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贝壳镶嵌 陈甫强驻校园进社区

作者:文、摄影╱赖月贵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红木家具上、紫檀挂屏上,闪耀珍珠色泽精雕细琢的孔雀、鸟兽、花草,都是以贝壳为材料,运用螺钿工艺精制而成。台湾螺钿工艺大师陈甫强说:“我们用的贝壳的种类主要的是珍珠贝,它是属于天然的颜色,经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变,它有一种七彩、有一种光泽,很炫,像珍珠一样很漂亮。”

螺钿工艺使用的材料,珍贵的黑檀、花梨、酸枝等硬木。

螺钿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法,一般俗称为“贝壳镶嵌”,以美学为基础,将贝壳内层经裁切成花、鸟、虫、鱼、文字等各种图案,贴于器物表面做装饰,经磨光后使其透出贝壳的自然色泽,再依设计图稿进行刻贝,最后上漆,经过多道繁琐过程才得以完成,做成家具、屏风、文镇等高级艺品。贝壳本身所具有的高贵质感,施作于珍贵的紫檀、黑檀、红木等硬木上,古代只有达官贵人及大户人家才能拥有。

螺钿工艺使用的材料,夜光螺是贝壳中最贵的一种。

台湾的螺钿工艺是由香港师傅陈志升传入,传至第二代陈甫强和陈甫民两兄弟,曾在新竹盛极一时,但由于制作过程耗费工时而日益凋零。

螺钿工艺使用的材料,漂亮的九孔贝(鲍鱼壳),拥有亮丽的七彩色泽。

见证螺钿工艺兴衰

陈甫强娓娓道来螺钿工艺的历史。他说,螺钿工艺在西周即已流行,至唐代由中国传入日本,很受日本人喜爱,加以不断发扬,自奈良、镰仓至江户时代,出了不少著名匠师,而在当代的日本,螺钿更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和古典风格的器物上。

螺钿工艺生活化,运用在面纸盒上。

另一方面民国38年(1949年)后,螺钿工艺大师陈志升移居香港,其后带领一群香港师傅应聘来台,传入了螺钿技法。民国50年代,新竹县是木工家具产业的重镇,螺钿工艺与木制家具紧密结合,奠定了兴盛时期。

陈甫强说,当时名闻遐迩的美军黑猫中队、美军顾问团等国外友人,惊艳于螺钿的精巧细致,争相购买,尤其有一种放置在床尾的樟木箱子,镶嵌着美丽贝壳,让美国人非常喜爱,俗称“美国箱子”。直到中美断交,螺钿失去了美国市场。

1970年代,台湾制造的红木螺钿家具外销,在日本市场活络了起来,其后10年光景,台湾股市上冲万点内需市场看好,成组的茶几、酒柜、神明桌,镶嵌着亮丽螺贝的高档家具已成为台湾富裕的指标。

1991年后,为了取得低廉工资许多家具产业西进大陆,螺钿产业快速凋零,螺钿工匠为求温饱,不得不纷纷转行另谋生计。为了不让这项艺术就此没落,陈甫强退而不休,和社区发展协会以及学校做结合,开班授课。期望这项手工艺术能继续承传。

盼技法受政府重视

精美的螺钿工艺作品,以孔雀代表“翎顶辉煌”。

陈甫强介绍制作贝壳厚度不同,可以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等两大类,厚螺钿所使用的贝壳较厚,制作时要在木料上先挖出和贝壳形状一样的凹槽,将切刻好的贝壳嵌入,比较费时,也需要较高的手工技法。目前在台湾和越南所制作出来的螺钿作品,指的就是厚螺钿。

而“薄螺钿”亦称为“贴贝”,即将贝壳裁切出图案后直接贴在器物上,技法简单,容易脱落不耐久,日韩大量生产的即是“薄螺钿”。

陈甫强说其实真正传统的螺钿工艺应该是指“厚螺钿”。

由于政府鼓励,螺钿工艺在日韩蓬勃发展,反观台湾,“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陈甫强说:“我们拥有了正统可贵的技法,却得不到政府单位的重视,在国际上俨然成了孤儿,连到大陆购买原料都感受到差别待遇。”

