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古代的小朋友──婴戏图(一)

作者:雯子
font print 人气: 515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个题材叫“婴戏图”,描绘孩童们游乐嬉戏的场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展现的是一个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童稚世界,让每个人都能会心的回想起那个纯真甜美的年代。还经常会与生肖图案,各种吉祥物,佳节庆贺主题等结合在一起,以表达中华民族文化伦理中的象征意味,诸如“多子多福”“兄弟和睦”“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福临门”“岁朝丰年”“莲年有余”“麒麟送子”等等,深受大家的喜爱,体现出人们对吉祥安康淳朴美好生活的向往。

《秋庭戏婴图》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以及前景中的鸭趾草(图1-4),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另外全画的描写,十分细腻和写实,显示出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由此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摆设

黑漆圆凳

画有左右两张白色花纹的黑色圆凳,由于南宋存世漆器不多,此画中的黑漆圆凳常被视为重要参考。黑漆上的纹饰技法,有称之“螺钿”,但因不见珠贝光泽的表现,或许与“平脱”技巧有关。这两种漆器的装饰手法,前者是在漆胎上贴珠贝,后者则是贴金银箔片,经干燥后再加髹漆程式而成。

玩具

左侧圆凳上,是一个利用枣子制成的枣磨儿,两位孩童正专注地拨弄着枣磨。右侧圆凳上堆着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与双碗钵,地面还丢着一对小钹,小朋友们总是把玩具到处乱放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的就再也不闻不问了,其实画家巧妙地安排了的这一‘自然而然’的细节。

游戏

推枣磨﹕有感于鲜枣子三只,细竹篾一根,其中一枣去半露出枣核,下由三根棍子鼎而立之,另二枣置竹篾两端,放在枣核上,然后轻推便会旋转不已。

衣饰

姐姐身穿白色浅花纹的交领衫,衣领、袖口滚红褐色边;下身为白色暗花纹裤。头上梳着双鬟,以青、红色发带、玉钗、珍珠等装饰。弟弟则身穿红色金纹对襟罩衫,下身为白色印花裤;头发如烙铁样,是常见的孩童发式。@

参考:《台北故宫》

(点阅【中国古代的小朋友──婴戏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人杜甫却描绘了一个完全支离破碎的春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触目所见居然是一片荒芜,杂草蔓生,连花朵都滴下了眼泪;唯一残存的,大概就是那一丝始终不肯放弃的希望吧。
  • 中国画重意境,是诗歌一样浪漫的视觉形象。古代中国画的大家很多都是修炼人,用绘画语言述说心事。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中国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凝练的线条是有生命的,是中国画家的专利。
  • 江南是鱼米之乡,因为农耕的需要,牛只处处可见,特别是水牛。当地的画家若想画牛,随时都有机会仔细观察牛的生态,举凡牛的行、住、坐、卧,画家们都可随手拈来,一挥而就。
  •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收藏了超过2,500幅17至20世纪初的日本浮世绘(Ukiyo-e)作品。该馆将其中上千幅作品扫描并在网上展示,可供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欣赏,并领略其中的历史或文化意涵。
  • 纨扇似月满 夏盈秋收藏 莫怨世态凉 处逆持善良
  • “阴晴圆缺”月象无常,无常又是月亮的常态。月如无恨月长圆:恨人间生离死别不得圆满?恨人间成住坏定灭律不能超越?或是“恨铁不成钢”?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中秋故事留下怎样的遗恨?苏东坡诗《中秋月》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夜年年来,明月夜不长好,此事古难全!如何脱凡律不为阴晴圆缺所牵?
  • 高雅文化,是社会运行的航标灯,意识形态中,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居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是高于生活的,这个层面人不会很多,但是会对社会文化有导向作用,他的力量是形而上的,往往和道德关系紧密。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相传唐寅年少时拜沈周为师,跟沈周学画。
  • 唐寅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却能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对岩块的属性与岩石本身的结构做灵活变化。在不断地临摹、试验中,创造出一种金刚石般质地的山岩。
  • 唐寅藉画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诉人们,他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就是那种悠游恬淡、无所求的隐逸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