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转向中医 段颖哲的生命传奇

文、摄影:泽霖
font print 人气: 226
【字号】    
   标签: tags: ,

段颖哲的英文名字是Azure Duan。Azure是蔚蓝色的意思,这个词通常是英语中用来描述晴朗的天空的颜色。采访中,听段颖哲娓娓道来,会让人感到她的思路融贯中西,犹如倘佯在蔚蓝的天空里,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而她人生中从湖南到北京,从北京再到东非,再从非洲到北美的传奇经历,更为她多彩的人生增加了丰富的色彩。

家学丰厚 耳濡目染慕中医

段颖哲的父亲中医师段荣书,是中国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78年考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在此之前,他于20世纪50年代末远赴中国西部的新疆,从新疆中医学院毕业,将生命中最黄金的19个春秋奉献给了西北边陲之地。

为什么要去偏远的新疆呢?段颖哲笑着说,是因为父亲觉得自己“成分不好”,是地主出身,为了躲避中国内地的排挤自愿来到边疆。其实,父亲本来是想学建筑的,但招生办的人骗了他,硬是把他分到了中医专业,没想到他很快就喜欢上了传统的中医,并一直钻研进去,此生再也没想过改行了。

毕业后,段荣书去了巴楚人民医院任中医师,后来担任医院的副院长。他经常下乡,为新疆边远地区的人们送医送药。段荣书治病救人,口碑极好,治愈了无数的病人,以至于到1978年他要离开新疆去北京读研究生时,当地人扶老携幼的去为他送行,给他们全家带去了满满一车的哈密瓜!

段颖哲的母亲,是一名分析化学家,曾在工厂分析室、药厂和医院的制剂室工作。父母的工作,对段颖哲的影响很大,她很早就萌发了对中医的兴趣,但要她去学中医,还时机不成熟。迫使她接近中医中药,还有另外的机缘。也许是天定的安排,段颖哲从小对一些西药过敏,什么磺胺之类的药物,她过敏反应非常重,生病的首选就是中药。

从小看爸爸治病,目睹三教九流,从高官到工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找到段荣书看病,她觉得很有趣。西医西药有些人不能用,但中医中药则是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适用的啊!中医的博大精深已在她心中深植。

中医的整体医学和传统文化

段颖哲娓娓道来,中医是整体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对应于大宇宙的。所以,不管是二十四节气还是月相,都与人类的活动和人的生理周期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从地理上来说,地有东西南北,人也有南方人、北方人、东方人和西方人。东西南北地理和气候不同,动物、生物和植被不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特性上也有不同。

从病症上看,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的发病趋势也不同。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的人喜欢吃鱼,人们口味偏咸,容易积热而耗血,得痈疡一类的病;西部多风,人们爱吃肥美之品,体型胖硕,容易得七情内伤的病;北方人由于天气寒冷而脏寒,喜欢肉食和乳制品,容易得腹胀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南方人喜食腐熟之物,腠理致密,易得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的疾病;中部由于平坦潮湿,容易生湿生痰,得痿弱、厥逆以及寒热等病。所以,对情况不同的病人,一定要辨证施治,在病症的基础上拟方遣药。

因为中医讲究整体医学,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对人体和宇宙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整体弄不懂、不清楚,专科也学不好的,段颖哲说道。学好了整体医学的人,了解了整体的关系,然后从全科到专科,就很容易把握。一般来说,中医从改善人的整体系统出发,来达到治愈人们的各种各样的专科的疾病。

但是在西方,在美国医学界,一般认为专科比全科好,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

随父侍诊 远赴非洲

段颖哲的父母亲祖籍都在中国湖南的武冈,后来结束了长达13年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于1981年终于在北京团聚。段颖哲在陕西出生,小学二年级到湖南,三年级到北京,在这里长大,所以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在北京生活的时期,她的父亲先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供职两年,任中医编辑。因为还是喜欢临床,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调到当时刚筹备的北京电力医院担任中医科主任。这段时期段颖哲耳濡目染,博览群书,包括不少医书。后来,段颖哲还到中医研究院骨伤科举办的推拿进修班里,跟随当时的张涛主任学习推拿。张涛特别传授了“京城推拿”,段颖哲细心钻研,学有所得。

