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潭柘寺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79
【字号】    
   标签: tags:

北京最早的一座寺庙,是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潭柘寺。因为年代久远,因此先后有“嘉福寺”、“龙泉寺”、“大万寿寺”以及康熙皇帝所赐的“岫云寺”等寺名,但民间从古至今只称其为“潭柘寺”。

原来,潭柘寺在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于是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

所以,华严祖师就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求建寺之地,张仁愿随华严祖师来到其早已选好的寺址--嘉福寺附近的西山坡,张称:“此是有主之地我不好擅自做主。”

于是就把姜、刘两家地主找来协商,两家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准备要多少土地。”华严祖师知二人是当地拥有无数良田的大地主,就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

姜、刘两地主一看只是一块毯子大小,忙不迭的答应并请张仁愿做中人。此时,华严祖师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飘在空中越来越大,似乎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忙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

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下来了,盖住一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

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

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民间称此寺为“毯遮寺”,渐渐地“毯遮寺”就演变成“潭柘寺”了。

现潭柘寺占地共13.7公顷,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其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不仅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且所有殿堂建筑等随山势高低坐北朝南而建,错落有致。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西两侧基本对称而建,整个建筑群还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

进潭柘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3楼4柱的高大木牌坊,牌楼前有一对雄壮威武的石狮,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的古松亦盘横于牌楼前,过牌坊有名“怀远桥”的单孔石拱桥,桥后是山门。

走进山门,一条中路如中轴线一般纵贯其中,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天王殿是位于山门内中路的第一座大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

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

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释加牟尼佛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 “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

大雄宝殿后为和尚们吃饭的斋堂院,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行宫院内有万寿宫、太后宫,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茂盛,颇有江南园林意境。

院中一座方形名为“猗玕亭”的流杯亭,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有弯弯曲曲的蟠龙形水道,当泉水流过时,放入带耳的酒杯,任其随水漂浮旋转,止于某处,取而饮之,并饮酒作诗,这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曲水流觞”习俗。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十,隽秀端庄。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及有砖塔、石塔71座的上、下塔院等。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潭柘寺不仅有着庄严、华美的寺院殿堂,更有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等众多镇寺宝物。

在潭柘寺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这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传说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属水、克火,故而置于屋脊以镇免火灾。

相传,康熙皇帝初来潭柘寺时,站在大雄宝殿放眼望去,只见殿顶那对碧绿的鸱吻正跃跃欲动,似乎大有破空欲飞之势,于是忙命人打造金链将其锁住并插一剑,今鸱吻上那“镀金剑光吻带”正是当初康熙所赐。

此外,在天王殿前和东跨院北房西次间各有一口大铜锅,也是镇寺之宝。殿前那口大锅直径1.85米、深1.1米,另一口则直径4米、深2米,分别是和尚们炒菜、做饭所用。

做饭的锅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需十六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煮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一个凹陷的“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米中的砂石会沉积到锅底的凹陷处。

古有“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的说法,指寺院中常住的和尚三千,游方无名和尚无数。所以,过去潭柘寺周围有365个村庄,所产的粮食都要供潭柘寺和尚吃用才行。

据说潭柘寺一天用的粮食,为一个村庄所产粮食的总和,这样就又有了“潭柘寺和尚一天吃一个村庄”的说法。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还有一条宝鱼,就是殿前廊上那一条长1.7米、重150公斤的石鱼。此石鱼是一天夜间天下大雨时从天而降,落在院中的,敲击这条颜色似铜的石鱼可发出五音。

传说,此石鱼曾是龙王送给玉帝的南海龙宫之宝,石鱼身上十三个部位代表十三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一次人间大旱、万民受灾,潭柘寺僧人可怜众生便向苍天祈祷,便有了玉帝送宝鱼给人间消灾的一段传奇。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院确实不同凡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恒山为五岳之一,主体部分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传远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若北天之门,遂封为“北岳”,成为北方万山之宗。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绵延五百余里,有“恒山如行”之说。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
  • 观世音菩萨,梵文Bodhisatta,音译“菩提萨捶”、“菩提索多”、“扶萨”等,意译为“大士”、 “胜士”、“大道心众生”、“法王子”等。习惯上多沿用译音的略称——“菩萨”。菩萨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众生、自觉(以佛法觉悟自己)觉他(用佛法觉悟他人)的正果觉者..............
  • 普贤是梵语Samantabhadra的意译,又译为“遍吉”,是将妙善、妙德、贤德普施一切众生之意。同诸大菩萨一样,普贤也没有真实的来历。《第二菩萨经迹经》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子名泯国,即普贤菩萨。”
  •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又名九子山。方圆120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18景,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
  •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婉蜒而来,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山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
  •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中国佛教著名十大寺庙之一。位于西湖之西,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五代吴越时,规模宏大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房屋过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牛井镇城西北40公里,屹立在宾川、邓川、永胜、鹤庆、洱源、等县的交界处。群山中以天柱峰为中枢,最高海拔3248米,前列三峰山脚相连,而另一边向三面分开,三座山峰峻起,气势像要与天相连接,又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形如鸡足所以名为鸡足山。山峰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六公里........................
  •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名“枫桥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为“普明禅院”。范成大《吴郡志》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贞观年间,传说圣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后,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它集美学、力学、宗教内涵于一身,是人文景观之汇粹,更被誉为世界一绝。其中,山西浑源县恒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县悬空寺、云南昆明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悬空寺、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等五大悬空寺较为著名。

  •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因为峰峦常有云雾弥漫,一天白色,古称白岳。山体赤如朱砂,灿似红霞,是一处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关于山名的来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