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野玫瑰》

希望之声
font print 人气: 5301
【字号】    
   标签: tags:

歌曲《野玫瑰》,虽然没有其他名曲那么着名,可是它的诞生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19世纪初,维也纳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夜晚,十八岁的舒伯特从小学校里练完琴,正走在寂静的回家路上。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冷清。当舒伯特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相识的小男孩。这小男孩跟他学过音乐,和舒伯特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他还要一贫如洗。夜深了,小男孩还没有回家,仍站在寒冷的街头。舒伯特看见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立刻明白,小男孩要卖这两样东西。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

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心里充满同情和怜惜。他看见孩子那双充满忧郁、无奈的眼晴里噙满泪水。枯寂的街头、浓重的夜色和凄凉的寒风,似乎要把他们俩人吞没了。

舒伯特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并没有多少。他自己的生活已经够清寒的了,靠教授音乐谋生,作的曲子卖不了多少钱,甚至有时连买纸的钱都没有。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全给了小男孩,他对孩子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说罢,拍拍孩子的肩膀。

孩子看了看手中的钱,又望了望舒伯特,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知道那本书值不了那么多。舒伯特安慰孩子说:“快回家吧,夜已经很深了。”孩子点点头转身就跑了,寒风撩起他的衣襟,像小鸟扑扇着快乐的翅膀。可是刚跑出几步,很快又回过头向舒伯特喊道:“谢谢你,老师!”边跑边不住地回头与“老师”挥手。

舒伯特一直望着,直到孩子的身影消失在夜雾渐起的小街深处。他也要回家了,一边走一边随手翻看着那本旧书。忽然,他被书中的一首诗吸住了,站在路灯下读了起来──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读着读着……这寒风、黑夜、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展现在舒伯特眼前是那盛开的野玫瑰。他似乎闻到了那浓郁芬芳的花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一段清新而动人的旋律,从那寒冷的夜空中飘来,缭绕着舒伯特的心扉,他飞快地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写了下来。

也许正是舒伯特那善良的爱心,激发了心灵深处的灵感,使他捕捉到美丽的七彩音符,为后人创作了这首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李秀萍编译报导)为纪念一月份诞辰的两位奥地利伟大古典音乐家---莫札特与舒伯特,驻美奥地利大使馆将于1月27日星期六晚间八点举办一场纪念音乐会,地点是位于美国华府的奥地利大使馆。
  • 舒伯特十一岁时便在教堂唱歌并演奏小提琴。十三岁开始作曲而且常常在一天之内,完成七、八首歌曲。只要他灵感一来,乐思就源源不断,甚至连上课的时候也不停的写曲,因而课业落后其他学生很多。
  • 由北美台湾妇女会纽约分会会长、著名钢琴家许鸿玉老师筹划的伟大作曲家名曲演奏系列三—“舒伯特音乐会”将于2月16日晚在台湾会馆上演,免费入场。
  •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有一天在教完钢琴课回家的路途中,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了一位衣着破旧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要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仍然将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小孩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