“京城推拿”有其独特的传统。这种推拿流派的形成与发展,跟京城中医师的治疗对像有关。明清两朝,京城是皇家成员、王公贵族、达官贵人聚集的地方,给京城的皇室成员或者一品大员做按摩推拿,为了这批独特的、得罪不起的病人,京城的医师们必须研发出一套特殊的手法。这就是“京城推拿”,也叫“宫廷推拿”的由来。

“京城推拿”或“宫廷推拿”的特点,是下手缓和、深透、持久;并且,虽然力道深入,但让病人感觉基本无痛苦。这很难做到,技术上对医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学者虽然众多,得到真传、能够运用自如的医师却不是很多,而段颖哲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之一。

大一的时候,段颖哲跟随父亲到非洲肯尼亚开设诊所。她一边帮着父亲行医就诊,一边自己准备来美国深造。她从实践中学习中医,而父亲从医宝贵的经验和家里丰富的医学藏书,是她学习中医的宝库。

段颖哲的曾祖父是一个佃农,给地主家打工。后来,地主的家业破败,土地慢慢的卖给了别人。段颖哲的爷爷从佃农出身,辛苦劳作,又勤奋好学,攒钱买了一部分土地。这可好,等“解放”之后,刚刚做了几天土地主人的段爷爷被打成了地主,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生活的艰辛使她的父亲形成了刚毅的性格。因为官僚体制的关系,段荣书在北京发展受到一些限制,加上他对于使用中医治疗爱滋病有很大的兴趣,索性于1992年出国,远赴非洲,用自己的医术造福非洲人民,也把中华文化之光洒向非洲大陆。

谈起在非洲的生活,段颖哲说人生就如一棵小草,在哪里都能长得很好。尤其肯尼亚人一般很淳朴,很接近人类善良的天性。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比,被称为东非的小巴黎,风景秀丽,还拥有东非重要的港口蒙巴萨。因为没有战乱,所以生活相对富庶平静。他们在那里学会了一些斯瓦西里语,段荣书用他半生不熟的英语,夹杂着斯瓦西里语,加上连比带划,照样能很好的服务病人。

段荣书在非洲期间,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创建了中医医疗中心,从事中医治疗爱滋病的临床和研究。他用自己创立的中药胶囊治疗爱滋病患者239例,症状总有效率达到97.5%。并且,还在这个药方的基础上发明了抗爱滋病的新中药——“艾伏平”。

留学求职 美国梦不远

回顾一路从北京到东非再到美国的历程,段颖哲说,命运的安排,真是玄妙。身为旅非的中国籍年轻人,竟然从第三国肯尼亚顺利拿到了美国F1学生签证,如愿以偿地来到美国留学。

在肯尼亚的时候,段颖哲一边在父亲诊所帮忙,一边专心读书,想找到美国便宜一些的大学就读。皇天不负苦心人,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录取了她,她在那里得到了跨学科的计算机信息科学(ICIS)专业的学士学位。工作后,她又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双子城分校就学,专攻软件工程(MSSE)的硕士,也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段颖哲求职的过程也很顺利,她先在一家电脑咨询公司任助理咨询员,后来在美国最大的电器连锁大卖场百思买(BEST BUY)的IT部门找到了工作。后来,百思买的整个IT部门被管理咨询公司Accenture给买下了,段颖哲就加入了Accenture,成为这个世界前几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雇员。

梁园虽好 非久恋之地

按说,高薪的计算机工作,美国梦一一实现,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段颖哲还是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在冥冥之中,她知道自己来世间的目的不在于此。的确,IT的工作待遇优厚,绿卡的问题也解决了,自家的经济基础也打下来了。但是,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干这个吗?计算机世界对那些计算机迷们可能很有趣,对一个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子,还是略显枯燥乏味。段颖哲提醒自己,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她心中那个命运中注定的事业的种子,在暗暗的萌发。

