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窗品茶听雨声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喝茶醒神,读书清心,伴着雨打树叶的声音,此刻万虑俱释,心宁神谧……

古人云:“茶能怡情,茶可清心。”尽管我在西方国家生活了许多年,但在我的心目中茶安心定神的妙用是咖啡或其他饮料无法代替的。在身心疲劳之时,我喜欢一个人临窗独坐,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尤其是暂时不能外出的雨天,雨在窗外淅淅沥沥,滴滴嗒嗒,似乐似诗,这时临窗品茶细细地听那雨声,就能感受到那份难以言传的诗情画意。

心平气和地静听雨打树叶的声音,细品茶的清苦,这时如果写诗作文,最容易触发内心深处的灵感,妙语佳句接踵而来,也许这就是古代的文人们喜欢雨的缘故吧。

小时候生长在中国,那里一年四季分明,在童年的记忆中,雨天的时光是非常快活的。由于乡村的原始雨具如斗笠和蓑衣等不可能挡住暴雨打湿裤角,所以那时干脆与小伙伴们打赤脚在雨水泥泞中行走,互相追逐取乐。

大雨过后,河沟中的水都溢满了,平时看不到的鱼虾则游到了河边沟沿,只要使用不太精致的小网就能轻易的捕获,这可是在晴天难有的收获。夏天闷热,就在雨中跳到河里游泳,贫乏郁闷的心情似乎都在雨声中消失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永远难以忘怀。

长大之后,我非常喜欢在雨天读书,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一边聆听雨声的悠扬,一边凝神阅读圣贤之作,顿感心旷神怡。在外国留学的那段日子里买不到上等的茶叶,所以从国内带来的那盒铁观音我总是在雨天才舍得打开品用。雨中品茶读书,茶香和书香萦绕其间,在漫天的细雨声中不自觉地浑然忘我。

喝茶醒神,读书清心,此刻万虑俱释,心宁神谧,独自享用着那一份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宁静;临窗独坐,放眼窗外,雨声潇潇,如天籁之音,那一刻,内心没有任何渴望与焦虑。那种平淡恬静的意境,心静澄明,无忧无虑,自在而豁达。

有朋友对我说,他思念亲友的心,总是在雨中萌发,那缠绵的雨丝把他的思绪牵扯得好远好远,不管怎么样调整心情,总是摆脱不掉内心深处的一丝莫名的忧伤。细思之,人生中的很多苦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功名利禄,亲情友情,红尘中的形形色色的诱惑让人恋恋不舍。我时常想,也许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执著,太多的牵挂,才会感觉人生苦闷吧。

一个人一旦明白了“放下就是解脱”的道理,他的忧愁就能在无形中消失。不管人生中有多少放不下的牵挂,人最终都要像潇洒的雨滴一样,回归于大地,回归于尘泥。只有拥有一份清淡寡欲的心境,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世间的一切缘生缘起,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笑对人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活力,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与洒脱。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蔡襄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精于品茶,鉴茶的大行家,并且创制了当时的稀世珍品──小龙团贡茶。在宋人彭乘撰写的《墨客挥犀》记载着一段蔡襄品鉴小龙团茶的故事。
  • 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茶闻名遐迩、驰名海内外,但是鹿谷不仅仅产茶,其湖光山色也是深深吸引着游人,近来更积极推展“茶道文化”,希望观光客能品茗赏景体验茶文化。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对考古学极下功夫。夫妇俩伉俪情深,可谓琴瑟和谐。
  •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中国古书《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 中国的茶文化渊远流长,仅泡茶用水,自古以来,就有诸多讲究。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苏轼对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独钟,他说佳茗似佳人...
  • 中国历代品茶讲究茶艺、茶道,宋朝尤为盛行。宋朝人喜欢饮茶,饮茶不仅仅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种高雅的意义,受宋代理学的清谈的影响,宋代的茶道有着清雅、淡泊的特性。
  • 苏东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十分讲究,也颇精妙。他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这也是苏东坡对茶艺茶道的一种追求。
  • 藏色天目,含纳七彩集于一碗身中,这种窑烧技术,是现今日本和中国古代尚未出现的!封藏了千年、浑然天成的密色,被江有庭开启了这扇大门...............
  •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据《济源县志》记载,他在济源县时,经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所以自号“玉川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