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追尾 铁路专家谈三大“蹊跷”

人气 1

【大纪元2011年07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报导)发生在温州黄龙路段下嶴路的动车追尾事故,已经过去5天了,由于铁道部的种种行为表现,不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激起大陆民众公愤。据网络统计,98%的民众认为,当局刻意隐瞒动车追尾事故的成因及伤亡人数真相。

民间对于事故的成因众说纷纭,令事件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是铁道部认定的天灾或民间普遍认为的人祸?是司机操作失误还是调度管理中心渎职?是产品质量事故还是人为因素造成,铁道部为何隐瞒?在此,让我们听听铁路专家的分析。

蹊跷之一:后车变前车,调度失职?

根据列车时刻表显示,D 301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00,于19:02驶离,到达温州南站为19:42。而D 3115到达台州时间应为 19:12,于19:13驶离,到达温州南站时间为19:57。D 301的正常位置,应跑在D 3115前10多分钟。

原北车集团从事机车研发和质量管理的工程师金明(化名)先生认为,列车全部晚点,后车变前车,仍然运行,说明调度系统、联络之前没问题,为什么调度没起到应该起的作用?这里有蹊跷。

金明透露,中心调度系统的屏幕墙上随时都会显示出各车位置信息,那么值班人员理应把情况及时通知后车,这就是人工报警系统。这在铁路调度的规程上是最基本的要求。铁道部为何一直不提调度的失职?

蹊跷之二:前后车信号监测系统同时失效?

金明认为,防止列车追尾的技术其实并不新鲜,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很成熟了。业内人士都知道,每辆列车都有一个信号区域,前车因故停车之后,后车是不允许进入前车的信号区域的,自动“闭塞信号系统”很快就会把信号传输给后车,在后机车驾驶室里就会灯光闪烁、铃声大作,乃至必要时自动减速直至停车。为何前后车车载信号监测系统同时失灵?实在蹊跷。

据《和讯网》报导,一位从事铁路系统教学近半个世纪的北京交通大学退休教授也非常困惑,本来自动闭塞行车应该比人工干预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自动闭塞行车这是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来的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发展到今天,本来完全可以避免追尾事故发生。至于雷击造成车载信号监测系统失效的言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大纪元记者此前采访的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金惠良博士,他认为,雷击本来没什么可怕的,雷电通过受电弓进入列车动力系统之前, 要经过多级浪涌保护设备,浪涌保护设备对雷击产生的超高电流进行快速释放,从而保护列车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如果雷击造成车载信号监测系统失效,那么说明多级浪涌保护器被雷电击穿,是否电源保护设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此专家也感到蹊跷。

而7月7日,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也通过《新华网》称,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铁相比,无论速度还是舒适度,无论是线上部分技术还是线下部分技术,差距都很大。完全不在一个相提并论的层次。

蹊跷之三:只找到“黑匣子”,为何忽略录音笔

动车上数据储存设备如同飞机上的“黑匣子”。 动车进入机库后,一般会将车头内储存在系统内的数据拷贝到电脑上,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只要看数据,动车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处理其中的数据一般只要花费近3小时。黑匣子一旦解密成功,事故原因也有望知晓。

针对黑匣子不带录音功能,昨日有网友在论坛上质疑,黑匣子找到了,那录音笔在哪里?按照铁路术语来说,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对调查、分析事故,对事故的结论提供原始的数据。动车追尾事故光找到黑匣子没用,“动车黑匣子只是记录行车的状态,不能反映出故障的原因,需要知道整个前因后果还需要录音笔”。司机的操作和司机与调度的联控只有听录音才知道。

录音笔为何被忽略?再找到录音笔之前,铁道部为何匆匆掩埋车头?到底是司机的责任还是调度的失职怎么分得清?

金明认为,我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是多个领导批示、现场指挥、定对策,说明没预案,或事故紧急预案只停留在纸面上,铁道部毁坏现场,不符合调查原则。即使在各种设备上的硬盘中有原始记录,估计中共官方也不会公布的,包括黑匣子数据。

金明指出,在北车集团工作经历得知,在中国大陆没有不可更改的记录。铁路安全检查可以说年年搞、月月搞,都是欺上瞒下,或合谋造假。没有第三方独立调查,想弄清事实真相,根本不可能。

相关新闻
【精彩网语】“和谐号”乘客该下车了
温州动车事故 民意调查集合
民间对温州动车惨案十九大追问
中宣部日发三令 大陆记者揭秘撞车报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