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精湛的汉朝名医 淳于意

文|胡乃文(中医师)

(图:新唐人电视台)

人气: 126
【字号】    
   标签: tags:

淳于意是汉朝的名医,他除了在医学上的贡献斐然之外,在历史上另一广为人知的故事便是“缇萦救父”。

汉朝的时候,淳于意曾经担任太仓令,也颇有政绩。可是后来他对医学特别有兴趣,因此拜明师学医,只学了1年就有了奇效,3年之后对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越来越清楚,几乎什么病都能够治好,但正因如此,来求医的人特别多,就不一定能够挂得上号,以至于得罪了那些人,其中不乏在朝廷或在地方为官的人、大商人等,于是他们上书向皇帝告了他一状,淳于意因此获罪,要受砍掉双足的刑罚。

缇萦救父

他的女儿缇萦便跟着他一起到了长安,并且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信简给皇帝。大意是说:假如一个人本来有改过向善的机会,就因为被砍了头,不能复生;被割掉了足或鼻子的人不能复原,就算他要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妾愿以身做奴婢,以赎父罪。

现今即使有那么多种刑罚(光是肉刑就有那么多种,例如:割鼻子、砍脚等),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犯罪的人呢?当时的孝文皇帝读了她的信,便开始自省,检讨国家的刑罚。因此他重新思考法律的合宜性,于是废除肉刑(即砍脚、割鼻子等这一类的刑罚)。由此可见缇萦做了一件非常好的好事,她不但救了父亲,也改变汉朝的刑罚制度,救了后世许多人

反思现代制度与医学

反思现今的法律越订越多、越详细,可是作奸犯科的人并未见减少。就医学层面亦是如此,以前只有《黄帝内经》几部比较经典的著作,只要通读便可以帮人看好很多疾病;可是现在医学所使用的仪器越来越精良,医院也越来越漂亮,科技化越来越高,可是疾病却也未见真正减少。这些应该都是未找出真正的问题对策,舍本逐末所致。

师事公乘阳庆 医术进步神速

从小就爱好医学的淳于意,虽然已经当了官,但是他仍希望在医术上能有所提升。有一次他说:我学医学了这么久,也没有长进,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别人告诉他,同郡里头有一个人叫做公乘阳庆,他的医学水准特别高,于是淳于意便向公乘阳庆学习医术。

公乘阳庆授予他非常好的医书,而不是传秘方。当时最好的医书就是《黄帝内经》,以及扁鹊所能治的病的医案、验案等这类文献,所以公乘阳庆对他说:把你过去所学的所有方书医书都扔掉,即所谓“尽去尔方书”,意思就是一旦决定要跟我学,便一定要不二法门,我讲什么你就学什么,不能够再学别的东西,将别的东西都扔掉。其实在很多修炼的门派都讲不二法门,亦即不可再学其它东西,学了这一门就以该门为主,其它东西都不能要。所以他就真的把以前的书都扔掉,由于他非常听老师的话,便学习到更多、更好的医学经验。

淳于意放下过去所学,认真学习黄帝、扁鹊的脉书,用以学习把脉以及脉和病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药论,就是学习如何开药物;也传给他咳论等治病的书。学到这些好的医术之后,在公乘阳庆过世的10年左右,他39岁的时候,便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医生。他所看过的病有非常多的奇效,在期间并记录了许多医案。

详实医案二十几例 贡献后世

古代医生看病,不一定都写医案。淳于意则将所处理的医案就其在医学上从古到今的发展、疾病的起因、一直到将来的预后、把脉的状况,都记录得十分详细。因为当时有人问他的奇验有多少?他竟然可以讲出来二十多个验方,以及看好的病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有他所述的医案25个)。由此可知,他几乎对所有的病人都做了这样的医案。据《史记》所载淳于意的医案有二十几例,他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治病,其中有几个挺有意思的,以下略述一二。

(图:大纪元资料室)
(图:大纪元资料室)

*医案一:头痛的御史 

他曾替一个叫成的齐侍御史看病,这个御史说他头痛,但是他一把脉就知道这个脉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该脉象显示体内有疽(就是痈疽),就是身体里头有某个地方已经溃烂了。所以他便说:“你这个病很严重,很难一下子说得清”。于是他并没有跟病人说什么,出来后跟病人的弟弟说:“此病疽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这是疽病,在肠胃之间发生的,五天后就会肿起来,再过八天就会吐脓血而死。)”淳于意知道侍御史的病是喝完酒以后入房所造成的。后来他真的如期死了。

*医案二:牙痛的病例 

曾有一个龋齿痛(蛀牙)的病例,淳于意为他把脉后,判断这个蛀牙得用阳明经络针灸,于是就用灸的方法,之后再用苦参汤让他漱口,病因而痊愈。他说这个人的病是因为他睡觉的时候常常张开口(张着嘴巴,嘴巴就会干燥),而且他吃完了东西以后不漱口。

*医案三:难产的女人

另外他还遇过一个难产的女人,他就以莨菪(莨菪是很毒的植物,就是现代讲的曼陀罗)用酒配给她喝,就立刻生产了。后来再把她的脉,觉得脉象急躁,认为她体内还有瘀血,所以再用硝石给她吃,把瘀血化掉,病也就好了。

淳于意的把脉功夫十分精准,对病因、预后了然于胸,治病便有很好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