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笛师傅张志名不悔的身影

刘惠宜 整理:赖宛琳
font print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 ,

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样倒贴式做生意的人,他就是素有“陶笛外科医生”的张志名。在淡水码头附近与张志名道别,看着他渐渐远去,我不禁暗叹。

倾囊相授 数十年心得一次报告完毕

今年1月,未曾谋面的张志名将我订购的四把陶笛邮寄给我。在家自学一个月后,我前往他的工作室拜访他,主要是想请他看看我吹奏的方法正确与否。

早上9点半一踏入张志名的工作室,他马上检测笛子本身的音色与音准,并仔细观察我的运舌、运气、吹口的含笛位置等,将必须改正处一一指出。在我吹完一首曲子时,他就会谈谈对此曲的诠释、音符间气量与握笛角度的转换,以及舌头位置如何改变了音乐表现。我看他比手画脚地说明音乐线条该如何流动,颇有艺术指导的架式。仿佛想把这十几年来的心得,通通一次向我“报告”完毕似地欲罢不能。

他热忱忘我地分享至将近中午1点,在我催促下才一块儿进餐。吃完饭回来,一进门他连椅子都没有坐下,就开始调整笛子。走到好像手术台的工作桌前,他拿起其中一支修刀继续解释:“功能愈强的陶笛,音色愈不容易完美,反而功能单纯些,音色纯度愈佳。能感动我的音色,就是最佳音色。它跟人、跟物一样,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只是没有摆对地方。”

看见他一头栽在工作里的模样,想像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时的那种傻劲,大概就是如此。

以一位入门者而言,老实说,我没想到陶笛可以“玩”得这么认真。在台湾,陶笛在不少人眼中只是小朋友的玩具。这大概是为什么张志名的产品包装盒上要印着醒目的八个字“我是乐器,不是玩具”的原因。

最有良心的卖家 持续不懈进步

“以前踏入专业制笛不久,有些高价位的笛子,客人可以把笛子带回家试吹三个月,不适合再拿来换,不买也没关系。”我手上此刻也拿了他一把五千块的5G新笛,还没付钱,他要我带回去练肺活量的。而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搞失踪太容易了,行动电话、email改一下或根本不回应,就可以让旧识觉得你已从人间蒸发。

“你不怕客人卷笛而逃吗?”

“不会ㄝ。因为我不相信人那么坏,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就只值那几千块而已吗?为那一点钱就出卖自己吗?”

“记得曾经卖出五把单价一万的笛子。等到下一批笛子出厂时,觉得上次那批笛子只值五千块。我愈想愈不安,觉得很对不起那些跟我买的人。于是我一个一个打电话给他们,跟他们说有一批音色更好的笛子,想要的话可以拿来换,不加价。”

世风日下,黑心商品多得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无不戒慎恐惧。我认为如果有“最有良心的卖家”这种奖项,张志名肯定是其中一位得奖者。

其实在台湾的手工笛师傅生存大不易,虽然张志名在台湾的制笛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回首自己年轻的岁月,他心中不少感怀。

“往往回顾自己前一阶段的作品,都会被自己吓着,很难接受自己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笛子。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沉淀、厘清,才得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之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地批评任何一个产品,因为那都是生产者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

“以前不懂事,听见别人称赞我,觉得很开心。现在有一点懂事,觉得很惭愧,因为我发现看不到顶端。以往认定是登峰造极的产品,现在已不是,而且不知道高处在哪儿。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懈地观察思考、思考观察。”

挥别时,我想到今天发生的一切──他恳切的神情与言语、他工作室窗前的那片翠绿与鸟鸣,以及他飘荡在林间的笛声──看来先前的苦如今已都变成了甘。而那对于陶笛奉献一生的不悔身影亦将永远刻印在我心中。@

--转载自《看》2010年第 100期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61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洪中海去年把毕生的积蓄新台币600万元捐给荣民遗孤、照顾弱势,虽然他年事已高,生活条件非常简陋,捐款还是不落人后,一个月只有1万多元,却能够累积到百万一次捐出来。
  • 一位中国所称八十后(1980年代出生的)、来自北京的网页设计师──Liu Xliao,也是一位业余的旅游玩家。在台湾的12天旅程中,Liu Xliao信手写下图文并茂的游记。出乎意料之外,网友反响热烈,单天网页浏览量曾暴冲到239万。Liu Xliao一夕暴红!以至于他计划把游记整理成书,预定5、6月在台湾发行。
  • (shown)小人物奋斗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条件的阻碍,只要肯坚持,就会有收获。“看”看人间“不怕命来磨”的小人物奋斗故事,他们都有一个让人闻之鼻酸的惨淡童年。虽然出身低,成长环境充满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但这些小人物却能化逆境为顺境,在看似不可为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拼出一条路,谱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shown)小人物奋斗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条件的阻碍,只要肯坚持,就会有收获。“看”看人间“逆境炼真金 不怕命来磨”的小人物奋斗故事,他们都有一个让人闻之鼻酸的惨淡童年。虽然出身低,成长环境充满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但这些小人物却能化逆境为顺境,在看似不可为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拼出一条路,谱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小学一毕业便到工厂赚钱贴补家用。但她从不灰心丧志,一路从童工、领班、采购、财务等职位向上爬升。如今,这个小女孩已是小有成就的电子公司女老板!小女孩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能写下这一页传奇?
  • 有一天,当地人邀请司木炎一起去海边捡石头,他决定随之前往一探究竟。大家很认真在捡,唯独他坐在石头上观浪。没想到无心插柳,竟然发现一颗看似人像的漂亮石头!司木炎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非常惊奇,顿时体会到为何有人甘愿成为“石痴”。自此,司木炎对石头产生了兴趣,一头栽入,一捡就是十年!
  • 带着赤子情怀般的热爱,林克孝望着窗外居高临下的景致,似乎视台北的“都市丛林”如无物,眼光直接飘向远山,出口便说:“很多人以为那是中央山脉,其实那是雪山山脉……”这样自然的举动,一下便透露出林克孝最真实的自我:他是一个山者、诗人,而不是一个金融家。…
  • 林克孝追寻泰雅族少女沙韵的故事,深入宜兰南澳山区探索失落的古道,与泰雅族文化紧密结合。今年8月的登山之旅,就是发现有条古道路线尚未有人前往,于是号召山友入山探勘。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此次行动竟成绝响……
  • 发现家乡的长辈一个个戴起了老花眼镜,从小就爱敲敲打打的施纪墉看见了商机。从创立眼镜公司、转型制作创意手工眼镜,继而为顾客量制眼镜,施纪墉贴心的设计造福不少顾客。施纪墉同时拥有设计、制造与验光师资格,在台湾眼镜界可说是“绝无仅有”。
  • 古时为故里造桥铺路被视为善行义举,时空递嬗的今天,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林秋芳凭借着20年来在文化部门工作、策划多起大型展览经验,在两年半前,举家返回宜兰礁溪故里定居,也在当地洒下一把文化艺术的种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