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利:踏歌旷野的追梦人

——序《无眠的旷野》
梁永利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12月11日讯】 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容[#20094]的文学梦就做得无比浪漫,伊甸园的果子,那股青涩味儿 迷醉了他,因而,他用激情的梦眼,伴陪着一支稚嫩的笔,默默地描绘了一幅别样的 青春画。画中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纯净的天空,到处写满星星般闪烁的言语。当相 思鸟飞来,枫叶之约,透明了他独特的恋情,这个喜欢看看田野的少年,真诚包围着 敏感的年月,他坦然地在暮色茫茫的栅栏下寻找平凡的幸福……

容[#20094]青春的画卷,就在这时刻入我的记忆,我断定他的梦想,会以沸腾热血灌铸的诗 歌铺成一条月光路,有朝一日,通往缪斯的殿堂。然而,十二年过去了,我在“音乐 的气味弥漫和亭亭玉立的酒杯”间,第一次邂逅了容[#20094],他显得十分腼腆,与他谈起 诗来,他仿佛又回到了梦中,回到了最美好、最动荡的青春年代。从他的双眼里,我 察觉到了他踏歌无眠的旷野,已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人生的种种况味,使这颗追梦 的心变得成熟许多。当我读完他的处女诗文集《无眠的旷野》,更加惊奇他与生俱来 的富有青春特质的情感——丰沛而浓郁;诚挚而伤感;轻狂而自恋。正因为如此,他 的诗作常常展现出了一方在青春岁月里宣泄怀想的旷野。这一方旷野,有一垄清幽, 有共鸣的鼓点,有绿意滚滚的启示,有一色的豁达与大度。

容[#20094]年纪虽然很轻,但他曾当过推销员、筛糖工、司炉工、机关文秘,也曾熬过了好 一段无所依托的漂泊的日子。为了追寻神圣的文学梦,尽管生活给予他太多的不公, 而他身经困境却不气馁,人世坎坷反而丰富了他的心灵。他说,“如果因为挫折/就 可以放弃追求/那么森林歌唱的地方/必定是可怕的荆棘在连绵”(《如果》),他的 勇气令人钦佩;在柔情万种的岁月,他的爱恨别离格外的凄恻;他写初恋的朦胧,不 论是《梦中情人》还是《喜欢远远看着你》,都是有声有色的,那一副少年不识愁滋 味的模样,令人难忘。在《握手的力度》这首诗里,握手便感受到故事的深沉,这深 沉里曾有三月断肠的小雨淋湿的最初心事,这心事里曾有少女第一次笨拙的相思;这 相思只因为有幸福我一生的远行。缠绵的情意倾泻而出,让读者感知到诗意的别离留 下了遥远的祝福。

《无眠的旷野》中大部分诗作都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如《天涯月》、《有一个地 方》、《我是一名司炉工》等,作者的笔触十分冷静而坦诚,但冷静里有情愫的波涌 ;在坦诚中曲折地展示内心的隐秘。诗歌是离不开心灵领地的,它往往用心灵化的意 像语言实现对客观世界的重新组合,以最直观、最赋予想像的哲思和美感的形式探求 人生的真谛,以求得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绝对自由。

容[#20094]诗作建构的精神空间,一方面由于自恋的精结所牵引,他的亲情都是通过不羁的 言语来复沓叙述。像《牛背上的童年》、《沉默的母亲》、《儿时伙伴》等,诗中没 有繁杂的意象,直观地把所感所见摄入心灵之中,读来亲切、平实;另一方面,他的 生活际遇改变了他先前的思维方式,因此他必然用诗笔去补充和完美生活的遗憾和残 缺。从这一点看来,容[#20094]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大大地拓深了他诗作的内涵。他写《 弃儿》、《都市补鞋仔》、《无眠的旷野》这一类诗作,都寓示了既定社会秩序和周 遭环境对人的排挤、压抑,现实中黑暗、丑恶和不合理现象造成的精神苦闷,以及对 青春流逝、伤感落魄的忧患心理,激发了作者反抗时间和命运的勇气和雄心。虽然他 的呐喊并不能直接改变现实环境,也不能逃避人生的宿命,但他在写诗的瞬间,却获 得了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实现了对生存处境的“短暂性的报复”(海德格尔语),由 于有这样的涵量,他的诗作才不显得轻浮。

容[#20094]青春的旷野为什么是无眠的?这一疑问,必定给他的幻想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是 否因为“梦碎才得以唤发青春?”是否因为“月光下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只有真实 的青春凸现于月光之上?”他渴望的不是自然意义上的旷野,就算是“野花串缀起山 林柔情的裙裾,雀鸟轻轻啼破清晨的缄默。”他在月色下的躁动,仍是让漂流不已的 诗心,情不自禁地走向另一个春天。

