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弭环评争议 预审当先锋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25日电)环保意识抬头,环保署为让环评审查顺利,借重预审会议缩短审查时程,并广纳各界意见。苏花改计划即是首度利用环评预审会议的案子,国家生技研究园区计划也跟进。

开发案送进环评前先进行预审,像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日前举行环评预审会议,让关心此议题的民众畅所欲言;开发单位也藉以了解民众关心的议题,在环境影响说明书或评估书定稿时,方向、内容不致太过偏差。

中央研究院承接的国家生技研究园区计划,环境影响说明书目前也未送进环保署,而是先将环境增益方案说明置于环保署网站上的开发案论坛,广纳各界意见。

环保署长沈世宏受访表示,预审可以更能反映事实,主管机关也可以提供意见,目的是希望减少以后环评审查过程或结论出来后,才有不同意见。

中科三期案环评审查结论做出来后,当地农民和环团认为环评过程有瑕疵,提出法律诉讼,经过多年缠讼,至今争议未息。

环保署综合计划处长叶俊宏表示,过去许多开发案,因为开发单位不愿计划先行曝光,低调走完环评程序,但引发公民参与度不足的批评,甚至环评审查过程遭到各种形式的杯葛、抗议,严重者甚至耽误开发进度。

叶俊宏指出,为缩短说明书的审查时程,依“开发行为环境影响评估作业准则”第3条之1规定,开发单位得于制作说明书时,检具相关资料由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转送环保主管机关进行预审;以前很少人使用,苏花改案是多年来首次使用的开发案。

叶俊宏说,开发单位可以多利用预审会议,在进入正式环评审查前,先听听大家的意见,对未来审查有帮助;预审会议时,大家可以自由报名,环评委员、学者专家也会参加。

环评委员、台大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李培芬表示,预审在环评制度中没有法律位阶,但可做咨询、意见交流的机会。换个角度而言,是环保署提供一项服务,具有为开发单位举办公听会的功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