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富民有方 政绩卓著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气: 213
【字号】    
   标签: tags:

皇太极(1592—1643年),满族(即女真族)人,爱新觉罗氏。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继汗位而后称皇帝,史称清太宗。在位期间(1626–1643),他在今山海关外东北地区,积极吸收汉族文化,革除旧制,又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为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皇太极喜欢读史书,从文献和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安民”、“恤民”的重要。在《清太宗实录》一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屡见不鲜。如在卷三十一中,载有他对满族诸王贝勒大臣的讲话:“君享康宁,臣居尊显,俱兵民是赖,即尔等功名,亦藉士卒之力!”这一论断,多么深刻精警!又在卷六十五中,载有他对兄弟子侄辈的训令:“以上下相维之理言之,必为在下之人所托命,而后可为在上之人,如无在下之人,则统辖者谁?使役者谁?”

基于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皇太极在国计民生方面,采取了许多深得民心民颂的政策措施。这里只简略介绍如下几点:

一、关心民间疾苦。他要求诸王贝勒,要经常深入地方调查民情,严禁官吏随意征调人民服役和强迫贡献各种猎物。要求他们对于践踏田禾的兵卒,该鞭就鞭,该罚就罚,不能姑息放纵。对于贫困之人,要求诸王贝勒,要及时开仓,予以赈济。

二、把人口增减,作为官吏升降的主要依据之一。据《清太宗实录》卷二四记载,皇太极“以各堡生聚多寡”评定官吏,其中如李思宗、杨子渭、吴裕原等,皆因管辖区内的人口繁荣富庶而升职。反之,在这方面失职的,便遭到惩罚,如:对张士彦,罚银100两;将高拱极,革职为民。

为了加快人口增长的速度,皇太极还多次下令:地方官吏,要为贫困之民,配婚娶妻,让百姓安居乐业。

三、强调“勤治农桑”。皇太极重视畜牧业,但更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厚生之道,全在勤治农桑耳!”(《清太宗实录》卷65)又说:“五谷乃万民之命所关。”(同上书卷61)为此,他下令各级官员,在农忙季节,要亲自去各个庄屯,“查勘田土锄垦与否,如有弃而未锄者,可拨工助之”。(同书同卷)

皇太极认为,安民在于富民,富民在于发展生产和澄清吏治。为此,他经常告诫贝勒大臣和随从官员,凡出猎、行军者,要尽量不扰民,不随便进入庄屯。他说:“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又说:“凡事皆当防微杜渐,纵驰之后,则难整顿。”(《清太宗实录》卷23)这些富於哲理的言论,正是在他治理下的关外清政权,得以兴旺发达的思想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正是:
心胸博大,眼光哲明;
仁者治国,爱生富民;
勤励农桑,衣食丰盈;
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大清伟业,基石厚墩!

(事据《清史》)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士大夫一生,应该珍惜名节,不应该用不正当手段营取名声。敦促读诗书,崇尚气节,谨慎收取和给予,注重仪表,威严持重,这是珍惜名节。
  • 梁王、赵王都是皇帝的近属,富贵荣华,盛极一时。中书令裴楷每年都请求梁、赵二王,从他们收租的钱中,拿出数百万,赐给裴楷,裴楷用这笔钱,去救济他所知道的那些贫困户。
  • 有一次弟子贾琼请教他:“怎样平息诽谤?”王通说:“不辩解,就是最好的平息诽谤。”
  • 宗少文问他的侄儿宗悫说:“你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我愿意乘驾长风,冲破万里巨浪,勇往直前!”
  •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到京师见皇上,汉光武帝赐他珍宝、衣服、金钱和细绢,并且下诏说:“以前事变时,我在芜蒌亭,承蒙你招待豆粥;在滹沱河,承蒙你招待麦饭。这种深厚的情意,很长时间了,我还没有报答。”
  • 龚遂将要进京时,一个小吏员名叫王生,给他当跟班相随。到了京城以后,由太守迎接龚遂,并引着他进宫,去见皇上。
  • 狄青消灭了侬智高的部队以后,却没有抓到侬智高本人,于是遍查敌人的尸体,发现有一个穿金龙衣、旁边又扔着金龙盾的尸体。大家都认为是侬智高。
  • 富有的人,倾其资财去求官做;贪官污吏,因贪污受贿而违犯王法。起初都是恨自己缺少某一方面的东西,而想法去得到;最终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搞丢失了。
  • 谢述对儿子谢综说:“皇上可怜张邵诚实,特地委婉饶恕。我上疏所讲的不是正理,所以只能是恩准。如果我为此事上疏这件事,被人知道了,实际上就是侵夺了皇上的大恩,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 有个人名字叫高凤。高凤在家乡居住时,遇到过一起为争夺财产而发生的械斗事件,他便前去劝解,然而双方不听其劝,仍是争执不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