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走进18世纪的英国:碧米什露天博物馆(下)

苏姗(文/摄影)

人气: 1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碧米甚(Beamish)是世界著名的露天博物馆,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美丽的杜伦郡(County Durham)内,博物馆以真人实景的方式再现了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初英格兰东北部人们的生活。



1913年的煤矿村

为什么好几处景点都号称1913年的? 原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1913年是一战前的时代。当时英国东北部地区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得也很安定。 战争爆发后,很多事则是物逝人非,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3年之前,在英格兰东北部地区有大约400处煤矿,25万矿工在这些煤矿工作,现在博物馆内的煤矿村就是按照当时最大的一处煤矿及家属村还原的。

我们戴着安全帽进入到煤矿内,矿内非常狭窄黑暗,也相当低矮,据说早期矿工们挖出的煤,是由一种矮马负责拉出矿道,这种马的高度只是到成年人的腰际。

离煤矿不远就是矿工们和家属居住的地方,是一排平房,每家房子前面有一个水泥铺地的小院儿,房后的园子好像是每家的菜地,还养着鸡鸭。

首先看到的一个家庭,家俱和内部摆设是相当好的,因为当时的矿工是属于收入比较高的人群,这家代表着当时的一个典型,家里除了父亲,几个儿子也都在矿上工作,当时的孩子十几岁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在这家的厨房内有一个大铁盆,是矿工用来洗澡用的,矿工们每天顶着一身黑煤渣回家,女人烧好了洗澡水供男人洗去一天的污浊,但据说矿工们是不洗后背的,因为当时人们相信洗了后背会使体质变弱。

还有一家则代表着另一个典型:这家的男主人在矿难中去世了,只有女主人和年纪尚小的孩子,这个家庭的摆设就比较清寒一些,女主人在家里用碎布编织一种小毯子,来贴补家用。好在矿工们的房子以及家庭生活所用的煤都是煤矿主免费送给他们的福利,只要开始在煤矿工作就可以终身享用,矿工去世,家属也可以继续住在那里,又有些菜可种,鸡鸭可养,再做些手工,日子也过得去。

1825年的运煤火车

据介绍,英国东北部的运煤火车从17世纪已开始出现,主要用途是把挖出来的煤从煤矿运到河边码头。 最早的轨道是用木头做的,当后来铁制品非常普及之后才改成铁制轨道。

1825年的庄园

这所19世纪20年代的庄园为一户拥有好几处农场的家庭所拥有,这家主人带着仆人们和雇工们经营这些农场。我记得庄园的院落是相当漂亮的,有小型的喷泉和具有设计感的花坛。进得门去,一位穿“古装”的年轻人正好烤熟一盘农家饼干让我们吃, 感觉真是棒极了。

庄园里有主人和孩子们的房间,也有仆人的房间,据说当时单身的仆人可以住在庄园里,如果结了婚就一定要搬到庄园外居住了。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间大储藏室内,有一件满有趣的家俱,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张18世纪初的床。 我记得那是一个双人床,但整个看起来是一个大柜子,带有门,所以如果进到里面睡觉的话,关上门,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喽。

庄园附近,有“农夫”赶着马在耕地,还有一只狗在马和农夫旁边跑来跑去。

1913年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里有猪、牛、羊、鸡……家禽、家畜齐全,还有用于运送农作物的马拉大车和很多很多的农具,甚至还有一个年轻人在一个作坊里打铁打得火花四溅,原来他在修理农具, 厉害吧!

历史回顾

碧米甚露天博物馆是当地一位叫弗兰克•阿特金森(Frank Atkinson) 的人带着两个同事于1970年开始动手兴建的。弗兰克曾经是一个艺术博物馆的馆长,然而显然他的思想和视野比一个艺术博物馆开阔许多,他意识到英国东北部的这块地区曾经繁荣的煤矿业、造船业、钢铁制造业正在以戏剧性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甚至服装、传统也渐渐失去其原来的特色。他意识到,如果不把它们留住,则可能永远消失不见。

现在博物馆内展出的物件,大到商店、蒸汽火车, 小到缝纫机、杂货店的搪瓷水杯都是当地人捐献的。弗兰克的口号是“您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就去取。”的无选择性收集。这使收集来的各种物品很快把一个军营塞得满满当当,好在当地政府看到了弗兰克的决心和做这件事的意义,所以提供给他一块占地300英亩有树林、有河流的盆状谷地。这就是现在碧米甚露天博物馆的馆址。

碧米甚离美丽的历史名城杜伦12英里;离英格兰“北方之都”纽卡斯尔8英里,所以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公共汽车,风华绝代的碧米甚露天博物馆都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哦。
(全文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