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四十二)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 ,

14 围魏救赵:避开锋芒,攻其弱处

“围魏救赵”,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计。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敌阳不如敌阴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三五四年,魏国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王命令田忌、孙膑率部前去救赵国。孙膑认为,魏国大将庞涓率主力
正在攻打赵国,魏国国内空虚,不如率部去围打魏国,迫使魏军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师来救,这样既可以解赵国之危,又可以在途中设伏,重创魏军。于是齐国军队向魏国进攻,包围了魏国首都大梁(今开封),庞涓闻讯后,率部兼程赶回魏国,在途中陷入孙膑的埋伏,魏军大败,庞涓丧命。

围魏救赵的智慧,正是兵法所言,与其进攻兵力结集之处,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军阳刚之处,不如攻击敌人阴弱的部分。

三峡工程主上派采用围魏救赵的计谋,避开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批评,而将攻击目标指向三峡工程缓建派。利用有意压低三峡工程所需要的投资,造成三峡工程虚假的各项优秀经济指标,从而得出国家财政可以承受三峡工程建设的结论。而由于政治因素,缓建派只是向中央领导建议暂缓兴建三峡工程,无法直接在生态环境和移民安置等重要问题上,向三峡工程主上派进行挑
战,以致被对手所利用。

三峡工程“缓建派”

一九八二年邓小平为三峡工程开了绿灯,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原则批准兴建三峡工程方案,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对,特别是来自全国政协委员的反对。但由于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和以往教训,致使三峡工程反对派不敢正面反对中共中央,而是以“缓建派”的面目出现,抱着“武死战,文死谏”的忠诚之心,向决策者上书,提醒政府,三峡工程投资过大,国力不足,工程经济效益不好,不宜过急做出决策。因此三峡工程的反对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缓建派。真正公开提出坚决反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只有黄万里、侯学煜等少数几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为三峡工程反对派领军人。周培源是个物理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和德国,曾师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其后事业也颇有建树。在其后半生中,以科学家的身份活
跃于中国政治舞台,是位不倒翁。周培源先生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协主席,九三学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等高职。

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是周培源生命历程最后十年中,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一九八四年以来,周培源先生一直反对长江三峡工程快速上马。他曾率一百八十二位全国政协委员,视察三峡工程所涵盖的湖北省和四川省,回北京后又上书中央,建议缓上长江三峡工程。此时,周培源先生并未如同以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注。他从解剖自己开始:为什么在五十年代是个长江三峡工程的积极的支持者,到八十年代却站到另外一面去了?他认为当时是从狭隘的爱国主义出发。

“我在五十年代曾是三峡工程上马的积极分子 ,那时主要是看了我们自己选的三斗坪花岗岩坝址,比过去萨凡奇所选的南津关石灰岩坝址要好的多,其他方面未作研究。近几年来,因多看
了些材料,多作了些了解,特别是政协经济建设组作了详细而切实的调查,使我认识上有了很大转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关系国家千年大计,必须慎之又慎。”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人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三峡工程是否成为第二个黄河三门峡工程?笔者以为,上天给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判决是:立斩;而对三峡工程的判决是:凌迟。
  • 第一个对三十六计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书,使三十六计走出了中国,进入世界。中共决策者机关用尽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决定对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论证。
  • 三峡工程36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议。毛泽东本来是竭力支持以建设大坝和水库来治理中国河流的想法,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失败,使毛泽东火冒三丈,以致对大坝工程的热情骤然大减,便以战备为由,拒绝修建三峡工程的建议。
  • 三峡工程36计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 三峡工程36计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推迟蓄水,就会影响发电,也会影响对下游流量的补给。这个方法在目标不改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条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钱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这笔钱,不会算到三峡工程的投资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鹏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把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作为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