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伊朗若选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害了谁?

杨宁

人气 13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04日讯】2011年11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专家的报告显示,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是以美国、欧盟等国家拟决定对其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制裁。伊朗对此反应强烈,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随后发出了如下警告:“如果伊朗石油出口被封锁,那么我们不会让一滴油流出霍尔木兹海峡。”为了表示自己强硬的态度,伊朗还从12月24日起开始了为期10天的海军军事演习,并试射了中程导弹。而美国也回以强硬的态度,并放言“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不会容忍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同时美国航空母舰约翰•斯坦尼斯号及莫比尔湾号导弹巡洋舰在伊朗军演期间还两次穿越海峡,回应伊朗的军事演习。

霍尔木兹海峡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让伊朗敢于以此为要挟,让美国寸步不让?

霍尔木兹海峡介于阿曼的穆桑达姆半岛和伊朗之间,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38.9公里;南北宽56到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它正扼波斯湾出口,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的门户,在战略上和航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素有“海湾的咽喉”之称。波斯湾沿岸盛产石油的国家,如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绝大部分要通过这个海峡运往美欧、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据说每天有200条油轮运载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到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

毫无疑问,被视为“生命线”的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被切断,将会直接影响世界经济。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唯一没有部署在本土的中央司令部就设置在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的阿曼,其主要职责就是保护这条国际航道以及监控中东地区;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出动航空母舰和导弹巡洋舰来向伊朗传递自己决不退让的态度。

并不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对于美军的“示强”,伊朗军方并未做出任何强硬反应,反而让美国航空母舰和导弹巡航舰均顺利通过海峡,用专家的话讲,就是双方都“避免走火”。

对美国等而言,海洋一直被视为流动资源,并强调海洋作为运输媒介的作用,所以十分关注航海自由。因此对于伊朗无论口头还是行动上的威胁,美国都选择了强硬姿态应对,不过却始终避免给伊朗以“开第一枪”的口实。

而对伊朗来说,若想封锁海峡,必然要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海军和空军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可选择并在短期内的有效手段是在海峡水域内布置水雷。在美军扫雷艇部队大规模集结到位并清除水雷前(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世界石油市场会引起一系列动荡,对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伊朗等波斯湾国家而言这是个沉重打击,而美欧、日本等国则可以通过释放石油储备其尽可能减少损失。

显而易见,伊朗若选择如此行事,必是失道寡助。因为霍尔木兹海峡是国际水道,伊朗封锁海峡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它将不仅受到海湾石油国家的责难,也将选择与世界众多国家为敌,亦为美欧进一步实施经济制裁乃至实施军事打击提供了充足的理由。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柯狄斯曼(Anthony Cordesman)则认为,在海峡布雷乃是明确的战争行为,将使伊朗面对美国大举军事回应。伊朗将因陷入直接对抗,而使其军力和经济面临风险,因为“伊朗是个缺乏现代化空军和海军的国家”。他还认为,如果伊朗敢冒这样的风险,美国领导下的军事行动将可能包括“攻击核设施与军事生产设施,或对伊朗空军发动更加全面的攻击”。

尽管伊朗表现的信心满满,但对于上述后果伊朗也是心知肚明。可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伊朗是得不偿失。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2月31日签署了对伊朗石油禁运制裁案后的第三天,伊朗也结束了军演。伊朗的口气开始软化,改口称封锁海峡只是“模拟演习”,伊朗并不打算真正封锁。

最新消息称,欧盟继美国后也在考虑跟进对伊朗的制裁,未来可能进一步出台金融制裁措施,严格限制伊朗央行的交易等。不知欧盟的制裁出台前后,伊朗是否会故伎重演,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是这样的选择不是伊朗的“王牌”,而是加速伊朗独裁政权垮台的催化剂。

相关新闻
美军刚撤走 伊拉克再陷政治内斗
美情报机构:撤军使伊陷入混乱
美国:伊拉克能克服恶意攻击
驻伊美军返家 赶上共度平安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