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神传文化】大系列之“点睛传统”(6)

剖析“文化断层”

千载雪
font print 人气: 404
【字号】    
   标签: tags:

要真正继续进入中华文化中探寻和还原历史真貌,就必须正视和解剖“文化断层”这个传统文化精髓被遗弃的“致命伤”。

“文化断层”固然有其历史因素。比如仅拿周朝来举例说明:周朝有周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社会氛围。细说起来就是人们的衣着、语言、居住和生活条件,对于自己的生活与家庭间的关系处理方式,和对社会间朋友、君臣等上下级之间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

经过几千年之后,我们再研究周朝的文化内涵,即使有各种各样历史记录(即遗迹、史书或考古记录等等),也很难全面的还原出历史全貌。

另一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如果说历史因素是不可避免,那人为因素就有可能避免。然而,造成传统文化出现最大断层、破坏力,真正的因素恰恰是人为!为何?让我慢慢说来。

中华传统文化被称为半神文化。那么,就是神仙传给中华大地上的文化。主要目的是让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能真正文明起来;再则也是为了让人们在等待历史的最后时刻宇宙大法传出时,能够理解法;还有就是让根基好的人(有悟性)能在不同方面做好,从而得道或得到大福分、维护人类的道德,诠释神传文化的内涵。

那么,当初无论是社会上的哪种行业、角色,只要做好就能够奠定一段文化和诠释神传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经常把各种门类叫做“道”。其实不管是哪种行业、门类,只要是正当的,都是一种可以修心养性的门类,就看自己有没有那种悟性去珍惜和体悟。而这也正是神让某一行业存在的最根本意义。当然,让某一行业存在的另外意义就是人们存在的需要,但那是“表像”。

比如,人们经常谈到的所谓“修行”。当一个人开创了某一门类的方法之后,弟子们严格按照老师或师父所说的去做,而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是在心态上下功夫,在实修中忍苦精进,那他就会逐渐明白修行的奥妙和那无边的法理。

再比如做饭。这个与直接修行好像没什么关系,甚至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做饭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要做的菜,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食客,而这些食客也许是家人、大官显贵或自己的朋友等等。

他们肯定对自己的手艺作出一番评价,而自己本身在做所有菜时,手艺是一方面,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那些将成为盘中飧的蔬菜也好,各种肉类也好等等,这些都是最关键的。

人,不是为了“来”而“来”到人间的,而来在人间是为了回去。那么如何才能回到真正的地方?那就要把自己的心性(比如道德水准、忍耐力等诸多方面)提高,把身体的物质成分改变,才能回去。

因为,我们都知道天上是美好而永恒的。所以,我们的心灵、身体要达到那个标准才能回去呀!那么怎么办?就需要在人间磨炼出来!

其实,这也就是神传给中华大地那些非常优秀文化的主要目的。

只要是正当行业,而人们在从事这个行业时,能以无私、真诚、平和、有耐心与善良等心态,神就会给予你更大的智慧,让你在这个领域中成功。如果能保持这种与世无争的心态,无论表面上如何辉煌,内心就是泰然处之,那百年之后很多都会得道。其实为什么很多行业都供祖师,就是这个原因。

任何技艺、手法的表面都不是最关键的,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心态如何提升这部分。

当做一件事情时的言行举止,遇到困难时怎么做,遇到非议时如何做,自己成功时又是什么表现,如果能处处保持那种“不修道已在道中”的状态,那么最终他将会得到很大的福报,甚至更大的福分。

因为人是佛性与魔性同在。那么在后世的弟子中,继承祖师开创的行业或修法时,往往把不理解的部分删去,而且功利性很大,违背初衷的很多,甚至完全违背主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神迹”往往在无私中显现。比如,商汤在位的时候,发生七年大旱,后来商汤向上苍祷告说:“我一人之罪,不可累及万民;若万民有罪,也要我一人承担。不要因我一人的无德,祸殃百姓万民。”


商成汤(台北故宫)


祷告完毕,商汤便毅然坐在柴堆上,命左右点火。正在此时,突然乌云翻腾,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骤然降临。

