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英咀华 相会绿茶人文茶席(下)

文/摄影 白宜芳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啜英咀华 极品狮峰茶会

确实,自一九九四年披露龙井茶与径山茶的探源茶会之后,台北爱茶人士渐渐能从不同领域与角度,切入探讨品饮核心。二零零四年夏日一场高规格的绿茶人文茶席——啜英咀华极品狮峰龙井茶会,台北众贤齐聚一堂,茶行、作家、陶艺家、中华茶联、茶商公会、资深茶人、茶艺班学生、坪林茶业博物馆、仙茶道掌门人等半百淑媛雅士共襄盛举。


台湾茶席上有时以天目瓷来表现茶艺。


茶会由台湾著名的藏色天目大师江有庭提供天目碗,茶席行进间人手一碗天目,大口过瘾地啜饮蒙顶或龙井,与会茶友不但大开眼界、品茗之兴激越高昂,部分茶友从此对龙井或蒙顶改观,留下深刻难忘美好的一夜!

平日教授文学课程的作家梁寒衣表示,这次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看到现场用天目碗方式泡茶觉得很有趣,随着品赏茶汤的同时心也沉静了下来,每道茶的气质与味道都让人感觉不同,她能感受到蒙顶石花茶气中的岩石之味,并体会只要感觉对了就可以了,梁寒衣非常喜爱这次的品饮经验。


在食养山房啜英咀华茶席上,与会人士讨论热烈,左起主讲人白宜芳、仙茶道潘燕九、作家梁寒衣。


与会茶友之中,有的认为茶会准备的水质很好,将茶汤表现得相得益彰;有习惯品饮台湾高山茶口感,以高山茶来作比较,他认为野生狮峰龙井茶口感狂野、茶气强烈,所以比较喜欢翠秀的梅家坞龙井;有的重视冲茶的水温、置茶量,坚持以90℃将茶汤诠释完美;而习陶作陶的茶人吴丽娇,一改品饮龙井茶又苦又涩兼锁喉感的印象,她说此茶“苦”会化开,苦尽甘来、口吐香气,经历了一连串人生的转折,龙井茶具有淡淡的兰香,其实是非常适合细细的品味!


啜英咀华茶会,左龙井茶人黄山岳,右主讲人白宜芳。(茶艺普洱壶艺杂志社提供)


台湾以茶为和 共享龙井雅香

诚如前任台北市茶商公会理事长,铁观音、水仙等焙火茶驰名的百年峣阳茶行王端铠分享对龙井的看法所言:自古以来茶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有人以茶为“真”,如古代帝王是以收集稀有的茶来表现他的地位;有人以茶为“道”,道家认为茶乃汇集天地的精华,王端铠进一步说,台湾则以茶为“和”,大家处在同一个环境,扫除一切尘扰共享一杯好茶。


茶行世家王端铠奉茶。


平日不见品饮龙井,制茶世家的茶功果然不凡,王端铠对龙井的评述是当时与会人士中的翘楚,他认为龙井应具其本质的香味,即具有豆香转兰花香,亦所谓的雅香,欲得知茶质的好坏,无论明前、骑火或明后的龙井,鲜嫩的口感,加上咀嚼茶心的滋味甘醇者即为上品;另外谈到品饮的方式他跳开天目碗,王端铠喜欢古人以越窑青瓷大碗冲沏,茶汤由高温降到低温,将茶中的香醇内含物都呈现无遗。

茶者察也 汤中隐见冤情

由于台湾保留自明清以来完整的工夫茶与精湛的茶艺承传,于茶中追求高度精神领域者拥有特别的族群,初识龙井之气韵美感的台湾茶人,都能十分贴切而自然的表达名茶的境界,然而笔者和品饮龙井多年的黄大叔,对今年的龙井心中颇有微词,问题不在茶农,采摘、炒制与工序皆十分完善,今春所憾在于气候大乱,原本惊蛰到春分万物复苏、春分到清明万木逐渐暖和茁芽,奈何中国云南大旱、苏杭苦寒,春芽成长过程首先受冻,继而早生种龙井四十三号的芽叶,受霜害经阳光照射枯焦而败,寒冻中正常鲜叶的主要成分受到压抑而萎缩。


杭州茶叶研究所清明炒制龙井茶的盛况。


清明后四月八日杭州白天仍在4℃的低温下做茶,而且隔三差五的阴雨连绵,茶叶受制于水厄旗枪不明,虽然野茶是放晴时所采,经开汤品鉴的结果,第一冲到第二冲香高味醇尚属正常,到第三冲之后即见苦水与寡味,很难如去年的表现,沏到第五冲仍然形神质俱、芳馥犹存,大抵茶人茶案诉心、藉茶反省,茶者“察”也,风和日丽的茶正足以怡情养性,而天候大乱、冷暖无序的龙井,则藉茶反思:初春天冻、六月飞雪所为何事?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是茶道鼎盛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品茗行家。宋神宗年代,王安石任宰相,苏东坡是他的门生,被派去黄州为官。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但须用瞿塘中峡水。所以拜托苏东坡路过瞿塘时,替他取一瓮瞿塘峡水。
  • 徐文长,名渭,号青藤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极爱饮茶,每一得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精通茶道,他所着的《煎茶七类》稿是中国茶道之至论,既是真知灼见,又是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 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著称。碧螺春茶在未被世人认知之前,是生长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上的几株野生茶树,此茶冲泡时,香气袭人,时浓时淡,飘忽不定,苏州土语称为“吓煞人香”。
  •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他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属今江西)人。他是绍兴年间的进士,曾官任秘书监,官至宝谟阁学士。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他才学渊博,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留有《诚斋集》。
  •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这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晚年时写下的诗句,在感叹宦海沉浮的同事,也表达了自己一生嗜茶的癖好。
  • 乾隆是清朝的一位长寿皇帝,在位60年,他也是一位嗜茶的皇帝。在他决定传为给当时的皇十五子,即后来的嘉庆帝时,臣子们劝谏:“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笑着端起茶碗,对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 中国古代的文人名士很多喜欢品茗之道,他们之间时常以茶会友,茶助诗兴,这种风尚自唐以来愈加兴盛。宋代诗人陆游就是一位嗜茶诗人,他诗词皆精,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诗词四大家”。在《陆游全集》中有关茶事的诗词多达320首,是历代写茶诗茶词最多的诗人之一。
  • 北宋蔡襄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精于品茶,鉴茶的大行家,并且创制了当时的稀世珍品──小龙团贡茶。在宋人彭乘撰写的《墨客挥犀》记载着一段蔡襄品鉴小龙团茶的故事。
  • 郑板桥,名燮,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精通诗、书、画,号称三绝。他虽然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但郑板桥为官清廉刚正,最后为百姓罢官归隐田园,其品格为后人所赞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