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得福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在以农耕为业的时代土地便代表着财富,也常有因土地而出现的纠纷发生,人们哪能想到农民会因舍地而得到福报呢?

南北朝时期,黄梅有一位姓宛的农民在一年春季备耕期间,在自家稻田发现了一个无主的新坟,这位农人出于对死者的敬畏,不仅悄然地接纳了它,而且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

农人这一个善举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世代为农的宛家在其孙辈竟出了个在省城会考中名列榜首的秀才,这乃是黄梅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事情。为此,黄梅县令不仅亲自出衙相迎还让秀才骑马挂花绕县城一周以示表彰。

其实,这位宛秀才平时学习并不出众,在省城会考中所以能出众,完全是因为在考试遇到疑难问题时有高人帮忙。

有一位自称刘一雷的出现在宛秀才当晚的梦中,并告知:“因为你们宛家有恩于我,才会有今日暗中指点之举。”宛秀才把这个梦告诉父亲,父亲说:“我们宛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与姓刘的人家打过什么交道,更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宛秀才的母亲说:“这‘刘一雷’该不会是耕田时的那个‘留一犁’吧?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宛秀才恍然大悟,为了感谢“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又重修了那座孤坟。

多少年后,人们在这座墓里发现了随葬竹简,才知道墓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鲍参军。这鲍参军就是南北朝时的文学家鲍照(公元414~466年),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成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刘子顼起兵作乱,时鲍照也被乱兵所杀,尸骨不得还乡葬于黄梅。

出身贫微,其诗歌风格俊逸,著有《鲍参军集》,对后来的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有鲍参军这样的高人在幕后指点,岂有不名列榜首之理?

据说在宛秀才之前,黄梅差一点出了一位姓石的真龙天子,在即将出世时因被人“破法”而功败垂成;在此之后,有一位叫“帅猴儿”的渔民之子在京城考中了探花。于是,在黄梅不仅有了一首“石盘龙,碗(宛)插花,帅猴儿,中探花”的民谣,还有了“卖田而不卖坟地”的习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看似一个简单的“德”字,却紧密联系着朝代的兴衰。明君有德而国兴,昏君无德而亡国。历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见证德的价值何其威严。
  • 古人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桓荣被任命为议郎,教授太子读书。桓荣博学敦厚,光武帝对他十分满意。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书生余某,浙江鄞县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梦见自己进入文昌宫,见文昌帝君亲自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走出殿阁,前有旌旗仪仗开路,后有节幢长队护拥,真是威仪万方,十分气派。
  • 杨溥,明朝湖广石首,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 刘君良,是唐朝瀛州饶阳县人。刘家几代人都遵循孝义同住一起,兄弟之间虽已到了四代,但还如同亲兄弟一般,无论是一尺布,还是一斗米,每个人都没有私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