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称人民为“赤子”?

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306
【字号】    
   标签: tags:

在《汉书.循吏传.龚遂传》上载︰“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大意是说,渤海的人民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又不体恤,所以才不自量力的兴兵作乱。

这是记载汉朝著名循吏龚遂,被宣帝任命为渤海郡太守,当时渤海多盗贼,他鼓励人民致力农桑,人民都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郡中富裕,境内大治。原文中的“赤子”,就是比喻人民。

那么,为什么古代称人民为“赤子”呢?

赤,本意为火的颜色,即红色。甲骨文的赤,从大(人)从火,即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如《书经.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又《素问.风论》︰“其色赤。”注︰“赤者,心色也。”

“赤子”一词,源于《书经.康诰》中载︰“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意思是说,你对人民好像保护婴儿一样,那么人民就都能平乐安康了。这里的“赤子”是指婴儿,为什么呢?因为刚出生的婴儿就是赤色,所以称为“赤子”。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另《汉书.贾谊传》中载︰“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意思是说,太子从婴儿的时候开始,就接受道德礼仪。此之“赤子”也是婴儿之意,如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古人对“赤子”还有另一种解释,清朝李慈铭所撰《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上载︰“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意思是说,刚出生的婴儿仅一尺长,故称“赤子”。如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到︰“赤,俗借为尺。”及“尺,古书亦借赤为之。”

后来,“赤子”逐渐被作为人民、百姓的代称。除《汉书.龚遂传》外,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也有记载︰“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大意是说,唐太宗贞观年间,为抵御边界戎狄等族的侵扰,唐太宗亲自带领各卫、将士在显德殿庭院训练他们熟习射箭技术,目的是使中原百姓能过安宁的太平日子。

唐太宗每日率领数百人在宫殿庭院内,教他们射箭,并亲自测试,射中箭靶多者,就赏赐弓、刀、布帛。群臣担心他的安全,就劝谏他应该避开这种场合。唐太宗说︰“真正的君王视四海如同一家,大唐疆域之内,都是朕的忠实子民,我对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为什么要对他们猜忌呢?”

可见,用“赤子”代称人民、百姓,主要是指上位者对人民要像爱护婴儿般的给予保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