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 展示盛世唐朝

作者:容欣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4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是唐朝最著名宫廷乐舞,也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歌舞大曲。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属武舞类,与文舞相对。

据唐刘𫗧《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太平广记》卷203等记载:

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于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为李世民赞颂:“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后编入乐府。

据说唐太宗首次听到这首乐曲时,对左右大臣说:

“朕昔在藩,屡有征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贞观初(627年),太宗诏魏徵等增撰歌词7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在这样庄严、隆重的场合中演奏。据说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让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作歌辞,自己亲制《破阵乐舞图》,更名《七德》之舞,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一说128人)披甲执戟而舞。

根据该图,乐队的布局是: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着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做出打仗的态势。舞者身披银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舞队舞动时,“抑扬蹈厉”,观者无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用马军二千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会要》卷三十二等)。

名扬海外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已经名扬海外。据说唐高僧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在羯若鞠阇国,见到戒日王,他用十分钦慕的口吻与玄奘谈到唐太宗与《秦王破阵乐》:“赏闻摩诃至那国(即中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表乱,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不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印度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对《秦王破阵乐》也颇为关心,曾问玄奘:“‘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岂大德之乡国邪?’玄奘答:‘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拘摩罗王曰:‘不意大德是此国人,常慕风化,东望已久,山川道阻无由自致。’”

唐朝传统祭祀节目

《秦王破阵乐》在高宗李治执政时期,仪风三年(公元678年)后,常在宫廷中演出。后来李治把《秦王破阵乐》改为《神功破阵乐》,把原来 120人的舞队减为64人的八佾之舞,而乐队伴奏得到了增加,乐器添制了箫、笛等。原来乐曲共演奏52遍,后改为只演奏两遍,舞队排列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唐朝的传统祭祀节目。

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把《秦王破阵乐》又改成了《小破阵乐》,先收入到九部乐、十部乐中,后又把九部乐、十部乐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而《小破阵乐》又比李治改编后的规模小许多。《旧唐书.音乐志》云:“破阵乐,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胄。”后来李隆基又把《破阵乐》改编扩大为比原来李世民时的120人还多几倍的庞大乐舞。不过这数百人演出的《秦王破阵乐》全都是宫女着装演出。

《破阵乐》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300年,敦煌莫高窟217窟有晚唐壁画《破阵乐图》(一说《阅兵图》),《秦王破阵乐》不仅是大型的庆典节日和祭礼仪式上常用的乐舞,还成为了一种迎宾乐舞。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

《秦王破阵乐》真实的体现了盛世唐朝的文治武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经典乐舞。@#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