段颖哲内心深处想成为良医、治病救人的愿望,与日俱增。她把想法透露给了父亲。一开始父亲不同意,因为考虑到女儿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而且他也心疼女儿,知道学医很苦,学中医更苦,怕女儿学不下来,半途而废。为了阻止段颖哲的“冒险行为”,他扔给她一本中医书,让她去读。一个月过去了,父亲问:“书看了吗?”她说:“看了。”父亲接着问:“那你怎么没有问题来问我?”她回答:“本来有问题,但都在书里找到答案了。”父亲不相信,于是“拷问”了她两个小时。最后沉吟一番,把段颖哲的先生叫来,说道:“现在我们两人都不要反对她了,看这个样子,她是这块料。”

重返中国 攻读中医

段颖哲辞职之前,就利用假期的机会,回到中国参加中医药大学的考试,之后利用所有带薪和无薪的假期去学习,往返于中国四川与美国之间,就这样过了两年。辞职之后的那年,她的女儿只有六个月,儿子只有四岁。她把他们都留在美国的家里,托姥姥帮助照看。她独自一人背井离“乡”,从她的第二故乡美国,回到了第一故乡中国,重新做了一名“全职学生”,开始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学习和临床实习。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课程的日子,内容充实、丰富而紧张。学中医的关键,段颖哲说,就是读书的同时多跟医术、医德好的老师们上临床,在实践中不断的体悟和验证书本上的知识。

为了符合全美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的标准,她与导师和校方沟通,除了完成博士的课业,还额外补修了本科和硕士层次的三十多门课程。除了上课,她也和本科、硕士生一样,在医学院附属医院转科实习,到不同的诊所实践。中医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师认为她在中医方面很有天赋,视她为得意门生。

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西医的培训和中医完全不同。中医的培训中讲针灸,谈及穴位的开合,五行的相生相克,经气的子午流注等等。比如子时胆经旺盛,丑时肝经旺盛等,这些东西都让西人感到迷茫。段颖哲说,西方人开始认识到中医,还是从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的。当时,一个随访的记者得了阑尾炎,需要紧急动手术,结果病人在针刺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这个手术。针刺麻醉的奇妙效果,当即震动了所有的美国人。

针刺麻醉真有这么神奇吗?段颖哲解释说,针刺麻醉的确可以取得麻醉止痛的效果,针麻可以减少麻药的用量,或者根本不用麻药。病患者做手术时,知道自己的皮肤被切开、手术在进行,但病人头脑清醒,没有巨大的痛楚,还能与别人对话。针刺麻醉最好的地方,是它完全没有麻药的副作用,并且,病患的伤口还会愈合得很快。英国BBC的一个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节目,全程直播了上海一位妇女开心手术的过程,完全采用针麻,也震惊了西方社会。

为什么针刺麻醉会有这样的作用呢?段颖哲解释说,从目前人类认识的角度看,科学对此的解释是针麻刺激穴位,作用于大脑,使得大脑产生了一种叫做“脑啡肽”的内源性麻醉物质。而这种物质使得人的痛觉消失,但其他的感觉仍然存在。段颖哲比喻说,人体,其实是一个大药库,其中有各种各样能够治疗许多病痛的“宝药”。针灸上的穴位,就像是钥匙孔一样,针灸作为钥匙,打开了人体药库宝藏的大门……

中医的“慢”与西医的“快”

人们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中医治疗比较“慢”,不如西医来得“快”。是这样吗?段颖哲笑着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医并不慢。比方说,中医治疗急症,退烧可能要几个小时,好像很慢,但中医退烧后的反弹很少、很慢、甚至没有。西医呢,一筒子药打进去,那些抗生素之类的,退烧好像很快,但药力一过,病体的反弹也很快,并且迟迟不去,需要持续的打药,副作用很多,并且容易让人对药品产生依赖、上瘾,甚至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弄不好还会因此而丧命。

对于许多慢性病,中医看似治起来很慢,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治好。但同样的病,西医让人长期依赖,可能需要终生服药,一辈子都治不好。“你说哪个更好?哪个慢、哪个快?”段颖哲说,中医的“慢”与西医的“快”,其实是一个误解。

如梦以偿 开启从医生涯

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段颖哲回到美国,进行下一步的准备,为开业铺平道路。在美国医疗界她需要做的,是全美针灸和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NCCAOM)的认证。委员会要对在美国用针灸和东方医学的方法行医的人们,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和认证,包括学位认证、理论认证、诊断认证和洁针认证等。

