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再杀港童 穗港澳三地大爆发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导)香港猩红热疫情加剧,短短三天再增40宗个案,截至今日(21日)累计达459宗个案。再增一男童疑死于猩红热,卫生防护中心要求该童入读的幼稚园停课一周,是首次因猩红热个案停课。

除香港疫情发展迅速,广州及澳门的个案数目亦较去年同期上升逾5倍及4倍。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亦提醒,华南地区大规模出现猩红热个案,病菌广泛流行,提醒家长留意,并不排除再现严重个案。

猩红热过往不会致命,但变种链球菌对抗生素“红霉素”出现抗药性,变种细菌蛋白黏喉咙, 传染增加,令猩红热变成可致命疾病。

卫生防护中心证实,自5月4日起,沙田救世军田家炳幼稚园持续出现水痘爆发。本港在过去4日内新增猩红热个案达47宗,累计466宗,当中包括两宗严重病例。大陆及澳门亦出现猩红热急增疫情,大陆单在5月已有超过9000宗,今年个案数字较往年多两倍,而香港、澳门和广州的增幅明显较高。

昨日新亡的这名五岁男童15日开始发烧,四天后到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求医,转送玛嘉烈医院,之后病情转危,出现皮疹和休克的症状,延至星期二凌晨不治。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医生表示从初步临床征状来看,该童死于猩红热:“我们看过医院的纪录,是猩红热的可能性非常高,因为他亦出现猩红热疹的征状,在这方面临床症状是相类的。”

他表示,该童就读的沙田乙明村救世军田家炳幼稚园,须停课一星期;幼稚园由五月初至本月中,共有12宗水痘个案,但无猩红热个案。

由于男童之前曾出水痘,血液内亦有链球菌,曾浩辉表示还要等候化验链球菌,才能确定是否引致猩红热的甲型链球菌,“不过在香港,今年只有百分之一的猩红热个案同时有水痘。换言之百分之九十九的猩红热个案,只有猩红热无水痘。”曾浩辉说。

他补充说,虽然水痘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猩红热或者增加皮肤感染细菌的机会,但是香港绝大部分个案都不是因为水痘引致,他说:“链球菌可以导致不同的病,猩红热是其中一种,主要因为它有一种毒素可以令皮肤出那种疹,除此之外,这甲型链球菌很偶然亦可侵入血液,或其它身体器官导致一些内脏的感染或者血液的感染,譬如今次这种休克症是其中一个例子。”

对今次死亡个案,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怀疑猩红热病毒是经由皮肤破损伤口进入血液中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他表示变种猩红热的传染疫情可能会扩大。

曾浩辉表示,猩红热目前处于高发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相信如果真的因为这个细菌有基因的转变而导致它容易传播,可能这个高峰期会再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包括整个夏季。”他强调在预防方面不能够有任何松懈,呼吁家长要留意子女的卫生,“今年是十年来首次出现两宗死亡个案。我相信某些程度是因为猩红热在香港的流行情况比较高。如果有大量个案出现,可以预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的机会也相对加大。”

他表示,根据文献,猩红热大部分个案都是小朋友,尤其是四至七岁的幼童个案为数最多。过了十岁,病发率低很多很多,“我相信应该是大约百分之九十三是十岁以下,只有百分之七是超过十岁。有特别个案会出现在成人身上,但是如果根据我们一切有关对甲型链球菌引致猩红热的认知,成人大规模感染的机会不大。”

至于临近香港的大陆,个案也比往年倍增,“我记得大概在五月份,大陆的个案数字应该有九千多个。如果以倍数计算,在内地今年猩红热个案的数目已经比以往多了两倍。在澳门多了四倍。”

曾浩辉说,每日将会在大约12时公布最新的猩红热个案,包括严重的数字。并在网页上公布有关猩红热的资料供巿民参考

今天曾浩辉同时公布了科学委员会就2011/12年度流感季节疫苗注射的最新建议。高危人士组群中,除了过往的安老院舍的长者、有长期健康问题的人士、医护人员;六个月至五岁的幼儿、孕妇、家禽业从业员及从事养猪或屠宰猪只行业的人士,并加入年龄五十至六十四岁人士,以及肥胖人士(体重指数30或以上)在目标群组之内。

港大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表示,化脓链球菌A族的基因组原有1900万个碱基对(base pair),港大基因研究中心发现,当中有4.8万个碱基对的基因组段是新加入部分,包含40多个新发现的细菌蛋白,而它们改变了细菌表面,令细菌更易“黏住”喉咙黏膜,但人体免疫系统却不能辨识新的细菌蛋白,因而令猩红热更易传播。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袁国勇表示,本港社区已出现猩红热大爆发,主要因甲型链球菌变种引致,今年死亡率一定增加,部分人病情会较严重。

相关新闻
贝鲁斯柯尼罹轻微猩红热  取消视察行程 
港猩红热急增 当局密切注视
猩红热链球菌变种  特别凶猛
基因变种导致香港猩红热高发 将延续多月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