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德再现”系列报导(二)

古人顺应天意而着衣

作者:文华
font print 人气: 209
【字号】    
   标签: tags:

汉服的起源据古籍史书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后来懂得以麻编织成布衣,此乃上天有好生之德,给予人更高的智慧,演化出不同特性植物类的材质而取代动物的毛皮。

到了黄帝的元妃嫘祖教导妇女养蚕取丝来织衣后,所以,黄帝时代服饰制度日渐形成,夏商之后,冠服制度逐步建立:西周时期,周礼制度形成,对衣冠礼制有明确的规定,冠服制度逐渐被归入礼制范畴内,成为表现礼仪文化的方式之一,而汉服至此也日臻完善。

我们先从汉服服饰材质而论其精神所在;在衣服质料上,中国服饰材质是以皮、革、丝、棉、麻为主,这些天然材质和人体是完全吻合的。

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三维空间紧密编织构成的,其表面有一种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手感舒适、耐寒。

麻料质感厚重--象征稳重。它的属性透气,有独特凉爽感,出汗不粘身,它的振动频率非常高,有辟邪的作用,所以中国有披麻带孝的形式出现。

丝质光滑--代表圆融。它富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高雅华贵是冬暖夏凉,可以调节体温,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棉料吸湿性强--呈现出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它吸湿力大、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外观朴实富有自然的美感,光泽柔和,染色性高、保暖性特别好。

古人除了服制用的材料外,还喜用玉饰做为服饰的配件,玉器不仅仅作为美丽的装饰品外还可以趋凶避邪,但古人不是拿来炫耀财富的,而在道德行为上自我要求的表征。

《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认为玉具有仁、智、义、乐、忠、信等美德,以象征君子之德。

先民制作服饰取决于大自然所运生的材料,配和我们一年四季选用不同的质料,除达到避体、保暖、舒适、美观外,在精神层面都有它深厚的内涵。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表现上天付予人类的关爱与体贴“取之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古时人类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表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这也就说明古人是顺应天意而着衣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女子服饰可谓多种多样,相比男装更富于变化。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
  • 第三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金奖林颖媚作品
  • 第三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铜奖詹雅淇作品
  • (大纪元记者黎新纽约报导)10月16日,新唐人电视台第三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在纽约大都会馆圆满结束。来自台湾的詹雅淇以其作品《丰华》之一赢得铜奖。作品《丰华》共有5套服装,展现了唐、宋、明朝汉服的不同风格。
  • (大纪元记者辛蔚纽约报导)2010新唐人电视台第三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于10月16日在纽约大都会馆举行。前来观看比赛的纽约时装设计师Norma Schwartzberg对参赛作品赞叹不已。她认为,中国汉服之舒适、柔美的特点将会征服西方人的心,中国文化正在回来并将会成功。
  • (大纪元记者戴宜葳纽约报导)10月16日,新唐人电视台第三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在纽约大都会馆圆满结束。来自纽约的叶方红以其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一赢得优秀奖。
  • “汉服”这个名词,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就像胡人的传统服饰称为胡服,而汉人的传统服饰,也就相对的称为汉服。扣除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 从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以前,在这数千年中汉族人民所穿的汉族传统服饰,都称为汉服,它可说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 襦裙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乐府》诗中就有“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的描写。从那以后,一路走来,历经各个朝代,两千多年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明末。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的样式始终都没变。
  • 朝阳大学陈美合教授说:“身为中国人,能够穿汉服,是一种骄傲!能够把文化穿在身上,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未来是可以期许的,让大家都能够穿汉服,找回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汉服文化创意发展协会理事长刘育绮则说:“我喜欢这文化,不想让它失去、消失,只想要把它留下来。”;设计师曾英儒说:“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真的属于我们中国汉民族的服装,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登上一个正式的场合。”
  • 新唐人电视台第3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来自台湾的詹雅淇以其作品《丰华》之一赢得铜奖。作品《丰华》共有5套服装,展现了唐、宋、明朝汉服的不同风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