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时期女学生证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气: 160
【字号】    
   标签: tags: ,

自1895年(光绪21年、明治28年)日本治台起,至1919年,总督府迄未在台建立完整的学制系统,仅设立六年制公学校,用以取代传统书房;中等以上教育,并不完备。

1919年(大正8年)总督府以“同化主义”为施政方针,根据差别原则及隔离(台、日人)政策,颁布“台湾教育令”,在公学校之上,设立四年制高等普通学校,三年制女子高等普通学校,五年制师范学校,八年制医学专门学校,三年制工、商、农林学校和六年制工、商、农林专门学校。


女学生证(正面)/李吉崑先生 提供

马公高等女学校
第一学年
藤村雪子
昭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生

年代:20世纪 材质:杉木 长:6.6公分 宽:3.6公分 厚:0.6公分

1922年(大正11年)总督府颁布新“台湾教育令”,依日本国内制度设立台湾中等以上教育机关,并明订中等以上学校,除师范学校外,开放台、日生共学。因此,在六年制公学校之上,设三至五年制实业学校和高等女学校,五年制中学校。原工、商、农林专门学校改为二年制高等工、商、农林学校;八年制医学专门学校改为四年制医学专门学校,二者以中学毕业生为招收对象。此外,另设四年制高校普通科、三年制高校高等科,于高等科毕业后,始可参加台北帝国大学(台湾大学前身,1928年、昭和3年创校)入学考试。


女学生证(背面) / 李吉崑先生 提供

澎湖厅白沙庄镇海一六八
澎湖厅湖西庄隘门一二三一
户主 藤村晃 长女
血淮型 型

年代:20世纪 材质:杉木 长:6.6公分 宽:3.6公分 厚:0.6公分

新制实施后,表面上,台人可接受与日人相同的中等以上教育,但教育差别待遇的本质从未改变,事实上,新制只是为了提供人口迅速成长的在台日人子弟更多教育机会罢了,台人子弟并未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中等以上学校入学竞争始终十分激烈,当时谓为“试验地狱”,以之,能获得较高教育机会的台人子弟反而日渐减少。

1937年起,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鼓励台人改日姓、奉日神;1940年(昭和15年),总督府配合“皇纪2600年”,更积极鼓励台人改日本姓名,是以本件女学生证为日本姓名。依当时教育制度及出生年推算(昭和6年,即1931年生),于六年制公学校后,约十三、四岁(1944、1945年)进入三到五年制高等女学校。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陷入苦战,可能只读一学期,甚至第一学期尚未结束便无法继续就学。由于当时台人入学极其困难,女子能受中等以上教育更是困难,所以,女学生证十分稀少。

主要参考资料:张胜彦、吴文星、温振华、戴宝村等编著:《台湾开发史》国立空中大学印行,2003年9月。

本文转载 台湾文化园区部落格:http://blog.nownews.com/taiwanox/
图文版权归台湾文化园区所有,请勿复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早期用大鼎(意即:大锅子)煮饭,因此煮熟时,一方面“大鼎”里水分还很多,一方面还要用“大鼎”煮其他食物,所以须先用“饭篱”必须放很多水……
  • 这对龙凤礼盒十分罕见,上髹钴蓝、朱红、贝白、墨黑和石绿等矿物颜料,画作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刮鱼鳞、磨姜汁,多种用途的刮板。
  • 五十年代夜市买卖、夜间抓青蛙和清晨打竹笋的最佳工具……
  • 没有没听过“坏蛋蟛蜞的故事”?照片之后,有精彩的故事哦!
  • 卖糖鸡的,是小孩最爱光顾的摊贩之一……
  • 鼓是乐器,亦是施行号令的工具。所以,古时士大夫、富贵人家宴饮时,鸣钟击鼓为乐;军队行伍施行号令,指挥作战时,亦是以击鼓作为前进的号令。
  • 狩猎是原住民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本件系宰杀山猪用的大刀,握柄有浮雕图案。
  • 日治时期前后的大衣钮扣。
  • 荐盒亦称敬盒、荐盒或奉案,系敬奉茶、酒及放置筊杯之台座,通常置于神案上香炉之前。多用于祠堂和家庭,寺庙较少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