作为中医针灸医师,段颖哲觉得最高兴的,当然是给病人治好了、针灸有效、药到病除的时候。她举了个例子。一次,来了一个男病人,他有严重的腰痛、尿路感染等症状。段颖哲辨证施治之后,发现病人是属于余邪未尽、下焦湿热。按此用药,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段颖哲医师经过仔细分析病情,采用了“温阳化水”的办法,利小便,结果两个星期之后,病人就好了。

段颖哲的诊所有一个秘法,就是用传统中医的“拔罐”来治疗肥胖症、减肥。她说,在中医看来,“痰”在体内集结,是最肮脏、最不好的东西的集结,肥胖症的其中一类属于“痰湿”。她用走罐的办法,用凡士林油来走罐,通经活络,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把代谢的产物带走。把“痰湿”除去,肥胖症就治好了。

她指出,肥胖的原因,是人体的某些机能不好,不能化掉该排泄的废弃物质,正气不足;现在的人富裕了,吃得太多,就造成了这些毛病。清心寡欲、节制饮食、降低物欲,才会身心健康。

健康与道德息息相关

段颖哲非常关注社会,关注华人社区。她说,在亚特兰大的某华文网站上,经常有人在骂人、在攻击别人,在那里说许许多多的坏话。段颖哲说,这些人其实很傻,不知道骂人、讲脏话,自己要损德,是在危害自己。段颖哲建议他们该来看诊,她会给他们疏肝理气,让他们变得正一些、善一些,也健康一些。

段颖哲还举了一个外州的病人的例子。一次,一个男子从外州赶来就医,他患有“红斑狼疮”,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失调的疾病。段医师辨证之后,发现病人“阴虚火旺”,兼有肝气郁结,所以才有这些毛病。红斑狼疮怎么治疗呢?段医师辨证论治,给病人开了滋阴降火的药。病人遵医嘱服药,一年之后痊愈了,原来有狼疮的地方凹陷下去、变暗、变浅了,现在几乎看不出来了。在看段医师之前,这个病人用过西医的方法,在段医师的中医治疗之后,才药到病除。

现代人压力重,有很多精神类的疾病。这些病用中医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抑郁、焦虑、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自闭症等,都是属于精神或神经类的疾病。西医采用大量的服药,但是长期服药,对人的肝和肾的破坏很严重。这些病,西医无法治好。而用中医和针灸治疗这类疾病,不仅完全没有副作用,并且效果很好。

忙碌的看诊之余,近两年段颖哲参与完成了两本医疗著作,旨在向西方推广中医。一本是国际标准化中医教材中的《方剂学》,她担任主译,另一本是“一百天学中医丛书”中的《一百天学推拿》由她独立编译。她计划今后一方面把临床经验翻译成英文,帮助中西医的交流;另一方面,计划用中、英文同时著书立说,丰富中医中药学的宝藏。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知识和语言能力贯通中西,能够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诊断治病和著书立说。

有机会的时候,段医师喜欢做一些社区公益性的服务,她也向人们推荐养生和气功的方法,推广太极拳的练气、修心以及高层灵性的内容。

“如果我们都能听从祖先的教诲,养我浩然之正气,整个社会道德好、人们精神品质高,社会的邪恶的、败坏的东西少了,正的、好的气场多了,人们的病就会少得多,即使有病也会好得很快。”在尖端科技走了一圈而后回归中华传统文明,段颖哲的这番领悟别具意义。◇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06/11526.ht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人吃什么、怎样吃,就道出怎样的人生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真味良食》作者陈嘉丽
  • 在纽约中国城有一位行医40年的中医师张漪。她擅长治疗“痛”症,几十年来在行医道路上,用针灸和中药为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就连普通的西方人到诺贝尔奖的获奖人,都慕名而来。
  • (shown)为什么农药的出现,否定了千百年的自然农耕?从科技的迷思中觉醒,魏麒麟用19年的时光,撷取老子的自然哲学,将生态失衡的荒地,还原成动植物的最佳自然栖息地,“它们”在此共生、共存、共容,自然中达到永续,当然这儿生长的茶——别有芬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