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的传说:乐中雅士“箫”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5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萧史弄玉

这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00年)。“弄玉”是秦穆公的小女儿,由于她非常喜欢西戎国进贡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她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以后,出落得非常美丽,而且聪明无比,善喜吹笙,并且无师自通,技艺精湛。一天仲夏之夜,月华如水,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隐约中,弄玉耳畔忽闻一缕优美轻柔的箫声,若远若近,应和着弄玉吹奏的节拍、曲调,配合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衬托着弄玉的笙声更加细腻悦耳。

当晚,弄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英俊少年自称华山萧史,吹着赤玉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也拿出箫来合奏。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专程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少年,没想到果然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吹箫高手,正是弄玉见到的梦中人!不久,萧史与弄玉结成夫妻,婚后两人非常恩爱,经常一起吹箫捧笙。萧史还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和真的凤凰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和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亦不下台。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龙一凤,弄玉带着碧玉笙乘上紫凤,萧史带上赤玉箫跨上金龙,双双升空而去,从此再没有人见过他们。

后来的《东周列国志》,将这一奇事详细叙述,作“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一章,很多人都是从此书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箫歌败楚

秦朝末年(公元前206年),楚汉交兵争霸天下,战争持续了多年,楚霸王项羽的领地已经越来越少。足智多谋的韩信挂帅统帅六、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追剿项羽。韩信设下了十面埋伏之计,将楚军诱入罗网,层层包围,欲彻底歼灭。

怎奈楚霸王项羽勇猛异常,率十万之众浴血奋战。从朝到暮,杀开重重包围,带领残兵败将回归楚营。这时项王只剩下八千子弟兵及两、三万人马了。虽人数不多,却都骁勇善战,为辅佐项羽舍生忘死,忠心赤胆。

这时,张良手执一支洞箫上前说到:我有一计,管教他八千子弟兵解体。韩信闻言一把拉住张良的袍袖请他指教。张良一举手中的箫管,答到:咱们来个攻心战,我要用箫吹散项羽八千子弟兵。张良遂将这一计策的具体实施步骤讲了出来,众将无不点头称是,连称妙计。

楚王项羽带领为数不多的败将残兵回到垓下大营。大营驻扎处四面俱是绝壁,并无村落居民。楚王依山扎营,据险固守,任凭那浩浩荡荡的汉军追到跟前也无法攻入,于是韩信指挥着几十万人马将楚营四面团团围住。

此时,九月深秋,秋风萧瑟,楚军军中辎重丢失,粮草将尽,连日来又损兵折将,这被围困的楚军已成孤军。处于这样险恶的环境之中,加之楚军连年征战,将士思乡情切,楚营中军心开始浮动。

是夜,月光惨淡,寒星稀落。忽然间,从汉营那边传来一阵阵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箫声。这箫声如泣如诉,低旋悲凉,像是年迈的双亲在呼唤离家的孩儿,又像年轻的妻子在思念久别夫婿。箫声吹过,汉营里立有一片歌声相和。歌中唱到:

十年征战归无期,千里从军几人回?倘若战死沙场上,白发爹娘依靠谁?

接着,又有更多的人和着箫声唱起来:离别骨肉情,弱子祈父回;空房断恩爱,柔妻盼郎归。

这歌声又熟悉又亲切,原来唱的竟是楚地民歌。楚军的兵将,跟随项王连年征战,离家数载,如今又遭惨败,陷入重围,乍一听到这熟悉的乡音,虽然营帐中的兵士们都在尽力压抑自己的愁怀, 但是那两眼的热泪还是由不得扑簌簌直淌下来。将士们想起了久别的家园,思念着白发苍苍的慈母,忘不了新婚即别的妻子,挂怀那临走时将要出世的娃娃……这一阵阵来自四面的楚歌歌声、箫声,更加扰乱了楚军军心,听得楚军将士顿时消没了英雄气概,陡长了儿女情肠。

听到这四面楚歌,楚军将士纷纷溃散,从三三两两的开小差发展到大批逃亡。士兵走了十之八、九,就连跟随项王多年的大将钟离昧、季布等也暗地逃走,甚至自己的叔父项伯也悄悄背离他投奔了张良,甚至夫人虞姬也自刎身亡。 楚霸王项羽看看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人马,冲出重围,逃到乌江边上。自觉已无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遂仰天长叹,拨剑自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传说竹子原来只生长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里,护竹仙子因为怜惜人类...............
  • 箫,又称洞箫,指的是一种单管竖吹的竹制乐器,所以,它与笛、排箫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法中,同被列为竹类乐器。
  • (shown)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构造简单,但音色醇厚深沉,柔润和顺,乐音体系完整,可谓“大繁若简”,箫历经千年,见证着华夏文化的历史悠悠。
  • 月下一声清箫远,吹去阶前落花凉。 故宫旧梦深几许,千山黛色蛾眉长。
  • 【大纪元2011年03月14日讯】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也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木制笛、石笛和玉笛。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很多关于笛子的传说和典故。 最初笛子的名称叫涤;到唐代出现了尺八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早期笛子的按孔是均匀排列的。后来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半音,而将右边二孔的距离增大,左边二孔和中间二孔的距离减小。为了能够和乐队向协调,避免因气温变化而引起的音高变化,出现了可以调节管长的笛子(类似于西洋的木管乐器的调音方式),最多可调节1/4个音高。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