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教育(1):给女儿的人生几堂必修课

婆婆妈妈
font print 人气: 68
【字号】    
   标签: tags:

有句老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非常正确,没养过小孩的人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另一句老话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就值得商榷,因为有很多父母对子女抱着或多或少的愧疚感,总想要孩子得到最好的,却不知道该怎么教养孩子才最恰当;还有很多父母出发点是好的,最后却把亲子关系越搞越糟。

怪来怪去只好怪到学校头上,因为孩子整天都在学校,都是老师没有教好才会如此。其实老师们都背了黑锅,现代的孩子缺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让儿女们短缺了家庭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过错,与老师们无关。

但什么是“家庭教育”呢?现在的企业主或主管阶层多是四、五年级生,这群人的儿女们有不少也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四、五年级生的父母们都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劫后余生者,也是全球工业化、小家庭化的彻底投入者。大家庭拆解了,双薪家庭从四合院搬出来,搬进公寓里。不少四、五年级生小时候当过钥匙儿,从国小、国中到高中,生活除了学校就是补习班。

现在虽然经过教改,四、五年级生的儿女们却一样过着除了学校就是补习班的日子。扣除上学的时间,只有寒暑假以及周末有家庭教育的时间。什么是“家庭教育”?四、五年级生不明白,四、五年级生的儿女们更不明白。于是宝贵的家庭教育时间,就这么年复一年地从指缝间流失了。

不过,四、五年级生的父母们也许明白,其中有人曾经接受过传统的家庭教育──那些没有被战乱摧毁、被小家庭遗忘、被现代学校教育剥夺了时间的传统教育。这些传统教育对女儿尤其重要,虽然很多人并不明白丢失了这些千百年来的智慧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可是随着耆老凋零,随着现代社会的越加定型化,真正的家庭教育要从哪里找回来?从故宫博物院还是从蒙尘的古书里?咱们就从古迹和古籍里来找找现代的女儿们缺了哪些基本课──给闺阁女儿的教育。

家庭教育原本是身教重于言教,而且因为门户高低不同,量身裁衣的结果,各家女儿所需的家庭教育也就不同。这并不是阶级观念或者门户之见,而是非常平实的生活态度。一个五口之家的闺女,不需学会大宅院的理家能力,却一定要学会柴米油盐,因为嫁娶讲究门当户对,这会使婚姻维持得容易些。

什么是“门当户对”呢?古代的人家,大门口左右相对的那一组石墩叫“门当”,大门上方的柱形木雕(一对或二对)则是“户对”。门当有避邪作用,户对则是婚丧喜庆时悬挂灯笼用的。门当依著文官武官与官阶不同,与平民百姓人家各有不同形制,而门户的高低更有定制。

古时联姻是为了通“两姓之好”,因此讲究门当户对。现代没有了门户之见,差别只在两家的富裕程度,因此现代的门当户对讲究的是婚配双方价值观念是否相同,这个将来会以专篇来谈,现在暂且搁下。虽然不讲古代的门当户对,可是量身裁衣还是差不离的。

什么是“量身裁衣”?简单地说,每个人都要穿衣,有什么身材就穿什么衣裳,有什么条件就做什么事,有什么肚量就吃多少饭菜。当然,人可以心比天高,但就怕命比纸薄。心比天高要有相衬的努力、智慧与付出,否则结果经常就是命比纸薄。因此才女班昭写下的古代女子必读课《女诫》,第一课讲的就是“卑弱”。

人们普遍认为华人社会传统重男轻女,什么都以男性为先。这男尊女卑早自汉朝时起,早在二千年前就由班昭写下,并影响华人社会长达二千年之久。摆在现代再来讲卑弱,不免被女性主义者批判吧!可是细细思索班昭讲的卑弱,其实深具智慧。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历史学家,接续兄长班固之手续编《汉书》,有“曹大家”(编按:“家”读作“姑”)之称。班昭之夫曹世叔虽早逝,但曹世叔阳光外向,班昭则温柔婉约,夫妻俩互动契合,他们的婚姻生活可谓美满。班昭讲的卑弱,当以男性的阳刚为前提。这就像是跳双人舞,有进有退,进退有据。摆在现代来说,也可以当成是“好丈夫”的养成秘笈。

如果女子们都懂得“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便难生纠纷口舌;“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儿女自会敬畏父亲慎终追远,如此则“黜辱可远哉”!反之,如果动辄斥骂自己的丈夫,在儿女面前也不留情面,最后儿女也瞧不上自己的父亲,到头来谁也教不动这个孩子。所以说孩子要哄,丈夫呢也要哄。能伏低做小的女子才是有大自信、大智慧的女子。

有人以男女平等来断定现代女性比古代女性幸福多了。是否如此,婆婆与妈妈不敢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现代的女性比古代的女性辛苦些。古代对女子的一般要求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庭,最高要求是“德言容功”,现代女性却除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庭之外还得在职场上和男男女女一起竞争。

以前看到裹小脚的老奶奶坐在树荫下缝补衣裳,只觉岁月静好,幸福就像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身上,摊开手就能盈握满手。现代在职场上与男人一较高下的女强人们,的确不懂卑弱只懂刚强,可是好像没有少掉点泪或少忧点心,甚至有更多糟心事,离幸福越来越远。

女儿们幸福的秘诀会不会藏在那些被我们丢弃、被我们认定为古代糟粕的闺阁教育里呢?(待续)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看似一个简单的“德”字,却紧密联系着朝代的兴衰。明君有德而国兴,昏君无德而亡国。历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见证德的价值何其威严。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书生余某,浙江鄞县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梦见自己进入文昌宫,见文昌帝君亲自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走出殿阁,前有旌旗仪仗开路,后有节幢长队护拥,真是威仪万方,十分气派。
  • 杨溥,明朝湖广石首,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 亭,有顶无墙,是中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 宋朝的赵康靖非常重视纯净心意,他曾用一个瓶子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来检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
  • 云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云,五彩斑斓,形态万千,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也具有丰富的意蕴与文化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