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龄渐长 父母应试着放手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2月08日讯】 (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专题报导)青少年很难由单一原因去解释为何有偏差行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学校与同侪人际关系出问题,除了父母没时间管教之外,有时“管教过当”过于干涉,也是问题来源之一,专家建议,父母应学着放手让孩子拥有自主空间。

辅导中辍生与边缘孩子的乘风少年学园执行长林哲宁谈到,管教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长的阶段中,总有不同人生阶段需要面对,父母的角色就需要随着孩子年龄渐长,不断转换和调整,这也是需要学习的课题。

父母由领头 渐退身旁协助

尤其在这青黄不接的成长过程,青少年在某些地方希望自己能有决定的空间,大人干涉太多反而不舒服。进国中之前,父母可以用领头的方式做教导,但之后就该退到他身旁,利用辅导和支持,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针对他的问题提供协助。

很多父母在心底深处总认为孩子永远长不大,不成熟,却没有认清楚,有时候要给予孩子适度自主空间,如此一来孩子成年后才有办法为自己做决定。

站在另外角度看,不要只看现在的表现而去定义他的将来,应该从小培养正确价值观,去期盼他未来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尤其每个孩子都不同,逐渐脱离父母后,父母要学习着做改变。

林哲宁说,父母真的难为,因为教育孩子是高度投资,加上长时间精力的耗费,遇到难题与冲突,并没有解决的捷径或解药,同时也考验着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智慧。

内在改变 乖张行为不药而愈

假如青少年行为出现偏差该如何协助?林哲宁指出,如果当下问题很严重,反而会跳开问题症结点不处理,改从另一方面进行人格塑造,比如让他学会尊重、互助与节制,久而久之原本外在显现的乖张行为反而迎刃而解,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寻找背后因素,表面因素倒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常说谎的孩子,探究其背后动机可能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自卑感,只希望获得认同,才用吹牛方式让大家觉得很棒,或是想用说谎来塑造自己期望的形象,耍些诡计来让人注意。因为对自己正面形象越高的人,其实越不易说谎,如果找出背后动机,改变其实不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四岁儿子,一进家门扔了书包,就赶着出门跟同学打篮球,孩子比较爱同学、不像小时候那么爱我了?孩子都不跟我讲心事了,他会不会背着我做出不好的事?我能不能偷翻他的书包?
  • 给父母的——爱青少年守则:要管、要放、要欣赏 不黏、不弃、不啰嗦

    给青少年的——爱父母守则:不批、不斗、不赌气、 要信、要说、要负责

  • (大纪元记者林节编译报导)最新研究指出,网路的普及除了增加青少年沉迷于网路的可能性之外,还提高了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发生概率。
  • 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常令许多父母伤透脑筋。有的父母过于严厉或唠叨让孩子更加叛逆,有的父母又过于民主,以为将孩子当朋友对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但美国一位教育作家艾伦‧瑞特伯格(Ellen Pober Rittberg)撰文指出,教育青少年还是需要一些规范和伦理。
  • 孩子上了国中,课业压力大、下课后脑子一片空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又该怎么办呢?
  • (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专题报导)近日校园问题频传,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益发受到重视,其实这些孩子只是不断地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在内心深处渴望受到关注,盼有人肯倾听心声,并建立属于他自己的成就感;但现在许多专家学者,都只从外在行为来个别解决,如霸凌、毒品、飙车砍人、凌虐…(增加)等,却忽略其背后成因。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