那种仁德与无私是产生神迹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听到“诚心感动天地”、“善良、孝顺感动上苍”等的故事。然而后人不是真正去学那种精神,把它当作楷模真正地去实行,而是在其中掺杂太多的有求和想当然的东西。

这样,虽然在“术”的层面上光耀了本门,却失去了“道”的内涵,而“道”的 内涵才是根本。

我们举最常见的例子,《道德经》是当年老子留给后人的。但是,现代人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哲学理论去研究,还写了许多专书来研究它。可是这从根本上就违反了老子留给人们此书的初衷--“返本归真”。

无论你从事哪行哪业,你都做好,用一种无为的心态来做好。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像,不要看重。只有真正达到无为的心态,才能理解“道”的玄妙,这不是把它当作学问去研究就能明白的。而且很多人从事研究时,骨子里就是为了名利,还看重人世间的一切,那怎么能把超出常人知道范围的东西研究明白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问他拜佛的亲戚说:“你说佛灵验吗?”亲戚说:“当然!”又问︰“那佛肯定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了?”亲戚说:“我心里想着一天怎样能赚多多的钱,佛肯定能知道。”接着又问︰“那你说佛能满足你吗?”亲戚说:“能,因为我对佛是无比的虔诚!”

最后这个人说︰“你的‘虔诚’是对钱财‘虔诚’,而佛只是你得到那些钱财的载体。难道佛就是为了让你发财才存在的吗?”他的亲戚沉默了好长时间。

也就是说,当人们越来越着眼于这个所谓的现实时,人们的观念就会把文化“世俗化”、“功利化”。这样即使那些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练,勉强保持到现在,但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真正的精髓却“人为”的失落了,这就是文化断层出现的根本缘由。

这种断层出现之后的危害是什么?就是真正的失落了从前的文化。虽然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神的子民,但是我们内心对神有多少真正的敬畏呢?对自己的生命又真正有多大的珍惜呢?对周遭的一切又能有多大而完全无私的仁爱之心呢?

当古代的神迹与仁德的史实在历史的流传中,被后人当成故事或神话传说时,人的道德就开始在逐步下滑,当人们不再敬天信神时,人心中的那些邪念(魔性)也开始肆无忌惮的出来祸乱人类社会。

无论人们的生活水平再发达,人都会感到很孤单,相互之间已少有诚信与关爱,更多的是相互的伤害与利用。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会在心中燃起对道德回归的渴望……

尤其在中共建政之后,大肆宣传无神论,战天斗地、残民以逞,害我同胞八千万,夺我河山,败我道德,毁我文化。

还好,再邪恶的中共也挡不住传统文化的回归。因为当初神开创中华文化时,早已安排让人类通过各种方式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些人已经在用自己的生命与青春,谱写一曲曲无私而挚真、挚善、挚忍的尘海壮歌!

只有在道德和心灵上真正回归传统,才能实现当初神传文化的初衷,才能实现我们生命的本愿,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剖析文化断层,促进人心的升华与改变,真正的把传统文化化作行动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达到精神上的安乐,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归属!才能让我们沐浴在神慈悲的光芒中,才能达到自身与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才能做一名真正继承中华传统的炎黄子孙!

很多具体问题容我慢慢的在后续文章中道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看似一个简单的“德”字,却紧密联系着朝代的兴衰。明君有德而国兴,昏君无德而亡国。历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见证德的价值何其威严。
  • 古人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桓荣被任命为议郎,教授太子读书。桓荣博学敦厚,光武帝对他十分满意。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书生余某,浙江鄞县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梦见自己进入文昌宫,见文昌帝君亲自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走出殿阁,前有旌旗仪仗开路,后有节幢长队护拥,真是威仪万方,十分气派。
  • 杨溥,明朝湖广石首,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 刘君良,是唐朝瀛州饶阳县人。刘家几代人都遵循孝义同住一起,兄弟之间虽已到了四代,但还如同亲兄弟一般,无论是一尺布,还是一斗米,每个人都没有私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