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中升华(二)

艺术与道德面面观
作者: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气: 13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艺术与道德息息相关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 创作者本人的人品如何;
• 艺术的题材是否合宜;
• 艺术的技法体现的美德;
• 什么样的艺术能使人升华、净化,道德回升。

1. 谁创作?

创作者是艺术创作的中心,其本身的状态极其关键。首先,创作者的品质和修养会反映在作品中:画如其人,柳公权也说“心正则笔正”。在此不妨比较颜真卿与宋徽宗的字体,前者端正敦厚,符合史上对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描述。而瘦金体虽然飘逸俊秀,但是锋芒逼人,有风流轻佻之态,显然艺术家性格而不适一国之君。又如莫札特和贝多芬的乐曲,就像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个天真喜悦,纯善纯美;一个气势雄浑,坦荡光明。

其次,艺术家创作当下的心态和情感会直接流露在作品上。

如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作者被贬黄州,寒食节恶劣气候中抱病却心系朝廷,有感而作的;笔划中抑扬顿挫随着心情起伏,一个满腔热忱却难伸其志的苏东坡活生生仿佛就在眼前。

又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为了祭祀安史之乱中宁死不降的族兄颜杲卿和侄儿颜季明而作的。从开始的笔墨凝重;随着激愤之情逐渐高扬,行笔加快,涂改、枯墨之笔频现,此后笔势渐次跌宕,最后几乎肆意涂抹,不成行列;其对亲人的痛惜和对奸佞叛徒的愤恨跃然纸上。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善画圣母子像,他笔下的圣母容貌秀美,慈祥端庄。画家画神的时候带着崇敬心态,作品自然纯净无邪。然而拉斐尔画自己情妇时,多少带着人的七情六欲,画面就显得甜腻庸俗许多。

在中国古代,画家把修养和创作合一,认为创作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画面。北宋郭熙的画论《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论述就可见作者作画的严谨态度:“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其子郭思的叙述也能得到同样的印证:“思平昔见先子做一二图……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郭熙之所以成为北宋山水名家,实非侥幸。

2. 创作什么?

• 艺术的题材会影响艺术家自己。为了忠实地表现题材,画家往往用心去理解、去模拟,不自觉地投入其中。如画神时心态纯净而神圣,画魔鬼时心态凶残、面目狰狞;一如演员的揣摩角色。画高山大海时心胸超然开阔;画田园乡居时平和悠闲;画美女时多情怜爱,画悲剧时沉重严肃……也就是说,美好的题材对画家精神状态多有正面影响,如果经常描写负面题材,则可能对艺术家产生不良后果。如浪漫主义画家杰里柯为了描写船难作品《美杜沙之筏》,特地去殡仪馆停尸间大量“写生”死尸作为素材,不久出现精神耗弱,身体也每况愈下;在休养期间又画了许多精神病人,最后在骑马意外后的病痛交加中死亡。西班牙画家哥雅在暴君独裁环境,对时代感到绝望,画作中不时地表现出恐怖、荒谬、残忍的景象;笔触与色彩也显得阴郁,画家最后在幻象与阴影的纠缠中度过余生。

还有一些现代艺术家为了找寻灵感而吸毒、纵欲……画的内容也是颓废、幽暗的东西。恶性循环的结果,许多艺术家身心状态并不健康,甚至有吸毒死亡的,如Basquiat。

• 艺术的题材或内容也会影响观众。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接触到什么,脑子里就不自觉地装进什么。特别是长期接触后,更容易吸收、同化,习以为常。所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尤其艺术的感染力强大,观众耳濡目染之际,受到潜移默化,易产生仿效作用。

例如美国的暴力电影风行一阵之后,校园开枪扫射滥杀的情况大增;台湾热门国片《艋舺》虽获得大力推崇,但也出现了大家不愿见到的后遗症:青少年斗殴事件增加。很多性犯罪者都是因为色情片看太多,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如果艺术展现的是色情、暴力、变态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风气必然有负面的示范作用。

善行善念带来正面效应的范例也有不少:例如台湾卖菜老妇人陈树菊长年捐出微薄收入帮助他人的义举被报导后,许多台湾慈善机构收到的捐款普遍增加。另外,《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报导的一项实验显示,看到他人善举而深受感动者,日后也可能同样行善。

艺术能善化人心,更是不争的事实,如莫札特纯善与纯美的音乐不但具有疗效(著名的“莫札特效应”),还能降低犯罪率。而米开兰基罗的壁画《最后审判》完成之日,教宗看到末日审判的严格无情时,禁不住跪下祈祷,说:“主啊!请不要在末日时判我有罪!”

3. 正统技术和观念也体现美德

• 基本功要求理性、耐力和专注:任何一项正统艺术都要求真才实学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养成,则需要长期刻苦的磨练,要求耐力、专注等品质才能炼就真功夫。如西方美术的写实技法,讲求对物象理性观察与分析,勤恳不懈地反复练习;是一丝不苟的求真的态度,也是人类虚心学习、尊重造物的体现。

• 东西方传统艺术的美学观,也体现出完整、宾主、秩序、均衡、和谐等:从布局、造形到用色,一如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既以整体大局为重,也照顾了个体细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一样,每个部分发挥各自功能,又能协调一致。

• 多层次完成,温和浸润:许多正统的绘画技法,如西方的油画、蛋彩画,或如东方的工笔画,经常需多层次上色完成。以达芬奇擅长的“晕涂法”(Sfumato)为例,颜料多达30层,厚度加起来却不足40微米,只相当于人体头发的一半。绘制出来的人物自然逼真,容貌表情细致不可捉摸。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讲“三矾九染”,在上矾的纸或绢上用淡色或淡墨反复敷染,每染数层色彩后补上一次矾水,如和风细雨地层层浸润、相溶,是耐心的、温润的,画面看来细腻精微,深刻而自然。

