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一言 : 道不同不相为谋和民主应容忍异见

张三一言

人气 22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17日讯】 [一]、为什么道不同相为谋?

A:道不同不相为谋,合理。
B:民主应该容忍异见啊,也有道理。

A 和B,谁对谁错?答案是A 对,B没有错。而且B的话让A更对。

这话何解?

“道不同不相为谋”另一面说法就是“道同相为谋”,是不是?

“民主应该容忍异见”是道同,即有一个叫“民主”的道相同;既然道同,那么相互间“容忍异见”、求同存异,便是应有之义。若没有“民主”这一道同,比如,要求中国现实民主的民主党和誓死反对民主坚持极权一党专政的垬之间,因为道不同,所以无法相为谋、相互间很难容忍对方、无从求同存异。可见,“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浅显易懂的常态和常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凡事都有例外,在事实上,尤其是在政治实践中违反这一浅显常理的事多的是。例如,一些异议人士、民主人士、民运人士声称要与现政权合作、声称中国民主化不可以没有□一分。这是“道不同相为谋”,这是不可能、行不通的蠢事;问题是死路、蠢事还有那么多人去走、去做!

再说个具体一点的实例,王希哲主张用森林法则抢劫公权力,谁抢劫到权力就是谁的,所以力倡垬“打江山坐江山”合情合理合法。王希哲与垬合作是道同相为谋,不足为怪。但是,王希哲是一个老牌民运人士,他组建了一个民主党联合总部(名称可能不准确),是此党和另外的社民党、还有其它什么党的头头(好像是总顾问)。他的政治主张与民主党根本目标──建立民主中国相抵触。王希哲也许是由原先与□“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来自己异化成现在这样,变成了与垬“道同相为谋”;若然,这不奇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王希哲任顾问的几个民主党派里面那么多为民主理想而战的民运人士、民主人士竟然与反民主亲垬的王希哲“道不同而相为谋”!王希哲和他同党派的民主党派人士根本就没有“民主”这个道同,何以王希哲的反民主亲垬与民主反极权专制独裁的民主民运人士能互相容忍异见?可以共存于一个党内?

[二]、道不同不相为谋和多元共存

其一,道不同到底可以不可以相为谋?可否求同存异?

答案是两可。

两可中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前面已经说了,不重复。现在谈道不同可以相为谋。

道可分为总的、根本的、终极的道,例如,政治上是民主还是专制极权就是“总道”。当主张民主和主张专制极权两派被另一类极权压制,同样失去了生存空间和表达途经,都在争取相关权利时,这个争取共同权利就是“次道”;为了次道而作策略性相为谋是常见的事。这是道不同相为谋的一种;可叫做策略性道不同相为谋。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求同存异。

另有一种是疑似道不同相为谋。比如,在民主国家内,一些毛泽东主义派与民主派的人能求同存异,有时或许还能共同谋事。这看似是道不同相为谋,实则是“事实道同”相为谋。因为不论是毛主义者还是民主主义者都在遵守民主法律、遵守民主社会秩序、遵从民主人际关系。所以,这些道不同者事实上是在同一道的基础上相互谋事,所以是道同相为谋;同基础相为谋。

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来陈述道不同是否可以相为谋。

当两道(或多道),各道存在并不以损害别道为前提时,各不同之道可以相为谋、求同存异、多元并存。若果其中一道存在以损害别道为前提时,这一道不能与其它道相为谋、求同存异、多元并存。民主制度下各派都不建立在自己存在损害别派基础上,所以异道的各派可以相为谋、求同存异、多元并存。极权派以损害所有非其臣服下之各独立派、以剥夺民众权利为前提,所以极权统治者(极权派)与所有独立派别都不能相为谋、求同存异、多元并存。

其二,是否要强行改“道不同”为道同?

因为极权存在就必定要损害各异派和民众的权利、利益,所以消除极权统治(制度、权力)是人民的天赋权利。你这个与我不同的极权之道,我就非要强行改变不可。

消除极权统治(制度、权力)可以一同消灭极权统治这个组织(派);也可以只变革极权统治(制度、权力)保留其在民主制度下存在的空间。条件是它不以暴力镇压民主的民主革命,愿意谈判妥协(改良)。

怎么样才能改变极权统治与各独立异派不能相为谋、不能求同存异、不能多元并存局面?

观诸人类政治变更史,我只看到一个办法:革命。

革命就是不管你极权统治者同意还是反对,革命者采取单方面行动:强行剥夺你损害异己权利和剥夺民众权利的能力(权力),以及这个权力赖于生存的基础:极权制度──这是直接革命。也可以用革命即将行动这种实际压力逼迫极权统治者处于要么放权作民主化政治变革,要么失权亡党,两者任选其一、没有别途的困境,逼迫其作政治民主改革。在这种困境下若遇上一个有理性的极权统治者,下迫上行的民主变革就会启动──这就是一般人说的改良;不过事实上是一种间接革命──除了极个别小国出现的例外之外,政治上再也找到到第二个没有革命压力的改良。

我一贯主张:对付极权统治者唯一手段就是革命;舍此别无它途。

为省篇幅,间略说一下。以上所说的只是革命压力的一个方面:硬实力;事实上还有必定相伴随的另一面:软实力,即意识型态压力。本文没有谈及并不是说它不存在或不重要。@

20120113 香港

相关新闻
张三一言:评《你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张三一言:人在香港,心绞肺裂
张三一言:共产党食言史
张三一言:党主立宪与鸠母立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