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韩国茶道传承 朴东春用心唤茶魂

赵润德 /译:朴莲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 ,

东亚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朴东春博士精研韩国饮茶文化三十年,谈起茶,信手拈来皆成趣,一如她所手制的茶,蕴含着潇洒淡泊的韵味与芳香……

看起来跟一般住宅没两样,韩国果川市的一栋大楼内,平凡而温馨的三个房间里却充满了清韵的茶香和沉甸甸的古书,这儿是韩国东亚茶文化研究所。

钻研韩国茶已三十年,东亚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朴东春博士继承了韩国“茶圣”草衣禅师的茶风,她所制作的茶叶蕴含着潇洒淡泊的韵味与芳香。这是一个唯有制茶和泡茶法达到极点时,才能展现出来的清朗世界,也就是她所继承的“茶的世界”。

从窗口四望,东亚茶文化研究所周围尽是葱郁的银杏树,与原来想像的田园茶景大相径庭。原来朴东春的茶园不在研究所附近,而是位于全罗南道,每年采收之后,在四、五月间才会制作成茶叶。

东亚茶文化彼此关系密切

与朴东春的叙谈是从一杯温茶开始的。

“韩国的茶是用温水泡的,与中国茶大同小异。用凉水泡茶的方法,似乎是在八零年代受到日本的影响所致。日本是在宋朝时(约十二世纪)引进茶文化,开始是着重在养生,后来随着幕府统一,遂被作为驯化武士之用: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卸下武器喝茶,代表卸除敌意,强调其礼仪和严肃性。之后,日本彻底的利用了茶文化,创造出所谓‘茶礼’的独特文化。现在,只要说到‘茶’,很多人脑中就会浮现‘茶礼’,其实喝茶意义重在品茗,只是后来喝茶的方式被固定化,在视觉上,成为一种表演,于是发展成为‘茶礼’。我国多少也受到日本茶礼文化的影响,如今,好像一谈起喝茶,就是要穿着韩服安静品啜茶饮,其实,这是‘茶礼’与我国的韩服融合而产生的新品茗形象。”

茶韵深浅寸心知

在朴东春的眼中,茶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茶味会随着采收时间而变化,所以采茶的时间,历来是很严格的。不论怎么说,头一次采的茶是最好的,因为最能展现茶本身的味道、芳香以及特有的清新。我国茶叶属于小叶种茶,茶叶薄而小,并不适合多次冲泡,只需一次充分泡出茶香以后,享受其后味和余韵。”

“其实,理想状态下,泡茶者得在二次、三次的泡制中,与茶相互进行心的沟通,其后才会泡出好茶。喝一口清爽的茶,就如同含着芬芳的花叶,茶香渗入身体深处,似乎随着呼吸流过身体的每一处。”

相反地,“苦涩和混浊的茶味,无法受到的贵族和文人们的欢迎,因为这些阶层的人具有极高的美感及鉴识能力。”“一般而言,茶凉之后,茶中的丹宁成分与空气相遇,会令味道苦涩。所以,喝茶得趁热,然后品味其余韵,利用其余韵看书或坐禅,所以禅宗才会进一步据此发展茶文化。其实,最初中国道家是以茶养生,将茶叶当作药使用,用以轻身成仙。后来佛教达摩坐禅法出现,才发现茶可以热身,有助集中精力,有益于修行。”

制茶方法有玄妙

目前韩国市面上所销售的绿茶味道多苦涩,这是因为制茶者不了解茶的特性而造成的。“风土和环境不同,茶种也有差异,例如,我(韩)国只能产绿茶;中国南部福建省,因湿度高,适合产乌龙茶;采收和经验,也会影响茶产的品质,甚至茶叶的大小厚度不同,泡制方法也不同。

我国的茶富有高度的价值和品味,可惜我国茶文化运动只是意欲急进,制茶方法由公司技术员制作,制茶机器也是从台湾或日本引进,因此,无法展现我国茶产的特性,导致市场上现在销售的绿茶味道苦涩。其实,我们应该以传统为基础发展茶文化。”

“传统上,我们应在‘谷雨’时节采收茶叶,然后在350~400℃左右的铁锅里炒第一遍,之后再搓炒一遍,然后再晾干,中国也是用此种方式制茶。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有很深奥的妙理,草衣禅师也曾说过在炒茶上有很玄妙的道理,有用言语难以表达的诀窍。”

