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古代的小朋友──婴戏图(二)

作者:雯子
font print 人气: 153
【字号】    
   标签: tags: , ,

《冬庭婴戏图》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手舞足蹈地逗弄着小猫。左侧背景画奇石、梅、竹、山茶花,茂盛的应时花木使冬季的庭院毫无萧瑟之感,温雅明朗的色彩构图衬托着活泼玩耍的孩子一起,带给人一种天真愉悦的轻松气氛。

玩具

姐姐手持色彩斑斓的五色旗,弟弟拿着一根用细红绳牵引的孔雀羽毛。

衣饰

姐姐身着白色袍衫,头梳三鬟,再饰以红白相间的锦缎发钗、发带缠绕其间。弟弟身穿对襟褐色滚红边衣袍,着印花裤;头发则是梳着许多小髻,再用红发带扎起。

动物

毛绒绒的小猫神态十分生动,正向孩子们跑过来,可爱的小动物总能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呢。

画家:苏汉臣约于十二世纪活动于南,北间,河南开封人,宫廷画师,历任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待诏,北宋亡于金,进南宋高宗绍兴画院复职。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臻妙,尤善婴孩’;张泰阶《宝绘录》:‘作婴儿,深得其状,而更尽神情’;章允恭〈题浴婴图〉:‘其写婴儿,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色者,可谓神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婴孺四蹲踞斗蟋蟀,天机烂漫’。《秋庭戏婴图》和《冬庭婴戏图》双幅都是描写不同季节在庭园中的孩童嬉耍情景的画作,呈现的是天真童趣,手足融洽的和乐气氛。

参考:《台北故宫》

(点阅【中国古代的小朋友──婴戏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顾恺之多才多艺,善作诗词、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绘画。因为他的才华多元,当时的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 《匡庐图》是一幅立轴,梁代(五代后梁)荆浩的作品。水墨画,材质是绢,“绢本”就是画在绢上的作品。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称得上是屏风式的“大中堂”。 荆浩画像。(网络图片)荆浩在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演变史上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的特色就是擅画巨碑式的山水画。就像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一样,都是很标准的巨碑式山水。
  • 张九龄因为反对玄宗重用李林甫、牛仙客等小人而触怒皇帝,被罢除相位,贬官到荆州。在荆州的岁月中,张九龄忧心国事,又思念家人,创作了不少知名的诗篇,许多人认为,〈望月怀远〉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 像所有的农夫一样,承受着汗滴禾黍的付出,忍住食不裹腹的辛苦;唯一的报酬是闲暇时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说真话,做真事,无需造作,只要弹琴赋诗。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陶渊明并不后悔。
  • 诗人杜甫却描绘了一个完全支离破碎的春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触目所见居然是一片荒芜,杂草蔓生,连花朵都滴下了眼泪;唯一残存的,大概就是那一丝始终不肯放弃的希望吧。
  • 高雅文化,是社会运行的航标灯,意识形态中,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居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是高于生活的,这个层面人不会很多,但是会对社会文化有导向作用,他的力量是形而上的,往往和道德关系紧密。
  • 唐寅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却能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对岩块的属性与岩石本身的结构做灵活变化。在不断地临摹、试验中,创造出一种金刚石般质地的山岩。
  • 北宋的许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爱绘画艺术,在他们执政期间,画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徽宗时,由于徽宗本人对绘画的偏爱,画院便不只是汇集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并且把绘画并入科举取士之列。
  • 宋徽宗对画院的种种关注与推动,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画院内可说人才济济,而且几乎都是影响深远的画家,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朱锐、苏汉臣、刘益、富燮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