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43)

九、孔子与孟子之学同异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孔、孟之道来作一个小结了。先说说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学说,他是继承周王朝时期的文化遗产,这点是很清楚的。总的来说,孔子把“仁”作为其最高理念,以“知人”作为方法论,以“礼”作为实践桥梁来完成其整套道德学说的。就是说,孔子把实现“仁”(君子、圣人)视为其人生的终极目的,以“知人”作为认识论(后儒发展为“格物致知”),以“礼”作为实践理性。我觉得孔子的学说有三大特点:

一、“为己之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思想家可分成两类,,一种是专为自己而思想,另一种是为他人而思想。前者称为‘自我思想家’,只有这类人才能认真地思考事情,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哲人,实际上,他们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也是在思想之中;后者可称为‘诡辩派’,他们渴望人家称他们是‘思想家’。他们的幸福不是在本身中,而是在他人的喜好中。换言之,他们只热衷于投世俗之所好。”1我们以叔本华所说的“两类思想家”看孔子,孔子就应归为“真正的哲人”这一类。他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就是很好的说明。他告诫人们“乱邦不入,危邦不居”、“邦有道,谷;邦无道,隐”等都说明他“明哲保身”的“为己之学”。孟子对此也有发挥。他视“得己”为君子深造之学问。他把得道,就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得道就独善其身视为是“大丈夫”的行为。曾子的《大学》讲“平天下”为儒的最高理想,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落实到自我身上——“修身”,自我不修身,一切都落空。曾子是把“修身”放在整个道德体系的首位的,这与孔子的“为己”之学是一致的。《易》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3这个“同归”学说,以我看就是“修身”之学——怎样做才是对我最有利和最有用: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杨朱的极端个人主义都与这个“修身”有关。他们的学说,都触及到“自我”这个人本问题。他们的不同,只是向外发展道路不同而已:道家“修身”是为了达到“无己”。庄子说“至人无己”4,又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5。儒的“修身”在于“得己”,道的“修身”在于“无己”,而墨家的“修身”则是“忘己”——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要为大众服务。与墨家相反的杨朱,则是惜身如金,“修身”为自己,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这就是《易》所说的“一致而百虑”——人如何生存的问题。孔子的学说,其最高境界就是“得己”——使自己达到“纵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逾矩”,就说明有一个“自我”在,自己还存在,就得有一个“矩”来规范,如道家已“无己”,就不存在什么逾不逾矩的问题。故我说孔子的学说,还是以“我”为中心的学说。(待续)@

1《叔本华文集》,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72页。
2《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84页。
3《庄子》,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659页。
4《庄子》,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7页。
5《庄子》,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272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孔子以“知天命”作为最高理念,以礼作为实践行为,以知人之辩作知识论来巩固礼的实践行为。
  • (shown)《论语》记载孔子说“仁”很多,据统计,仁字出现109次。其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试举几个例子......
  • (shown)孔子这个“仁”,确是有些含糊其辞,但你要找出它的毛病,又找不到。其下,则与道德伦理相联结,其上,则与天命相连系。
  • (shown)如果我们将孟子“自得”之道与牟宗三先生说圣人无体,不可言且无可训来看,孟子这个“仁”,还是“有执的存有论”。如依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来看,这三者孟子都未能达到。
  • (shown)后儒把孔子的仁说成是“恻隐之心”,又说“仁也者,人也”,把仁同等于“爱人”、“博爱”等等,都是一种意为的构造,这对孔子的仁,只能说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 (shown)《易.系辞传下》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就是这个意思。圣人与仁人是划等号的:能做到圣人也就是仁人,能做到仁人也就是圣人了。
  • (shown)如果说,仁是儒家君子所要达到至善的最高理念,那么要实现这个最高理念的路子就是义。“人路”,也就是人应该的行为方式。
  • (shown)孟子以“集义”来实行他的人生目的。他的这个“义”,有点类似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道德律令”。这个道德律令是义不容辞的纯粹实践理性,即“义务”。
  • (shown)父子之义是亲情关系,君臣之义是尊等关系。父子是父子,君臣是君臣,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这种君臣关系等于父子关系,就如同现代的“我把党来比作母亲”、“祖国啊,我的母亲!”是一样的。实则这义不是那义,是不能乱点鸳鸯谱的。
  • (shown)仁者一定能爱人,但爱人不一定就是仁者;智可以辩言,但智者不一定就是知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