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职场压力 愤怒员工以古怪方式离职

人气 88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欣怡、叶澄旭编译报导)据《今日美国》(USA Today)报导,许多沮丧的职场员工以古怪的方式辞职,例如有人将自己的名片和促销品用白色垃圾袋寄回公司总部。职场专家认为,这种超乎寻常的离职行径可能是工作压力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社会上有许多人鼓励这种激烈的行为,才使得越来越多员工藉由互联网公开抨击雇主并辞职。专业律师提醒职场员工,若为逞一时之快而采取挑衅的辞职行为,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前途,还会引起法律问题。

工作压力是肇因

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员工以奇特的方式辞职,包括速食店员工、记者、售货员,甚至还有一位科技公司的执行长。这些采取古怪方式离职的员工,多数都是对工作感到灰心,终于无可忍耐而发怒。美国作家克里莫(Anne Kreamer)表示,很多人在职场上只能使用一半的资源,却必须完成双倍工作。这些人觉得被轻忽,已经到达忍受的临界点,再也受不了!

北美招聘网站CareerBuilder去年夏末的调查显示,40%的受雇者认为,过去六个月他们的工作压力持续加大,20%的受雇者觉得已经疲惫不堪。据美国员工支援服务提供者Workplace Options的调查,超过一半以上的员工认为,目前担负的工作责任比2007年经济衰退初期更多。70%的员工认为,工作量不断增加却没有得到相对的薪资补偿。

人力资源顾问朗沙(Peter Ronza)指出,因为工作压力而选择采用极端的离职方式,这是不明智的做法,会给人一种判断力不佳的印象。同时这种负面的讯息很快就会传到未来的雇主耳中,尤其是透过互联网的传递。然而朗沙也承认,一般人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是很难保持平静,真的会把人压垮。

五花八门的辞职方式

拜科技进步之赐,如今员工们的离职方式真是五花八门:透过电邮将满腹牢骚寄给公司在全球的电邮联系人,在脸书或推特散布负面资讯,或者将影片上传到YouTube并在部落格抨击前任老板。

赛尔曾在美国团购网站LivingSocial工作,辞职时他将名片和促销品放在白色垃圾袋中寄回LivingSocial总部,并附上一张便签写着,“你们将业务部门的员工视为垃圾,你们要看着公司开始发臭了。”赛尔在脸书上张贴垃圾袋和便签的照片,1,500多位脸书好友都知道他非比寻常的离职方式。

前年昇阳电脑公司(Sun Microsystems)执行长史瓦兹于甲骨文公司(Oracle)收购昇阳的几天后,在推特发布他的离职消息:“今天是我在昇阳的最后一天,我会怀念昇阳…。”去年九月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专栏作家保罗凯尔在他的专栏公开个人离职信,同时批评新任编辑。

有人支持夸张的离职行径

员工公开发送离职通知的情形可能会持续发生,因为年轻的员工通常喜欢公开表达他们的不满。克里莫表示,目前职场中的员工和老一辈的员工不同,他们在完全透明、社会关系密切的环境中成长,习惯于分享任何事情,没有隐私,也不认为自己的言词挑衅。这些员工之所以我行我素,有可能是因为社会上有许多人特别强调,甚至赞许这些激烈的行为。

23岁的乔伊带着铜管乐团团员偷偷潜入他之前工作的普罗维登斯饭店(Providence hotel),就在他递辞呈的同时团员们现场演奏塞尔维亚民谣,之后乔伊将这次戏剧化的辞职影片放在YouTube上供大众欣赏。影片公开后数星期,乔伊陆续收到来自各地同样对雇主不满的劳工阶层的加油与支持。乔伊的影片已被浏览超过280万次,2万人表示喜欢,超过4,600人都评论“乔伊做到了我之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前年夏天捷蓝航空公司空服员斯雷特拿着啤酒,从紧急逃生梯滑下飞机后离职。许多网民纷纷表示对他的支持,时事评论者开始讨论空中飞行工作的压力,并指出这是斯雷特行为异常的导因。其次电视上有些夸大的真人秀节目,声称是真人真事,请素人演出一些荒唐的离职行为。

牺牲工作前途并引来法律后果

对职场的灰心,再加上使用社会媒体的便利性,使得公开辞职事件不断上演,然而只为短暂发泄情绪的满足感,却可能造成长期的不良后果。职业生涯教练巴柏克(Barbara Babkir)表示,纵使哗众取宠的离职行为一时能引人注目,藉以达到复仇的快感,但却可能牺牲未来的工作前景。雇主们可能搜寻谷歌、人际关系网(LinkedIn)和脸书的个人档案,藉以了解应征者的背景,他们不太可能认同曾经公开抨击前任雇主的人。

费赫尔律师(Kristine Feher)指出,这些以古怪方式辞职的员工,除了可能危及未来的工作机会,还可能牵涉法律问题。愤怒的员工可能会诽谤公司或泄漏公司机密,透过社会媒体发表的文字,雇主很容易就能取得证据。如果是藉由影片或电邮来控诉雇主,更容易被雇主以损害公司名誉或商誉提出控告。

虽然雇主必须克服一些法律障碍,例如必须确认员工的言论是个人观点还是事实,但是透过电子媒体公开提出这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言论,员工必定冒着极大的风险,这些言论将永远存在网络中,人人都可以看的到。

(责任编辑:叶澄旭)

相关新闻
人生的重建课:职场里的投资(上)
人生的重建课:职场里的投资(下)
上班族新职涯  融入有诀窍
数十万男性进入零售业 抢走女性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