长久以来,坊间流传着所谓“九蒸九曝”的说法,其实“制茶方法的记载里没有此说,朝鲜后期文人李裕元写的《林下笔记》虽有此一说,但是他并不懂茶,而且书的内容也是涉猎多种纪录而成的,可能因此失误。‘九’是阳数之极,但也有‘小心’的意思,单论其意,并不见得真的‘九蒸九曝’,小心的曝晒或者小心的蒸,可能是更为确切的意思。中国唐代以后,很多书中都记载许多不同的制茶方法,但是有关‘九蒸九曝’的纪录则遍寻不着,可见此种说法有待商榷。”

韩茶的渊源与演变

韩国的饮茶文化渊源于中国,历经式微又再复兴,历史长达千年之久。“中国的唐代是正式产茶的时期。当时‘茶’又写为‘荼’,人们把它用来煮粥或当作野菜食用。约九世纪左右,唐玄宗在位时期,制茶方法逐渐系统化,饮茶文化才得以发展。大概在同一时期,我国也开始引进茶籽。高丽时代佛教隆盛,饮茶成为僧侣、文人王室专有的高级文化。随着高丽的灭亡和朝鲜时代的开始,饮茶文化与佛教一起步入衰退之路。朝鲜王室只是象征性的保留茶的意义,实际上,茶已被用来作为解烦消渴及减缓感冒的药物。”

十九世纪时,草衣禅师继承饮茶的传统,韩国茶道步入复兴时期。草衣禅师(一七八六至一八六六年)是朝鲜后期僧侣,他所开创的茶风被视为韩国茶的道统,被推崇为“茶圣”。他在海南的头伦山建立了“一支庵”,在四十年期间静修“止观”,还著书“东茶颂”,书中记载颂扬茶的历史、茶树的品种、制茶煮茶与喝茶之法、茶的生产地与品质等,在朝鲜时期被称为“茶经”。

应松和尚传授茶道

一九七九年,朴东春与应松和尚相遇,应松和尚正是草衣禅师茶风的承传人。当时朴东春正在学习汉学,经常向应松和尚请教草衣禅师的资料,也因此无意中接触到茶,进而开始学茶。一九八五年,应松和尚正式传授她“茶道”。品茗、吟诗、赏画,朴东春博士继承了韩国“茶圣”草衣禅师的茶风。

制茶而不卖茶

制茶三十年,朴东春始终遵守一个不变的原则:每年自己张罗制茶费用,绝不卖茶。

“我每年制作四、五百罐茶。如果要卖茶的话,研究所的运营资金和研究生们的奖学金就都足够了。但是我拒绝那么做,因为这种做法会带来弊端。试想,如果将茶用来卖钱的话,我还能用茶招待来这里的客人吗?用价格来算的话,一杯茶就要值几十万元韩币了,在人情上我感觉怪怪的,所以不能那么做。”

幸好与朴所长有同感的人士在十年前组成“东春茶后援会”,大部分的制茶费用都来自他们的支援。她所制作的茶也免费提供给来此拜访的后援会会员、僧侣及研究生。“茶文化已有数千年了,经过无数人投入研究,才有今天的成果。我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利用前人先贤的苦心。无论如何都不能违反自己的良知,做出卖茶的事来。”

机器制茶 原味散失

朴东春把茶和金钱分开是有理由的,因为她见过太多因量产而渐渐失去制茶原貌的例子了。

“从九十三年开始,为了寻找制茶的原貌,我曾做过很多研究调查。有一次曾经拜访中国的一个寺庙,当时那里还以半手动的方式制茶。过几年再去的时候,发现完全变成机械化制茶,经人之手制作出来的茶,量虽少,但才有真正的价值。利用机器制作的是工业产品,会失去茶的原味,只会名存实亡。文化的破坏很容易,但是要复原就难了。就算能根据古籍记载复原,或许外形会相似,但是内在的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了。”