• 中国人把艺术和修养结合,书画中一笔一划都有讲究。说到这我想起一件趣事:一个法国朋友曾经告诉我她学过中国书法,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老师要他们画一根一根的“骨头”。练过毛笔的人或许会会心一笑,因为练习基本笔划“一”字时,落笔起笔就要学会藏锋、回锋(初学者反复练习时看来就像一根根“骨头”一样),意思是要敦厚内敛,不露锋芒。同样的,中国绘画的用笔、用墨也讲究中庸、淡泊、平和、内敛、敦厚,偶有飞白枯墨,也是应物象所需,绝不狂乱放肆,焦躁轻浮。而这种如君子般的品德涵养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做人延伸到所有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诗文、器物造形等无一例外,成为审美的一部分。所以古人以琴、棋、书、画修身养性,自有其道理。

可能有人认为,艺术中只表现美好与正面的东西,是不是太乏味了?如果艺术都是内敛、平和的,会不会太压抑了?欲望、恶念也是人性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为何不能表现呢?

其实,艺术中表现的善恶对比、正邪交战,爱恨情仇的题材里就包括了人性的负面元素,足以将戏剧张力发挥到极致。重要的是它能发人深思,记取教训或带来希望,仍然是正向的启发。

另外,我们相信人性本善,真正的“道德”来自于人与生俱来的善良秉性,并不是外加的束缚。只有在人心已经放逸、“自我”已经盲目膨胀了的时代,才把道德视为对人性的约束,才会想要挑战道德尺度而不自惭。其实一个艺术家创作什么题材,选择什么表现手法,就是他人品特质的展现,是创作者的意愿,就像人要为善或作恶,是自己的选择。

不要忽视善的力量

但我们还是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忽视善的力量。目前的科学领域也已经开始研究并证实了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影响。日本江本胜博士对水结晶实验研究,说明良善的信息能够使水产生结构完整而美丽的结晶;而恶意或负面的信息则无法生成或破坏水结晶的结构。对水如此,对其它物质或生命作用应该也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在其着的《Power vs. Force》中也证实:善恶有不同频率。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霍金斯把人的意识映射到1~1000的范围,任何导致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20,000Hz)的状态会削弱身体,而从200到1000的频率则使身体增强。例如,诚实、同情和理解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善身心健康。相反的,邪念会导致最低的频率;当人脑中想着下流的邪念时,自身就在削弱。渐高依次是恶念、冷漠、痛悔、害怕、焦虑、渴求、愤怒、怨恨、傲慢,这些精神状态造成的频率都在200以下,对人有害。信任是中性且有益的,频率在250左右。再往上依次是温顺、乐意、宽容、理性、关爱和尊敬,喜悦、安详平静在600,开悟(enlightenment)在700~1000。

这些论述也间接证明了用善念创作美好、正向意义的艺术作品确实是利己利人,造福大众的;也只有这样的艺术真正令人升华。

结语

追求善与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美好的艺术不仅令人愉悦,而且令人向往光明、向往高尚的心灵境界,体验到神圣,甚至触及到永恒的真理。舒曼说:“艺术是在人黑暗心灵投射的一道光明。”带着正念、善念创作,不仅能让艺术家自我提升;创作出的正面题材,更能教化社会、利己利人。这同时是艺术创作者、经营和推广者、和美术教育者必须铭记在心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郑之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值中国新年之际,飞天艺术学院加州分校从美国西部学校认证协会(WASC)喜获消息:学校的初始认证申请经严格检验后获得批准,现已被正式列入准认证学校的名单之中。WASC是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西部最权威的认证机构。加州飞天学校开校不到一年即取得WASC初始认证,真是奇迹! 这不仅证明该校在建校宗旨,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及教学质量方面都有了可靠的保证,而且也给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更让家长充满信心。
  • (大纪元记者彭秋燕、孟宪腾台湾嘉义报导)2011年3月29日,虎尾科技大学多媒体设计副教授及艺术中心主任廖敦如全家前往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观赏神韵国际艺术团演出。廖敦如感动地说:“特别感动演员对中国古典舞的诠释,在男舞蹈演员的身上我看到阳刚跟力与美的结合;在女舞蹈演员的身上我看到是一种温柔跟婉约一股清新与脱俗,这都是其他舞蹈表演所没有的部分。”
  • (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嘉义报导)神韵国际艺术团3月30日下午在嘉义第二场的演出,观众依然大爆满,热情不减。第一次偕同夫人观赏神韵演出的国画大师张善静兴奋的表示:“节目不但非常好,而且令人感动,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的节目,神韵是以艺术形式在救度众生,每个节目都有一股强烈的气机贯穿在里面,每一幕气势都非常的好,并把整个节目的神韵展露无遗,是个非常高水准的演出。”
  • (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玉泉扶轮社创社社长黄威洋与30位扶轮社友共同观赏了4月1日台北神韵国际艺术团的首场演出。他兴奋地表示:“看神韵演出,启发我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对未来的创作很有帮助。让我们观看的人满载而归,看得真的是满心喜悦!”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 无论古今,艺术家创作常以自然为师,像不像“几”分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更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泉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11月起由郎世宁〈百骏图〉领军,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贴金鸭薰〉等6组件器物精品,邀观众品味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写真”技巧。
  • 现在,公众可以参观米开朗基罗的密室。1530年,米开朗琪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样躲藏在那里,以逃避教宗的愤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