较强,也较能体认别人的辛苦(父母、或弱势团体),并且愿意和团体同甘共苦,这样的孩子身上所散发出的高贵价值,远远胜过一张高学历文凭下造就出来的冷漠人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千万不要到了青春期身心不稳定的情况下,才想到修补亲子关系,往往为时已晚啊!

小学生该不该规定作业?!或许该有作业的是家长:每天和小孩谈话至少20分钟、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鼓励孩子借阅图书馆书籍(亲子可以事先讨论借什么书)、带领孩子用温柔的眼光去欣赏世界、去关怀需要关怀的人(年迈的祖父母、拾荒老人、身障人士等)、引领孩子观察周遭的一草一木(巷口的小花何时绽放?校园有哪些植物?阿嬷的菜园种哪些菜?)这些大自然提供的教材无须付费,只要愿意,他随时敞开双臂,等着将我们抱个满怀!小学生该不该有作业?或许家长更该深思的是: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作业交了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的缺点不是缺点,这是因为不显眼的优点正躲在被认为缺点的背后,只是,那优点常常不被人发掘,有后还被当成真的缺点。其实被当成什么并不重要,比较糟糕的是,被认为什么就自认为什么,尤其还在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把大人的话当真了,可能因此把孩子毁了。
  • 小时候,没有电,自然也没有电视之类的电器。不像现在,人离开电视、电脑就感觉没着没落、心里空空的。
  • 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身为一位教师及家长身份的我,愿家长能明白: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名次、成绩来得重要。千万不要因为一张成绩单而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或更多值得肯定的长处。
  • 我常常在公园边驻足,远望巷口的那父子三人。早上约七点半左右,总是有一位中年的全盲父亲,左手持着导盲杖,右手轻轻搭在背了书包的哥哥肩膀,旁边跟着一位也背着书包的弟弟,准时的从三百公尺远的巷口出来。
  • 每个人都有烦恼,只是或多或少。如果愈能抱持开放的心胸,就会愈少烦恼。
  • 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还可能适得其反,害了孩子还不自知呢!
  • 如果我们处处都限制着孩子,又怎么能期待他们长的跟大树一样呢?
  • 对于不同特质的孩子,当父母说“你自己决定”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比重。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平时就得建立好亲子之间商量、沟通、讨论的管道,孩子能听进父母的建言,培养出判断得失的能力,并且有承担后果的责任与准备。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儿了?如今,走进百货商店的玩具通道会让你吓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灯光向你闪烁着,预先录制的声效在空气中噼啪作响。一切都过于张扬和夸张,到处都是醒目的商标。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儿了?孩子们对世界最初体验的那些健康又美丽的玩具在哪里?好在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比以往更少见到。这里列出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具清单,这些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想像力、乐趣、创造力以及与美好现实联系的体验。
  • “为什么要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人生与家庭带来哪些快乐与好处,这些也许更真实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