人情似茶香 品茗亦品人

在喝茶叙谈期间,朴东春说了几次“幸好今天茶味很香”。她认为茶的味道是随着喝茶的人而变化的。“茶是有机物,是共同分享的精神世界,所以喝茶得分对象,不是与谁都能共饮的。请您闻一下茶杯。”盛过茶水的空杯子里余味犹存,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眼前的朴东春,与茶共度三十年,已然如一杯清香甘醇的茶饮,散发着温馨与祥和的气质,正是“人情似茶香,品茗亦品人”的最佳写照。

--转载自《新纪元》162期

(责任编辑:容乃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没有茶做为底蕴,就失去了文化的感觉,就和一般餐厅没有两样了。”不论副品牌陶板烧、冷饮专卖店“向茶”,或是结合关东煮与珍奶的“翰林茶栈”,涂宗和念念不忘的是保有人文风味的茶馆,那是集团发展的母体。
  • “我们想要做一个空间,用茶的气氛和文化,让人暂时离开台北。”“回留”的茶主人夏沂汾因为了解“在东方国家中,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台北永康街开了家茶馆,他希望能让旅客静下心来品味茶汤滋味。
  • “我们贩售的是挑选好茶的能力。”带领台湾饮冷茶风气的春水堂创办人刘汉介,除了重视挑选好茶、营造好的品茗空间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经营团队及服务人员。而儒学思想正是他训练员工的基本精神。
  • 越来越多的伦敦主流社会人群被这家珍珠奶茶店Bubbleology所吸引,不仅是其一流的珍奶品质,还有超酷的包装以及优雅温馨的氛围,品牌效应正在扩散着。
  • 历经三代“养土”的宜兴紫砂泥,在陶师巧手打造下成了一把会呼吸的壶。且看资深茶道师沈武铭如何掌握壶、茶、水的频率,谱出和谐的旋律,泡出一泡令人内心悸动的好茶。
  • 从1993年起前后八年,吴崇荣去大陆采集、观摩中国各省的菜系,一年至少往返八趟以上,为的是寻找传统中国菜的风味。钻研鲁菜三十多年,去年为了参赛川菜厨技,他专程去四川学作川菜……他说:吃一岁学一岁,慢慢去领悟以后,做出来的菜不一样,那就是你的深度。你二、三十岁时作的菜,当然很好吃,但吃起来感觉欠缺稳重跟深度,等到年岁大了,心胸慢慢开扩,什么事情都不计较时,作菜也会放得开,作出来的菜味道就不一样了。
  • (shown)剪黏深奥、耗时,涵盖许多工法,包括结构力学、营建、土木、彩绘、交趾陶等专业技艺,是一门复合媒材的艺术。剪黏虽来自于中国大陆,然而文化大革命后,这门传统工艺已在中国大陆消失。谈起台湾的剪黏,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南安平叶家,叶家从叶鬃(人称鬃师)开山、叶进禄(人称进禄师)接棒,目前由第三代叶明吉接手,为台湾剪黏艺术的开山立宗门派。对于这么多的创作与古迹修复作品,敦厚的父子俩非常谦虚,丝毫不自满,叶明吉说:“传承自祖父叶鬃的祖训:习艺者要谦卑,优点让别人说,不要自己吹嘘。一山还有一山高,谦虚是业界必备品格,这样才能受到认可,也才能从中汲取经验。”
  • (shown)由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2011年第四届“全世界中国菜厨技大赛”亚太初赛,7月29日起一连三天在台北展演二馆举行,有来自亚太区71位的好手参赛,比赛内容有中国菜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东北菜。
  • 几周前悉尼岩石区的芳香咖啡节引起了我对咖啡的兴趣。咖啡节上一个挨一个的咖啡铺所呈现的不同品种的咖啡豆,不同形式的咖啡饮料,以及每个咖啡铺前排着长队耐心等候的人群,使我想起看到过的一句话:咖啡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体验和文化。那是什么样的体验,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形式?我为此采访了悉尼的咖啡专家罗伯特。
  • 阿基师引用古语“滚石不生苔”期勉求职者,在职场中不要计较,要有进阶概念,先求有再求好。他指出,在餐饮产业中工作守则要有“三忠”,忠于老板、忠于消费者、忠于自己的专业,加上时常观察、反省,要有自觉,以做好餐饮工作。他期勉大家,在每份工作中尽可能为自己创造多点附加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