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俗手札】忍让和自省

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这是一段出了名的窄路,路窄人多,几个拐弯已叫人头痛,步步逼人的民房更令人厌恶。如果有别条路可走,我宁愿舍近就远,可是偏偏只有这条窄路可走。而且不折不扣,每天都得跑四趟。中午,这段窄路来往的人较少,但早晚上下班的时间,人潮熙来攘往,大有摩肩接踵之势。

一年来,我怀着一份恐惧戒甚的心,踩着单车,来回这条窄路上,所幸都没有出过事。惟在走窄路的这件事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体会不少人生哲理。

走窄路不可性急,急则出乱子,虽有人在前在后,也要耐着性子,等人潮稍退时,才举步。宁可让一步,等一时,也不可冒失肇事。这就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除此,还得具备一种能忍受愚人顶撞的雅量,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到不讲理的人,你无须耗费时间与他争辩,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其实,人生就是窄路,多少困难必须克服,不少绊脚石必须回避。最要紧的,还是要秉持恒久的耐心和忍让的修养,才能化崎岖为坦途。

每次看到父亲那息事宁人卑躬屈膝的态度,便一肚子的不快,为什么要如此懦弱,任凭人们骑到头上也不吭声,我真为有这样的一位父亲感到羞耻。

那天早上,父亲一大清早就要我陪他一道去插秧,我老大不愿意的跟在身后,父子两人就这样不言不语各怀心事的来到田边。

天才刚濛濛亮,昨夜的露水犹在草尖散发晶莹的光亮,田水似一方平镜映现蓝天的神采,站在田埂边,不禁有种寒意袭来。

父亲要我学着他的一举一动来插秧,我嘟着嘴,心不甘情不愿的学着……毕竟是知子莫若父,父亲还是先开了口说:“你大概以为我是一个差劲的父亲,怎么每次都忍气吞声的向别人陪不是,纵然别人理屈!事实上,布袋和尚有句话说得好:‘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是为向前。’你现在手中正捧着一大摞的秧苗,而为了完成这丰收前的栽种,你想看看,当你一步步走下去,每一步可都是退着走的啊!所以忍让绝对不是懦弱,只是因为你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实现啊!有时,在人前退那一小步,却可能是自我完成前的一大步啊!”

当时的我似懂非懂,等到自己上了大学后,才渐渐体会到,要在人前退那一步,是要有多大的胆识和勇气啊!也才了解父亲那顾全大局的退步,竟有着海阔天空的伟大!

一个病人如果求助于巫师,他的问题是:“谁害我生病?”如果求助于医生,问题就会变成:“什么原因使我生病?”后者使我们从事身体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本身有什么毛病?前者却把责任推到“谁”身上,然后施法求灵,终究是治不好病的。

现代人难得反躬自问:“或许是我自己的错吧?”尤其,处在逆境之中,很容易怨天尤人,而丝毫不知改善自勉。这种情形就像做几个稻草人来殴打泄愤一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常陷于偏狭的“自我”牢笼之中而不自知。真正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性格、陋习、成见与做法。

然而,自责却又往往是失败之后最便宜的借口,只知自责而不知悔改的做法,常使人关起心门,停止长进,甚至造成人格的萎缩以及深度的忧郁。久而久之,便成了危险的讯号,像心中蔓生的杂草,掩蔽了原有的清纯本性。

假使你有敌人的话,请记住王尔德的一句名言:“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这句话对于内在的与外在的敌人同样适用。与其光是自责,不如痛切自省,看看自己的弱点何在,努力改善,然后继续走向人生大道,那么最后的成功还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可以暗地里将美好融入心田,化为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独自拥有,再在每个分分秒秒,散布给周遭…
  • 用心珍视、细心感受、全心体会那一刹那的真诚、那一过眼的美善,那一须臾的领悟…
  • 大地晴空万里,阳光耀眼。忽然西边飘来一朵浮云,遮住了可爱的阳光。不要担心,那只是偶然飘过的浮云!
  • 只要对自己与周遭,充满了礼赞的心情:“一切都这样称心如意,世界多么奇妙啊……!”相信每个人的情绪,一定会不由自主的快乐起来。
  • 生命的旋律如此虚幻,但也不要悲观,我们准备付出的一切,不是勇于“复归尘土”,而是敢于去“生于忧患”。只要好好把握,即能谱写出神奇的乐章。
  • 将“幸福”二字时刻置于脑中,在荆棘满布中为自己找出路,迎向前去,这就是美满人生。当然,也有在宽广平坦的道路上愉快地行走,而感到愉悦狂喜的日子;但是遇到崎岖山路的机会却会更多,然而,当你经历艰难,爬上峭壁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幸福与满足。
  • 生命在好,而不在长。贫而得自由,优于富而为奴隶。拥有不丰者不为贫,欲望大于自己所拥有者,则为贫。
  • 人们不应该拿自己和别人相比较,否则只是徒增苦恼罢了!
  • 古往今来谁也逃脱不了“情”的缠绕,因情而悲而喜,因情而善而恶,也因有情而贪得无厌、而愚昧无知…
  • 像一阵细雨,能使黯淡的草叶更新;像野花,接受落在身上的露珠所给予的滋润。把握住每个可能降临我们身上小小的温情,你就会觉得幸福常绕身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