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和放心─ ─理性的面对沟通

陈竹月
font print 人气: 48
【字号】    
   标签: tags: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相较于这位老师的状况,还有一位老师因为班级同学集体嬉闹失当,就约谈全体同学家长到校商谈。其中一位回应不能过来的家长,在几个月后,突然重提此事,但不是为了同学的错误,反而怒气冲冲地质问老师:“你那时候约谈家长,是不是认为家长不来学校就是不关心孩子?”

虽然老师一再解释自己要求家长到校,只是希望让同学感受到亲师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但是家长充耳不闻。老师当时无法理解这位家长的态度,后来想想,或许是因为家长非常介意老师的个人评断,以至于不但误解讯息,甚至大感受伤。

我曾经待过一所要求严苛的私立学校,许多新进教师由于班级经营状况不断,时常灰心地想要罢教。在导师会议上,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不要把所有同学的表现都归咎在自己身上。一个班级的成绩不好,并不代表老师不好;一个班级的态度不好,也不全都是老师的错。”

虽然这位主任的话与一些教育界的老生常谈,例如:“教不严,师之惰”或是“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大相违逆,但是确有几分事实。同一个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一位成为充满正义使命的大法官,一位成为亡命天涯的通缉犯,能说都要归功或归咎于家长的教育成功或失败吗?恐怕其中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运作。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全力以赴,对于命定的事情淡然处之。而如何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智慧之所在。”学生的错误既然已经铸成,亲师当下最好的选择,除了坦然接受之外,更要携手合作,保持开放畅通的讯息,而非漠视、防卫与争相卸过。因为错误的发生,就是象征某些事情脱离了亲师“想当然耳”的一种提醒,怎能置之不理呢?

然而过度的处理也会造成反效果。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指出,如果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例如工作时打瞌睡),却遭到通报,被上级采以过分严厉且连坐方式的处分,那么日后隐瞒错误且压下举报的情况,就会大为增加,而让团体每下愈况。

或许重点不在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为何,而是在面对错误时,我们的态度是否客观理性、勇于承担,倘若大人能够理智判断,哪些是要放手、放心的情绪困扰,哪些是目前可以努力的措施与方向,教育路程就会顺利许多。毕竟孩子身处在教室的团体生活,必然有一些状况是需要要求、协助与指正,倘若大人被无意义的感情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错过孩子成长的契机,不是一种太过可惜的教育损失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劳动节前夕,人本教育基金会推出“国际不打小孩日”,全国教师会首映第一部亲师纪录片“3个小孩4个妈”,方法取径虽不同,但终极目标皆为发展教师专业,让孩子能成为教改历程真正的受益者。
  • 因为在学校担任行政工作,主要在支援老师教学,及提供家长和学生各项服务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长对老师班级经营的抱怨电话,倒是很少接到家长肯定老师教学的电话。这样的现象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亲师之间的冲突往往造成“三输”的局面。
  • 善用班级经营技巧,能有效管理学生的行为及班级的纪律,有助于师生关系的互动、亲师之间的谐和、双赢,并塑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 善用班级经营技巧,能有效管理学生的行为及班级的纪律,有助于师生关系的互动、亲师之间的谐和、双赢,并塑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 身为教师,应该针对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使其不受外来不好因素的影响。学校家长或地方上难免有些比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们更需要被尊重与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触动人性负面的因素,尽量善意的对待,就能化解暴戾与冲突。在教好学生的同时,无形中也教好了我们的家长。
  • 新学期的开始,班亲会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妥善运用班亲会,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相长效果,而且,对于日后的亲师沟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如何营造温馨、有趣、创意及有效率的班亲会,实在是每位导师必备的能力。
  • 一晃,开学已两个半月,教师与家长一对一的会面又将开始了。教师短短的自我介绍,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心中有个概数。家长对孩子的简单介绍,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及不足之处有个初步了解,这将对一年中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有些没有机会见面的家长,开学后见缝插针与教师的会谈仍有其效应。俗话曰: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有道理。
  • 由于目前少子化现象,父母加倍疼爱子女、学生权利高涨,不难听到一些老师因为严格管教导致同学反感,而有群起“罢免”老师的事件。更有家长在学生面前肆意评断老师,动不动上告校长、媒体、法院与议会,掀起无端风波,造成无谓纷争。难怪许多夫子对于目前的教育现场万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 某天,女儿放学回来,得意地对我说:“妈妈,今天在学校,我把你打我的事告诉老师,她还记在笔记本上。”我大惊失色问:“怎么回事?”女儿答:“我也不知道,我跟尤哈老师(她的班主任)说妈妈用厚尺把我打得很痛,因为我下午4点下课,5点还没回家……”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资深老师劝诫我们这些菜鸟老师:“不要随便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家长。我给学生的手机都是另外办一个门号,也从来不让学生知道我住的地方。”这位老师的忠告并非出于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