陈甫强感慨的说,何时才能让真正有心保存、发扬传统艺术的人活得有尊严?他期盼这样的心声政府单位能听到。

父亲心血是传家宝

台湾工艺竞赛入选作品:〈赵云救主〉。

陈甫强的父亲陈志升拥有一手精湛的雕嵌技法,备受国际推崇与典藏,当年我国赠送约旦和沙乌地阿拉伯国王的礼物就是他的作品。陈甫强一直以父亲为傲,然随着岁月流逝,父亲逐渐老迈,身体大不如前,他才发现父亲的作品都被销售出去没有留下。

2008年文建会拍摄台湾工艺薪传录,记录螺钿工艺在新竹的发展,藉由这个机会,陈甫强得知在阳明山中山楼典藏了一座父亲创作的木雕屏风,事亲至孝的他请求文建会人员帮忙洽谈,当用轮椅将年迈的父亲推到屏风前,他看到父亲颤抖的手抚摸着屏风上的熟悉纹路,兴奋的说:“对,这个是我做的。”陈甫强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他体会到什么是“传家宝”。

用力推广 以免失传

陈甫强到学校社团教螺钿工艺,希望这门艺术能向下扎根。

陈甫强于2009年父亲陈志升过世之后,秉持着“我再不努力,螺钿工艺就真的要失传了!”的信念,发愿要延续螺钿工艺的传统,并决定向下扎根,自费来推广螺钿的制作教学。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有很多人被陈甫强传承艺术的精神所感动,“振兴社区发展协会”的总干事吕贤辉和里干事张裕胜等人都热心的为他规划推广方法,他们一起去拜会市长和文化局长,希望能透过公部门举办大型活动,先让新竹市民认识什么是螺钿工艺,进而扩展到全台,甚至全世界。

陈甫强有一位很知心的朋友陈尚斌任教于新竹高商,透过他的介绍感动了新竹培英国中的师生,不但成立了螺钿工艺社团,更成立团队架设了一个网站,研究题目是“台湾螺钿薪传大师——陈甫强”。

培英国中吴梅芬、段延芳两位指导老师与五位学生(陈允儒、张家齐、何怡珣、黄筱琳、饶允诚),他们跟着陈甫强学习做螺钿,在专题研究的网站中,撰写了超过4万5000字的内容,并拍摄了1600多张的照片,内容丰富详尽。

陈甫强感动的说:“这份专题研究对于螺钿工艺发展的介绍,相信在世界上是极少见的,而在台湾更算得上是首部最完整的螺钿历史。

不受利诱 根留台湾

精美的螺钿工艺作品:〈花瓶〉。

陈甫强的一位朋友曾将其螺钿作品带到大陆展示,大陆官员惊艳不已,多年来声声催促、力邀他前去指导,开出年薪200万及种种优厚条件,但陈甫强都不为所动,他要将螺钿工艺根留台湾,他觉得这是他的责任与使命,如果走了,不但对不起一群对他情深意重的朋友,台湾的螺钿工艺也就完了。

看到日韩等国家对文化资产的重视,反观台湾的大环境,有时不免让人感到悲凉,但陈甫强总是怀抱希望,他说,好不容易看到大家共同努力露出一线曙光,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绝对不会放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传统文化素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闻名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涵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座名铭是其中之一...
  • 中国古代的“如意”曾是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以代麾作指挥,及佛僧讲经是备忘的工具,但更多的是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延至清代,小小的“如意”已是集清宫礼仪、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奇用物。
  • 中国的古建筑上,多缀有匾额,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表现出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 现在很多人把“拜年”当作一种融洽关系的方式。平时关系不够好或和谁有隔膜时,通过“拜年”可以化解....
  •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祟”的怪兽,它性情十分古怪,喜欢盗取小孩的思想,八仙听说了,就化作八枚铜钱来到人间,此时恰逢年关...
  • 天在看”,是现代人习惯的一种说法,明白点讲,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密室私语,天闻如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中华美食多如繁星,不管是五星级的大菜或是家常小菜,都有着历史和地理的背景,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菜,很多人都吃过,但知道其名称由来的人却不多....。
  •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 福聚德门,通常出现在一家大门的匾额上,稍微留意一下,就会经常看到。如果做一个统计,这个词的门额使用率可能是最高的....
  •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