在春天里,他织情不堪回首的岁月,就如收入本书的几篇散文,语言同样是诗化的。 叙述的对象十分亲近,文中的“我”是作者还原了情感世界中的自己。他的心灵是裸 露的,读者可以透过文字确信他为人的率真。读《哥哥,你大胆地跟弟走》,无异于 读一篇与虚伪爱情决裂的男子汉宣言,“再度拿出坚毅笑对残酷,叫痛苦从此结成化 石昭示来者”的勇气,让人折服。《明眸的折射……》、《浇灌别后的日子》写出了 友情的纯洁无瑕。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忆,一段无怨无悔的日子,使容[#20094]拥有了 一笔精神财富,并希望受用一生!

容[#20094]曾经做为一位青春实力派的校园诗星,参加过多次的文学夏令营,在全国性诗文 比赛中获过奖励,现在又把散见于报刊的作品结集出版,我相信读者翻阅此书时,能 找回年轻的心境。无论是彷徨失意或是满志踌躇,无论是阅尽人世沧桑或是初出茅庐 ,青春的梦靥总如挥不去的云彩,让你去憧憬、去追思。作者踏歌旷野的踪影,也许 你似曾相识,为了那腔激情而温柔地倾诉着。文学的追梦人,生活中有了腾飞的双翅 ,激昂的歌声不再在远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文学从未像今年10月这样,在国际文坛上如此受人瞩目。10月11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4日,民间作家廖亦武在德国法兰克福获颁德国书业和平奖,成为首位荣登这一奖坛的中国作家。一个是中共体制内的文化界高官,一个是流亡海外的中国自由诗人,两人同为中国籍作家,他们对当代中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由于两人的身份不同,讲述故事的方式不同,写作题材的不同,导致外界对两人获奖的反应也完全不同。生活在德国的现任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在接受本报欧洲中文版总编周蕾采访时,讲述了她对廖亦武和莫言的评价以及她对文学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看法。
  • (大纪元记者贵远编译报导)直到10月11日(周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作家”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莫言获奖,事实上演绎为国家象征和政治文化事件,它对中国大陆政治文化生态、尤其是对社会大众的启发,将远远超越诺奖和文学本身,权且称为“莫言现象”。作为诺奖带动的世界级作家,其作品和身份,在现实中国最终都要重新接受人类良知、普世价值的审视。文学是文化或文明的载体、“政治是文化的产物”,这是常识。将莫言获奖,单纯从诺委会(西方)或中国现实、以文学或政治角度分析,恐有失偏颇。对他以文学呈现的国家政治特征,却不能放弃警觉。“莫言现象”作为重大文化政治事件,探讨还不充分。
  • (大纪元记者肖恩综合报导)就在海外媒体曝光中国大陆体制内的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可能与既是翻译者又是诺奖评委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有关之时,最近马悦然自己透露有“山东文化干部”向其贿选,此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山东省作协要求马悦然立刻公布那个“山东文化干部”的姓名,以给事实一个真相。
  • 《一页.倾情:2012新世纪文学影展》自本周末开始(11月1日至16日)将在台北献映多部经典与新片,其中由好莱坞三大巨星劳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卡麦蓉•狄亚(Cameron Diaz)、奥斯卡影帝摩根•费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的全新力作,将在影展中让影迷一次看过瘾。
  • 获奖感言中莫言称,是他作品中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奖委员会i。事实上对他获奖争论的焦点也正在于此,他能驯服地作国家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如200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他可以参与抄写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素质”使然,人文的素质。人们所争论的、所关心的、甚至所忧心的,说到底是莫言及其作品所呈现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莫言的获奖与官方的炒作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灾难性影响。
  • 曾向世界天文学界解释银河系暗物质的澳洲天文学家弗里曼(Ken Freeman)教授,近日获得了总理科学奖(Prime Minister's Prize for Science)。
  • (中央社记者蔡筱颖巴黎5日专电)法国文学季的颁奖典礼今天由费米纳(Femina)文学奖揭开序幕,作家德维勒(Patrick Deville)以“鼠疫和霍乱”(Peste &Cholera)获奖。
  • 法国文学界瞩目的龚固尔奖,今天颁给费拉里的小说“罗马衰亡宝训”,另一文学奖禾诺多奖则大爆冷门,由并未入围的卢安达女作家史柯拉斯提克的小说“尼罗河圣母院”获奖。
  • 【大纪元讯】加州圣地亚哥逸仙中文学校为配合中华民国侨委会汉字文化节,11月11日举行了圣地亚哥地区正体字打字比赛。参赛选手包括本校和其他中文学校学生。各组比赛优胜名单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