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视频】从皇帝到总统都敬重的高僧——虚云

看更多有趣文章……

中国高僧介绍:虚云老和尚

文/郑重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
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煮沤。
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溜。
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这是近代中国佛门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老和尚,在晚年所作的自题诗。我们从其中“ 抛却己事,专为人忧”一句,就不难感受到这一位毕生充满传奇、险难的佛门宗匠,其无我利他、不忍众生苦的崇高情操!民国三十八年(纪元一九四九年)江山易主,内地寺院扰攘不安。当时一百一十岁的老和尚,本有机缘留止香港弘法,然因师念及:“我倘留港,则内地数万僧尼,少一人为之联系护持,恐艰苦益甚;于我心有不安也,我必须回去!”此番心语,可作为师(本文专指虚云老和尚,下同)之大无畏菩萨护法精神的具体表露!

虚云老和尚生于清道光二十年(纪元一八四0年),示寂于纪元一九五九年,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师之弟子苏春圃居士,归纳师住世时,有“十难四十八奇”,第一难即是“生为肉球”。师俗姓萧,为梁武帝萧衍的后裔,湖南湘乡人;父玉堂公,母颜氏。玉堂公与夫人年逾四十而无后,乃相偕祈子于观音亭,归而于夜睡中,同梦一青袍长髯者,头顶观音、脚跨猛虎,跃卧榻上,颜氏遂有娠。

师初出世时为一肉团,母因此惊骇气壅而死。翌日,得一卖药老翁相助,剖开肉团,个中所出男婴,即师也!师由庶母王氏抚育,“生而茹素,不乐世典,见佛像、梵书则喜”。道光三十年(纪元一八五0年)师十一岁,以师兼祧继叔,祖母周氏为订两门亲事。十七岁时,师奉父命迎娶田、谭二氏,师虽与彼同居而无染。师时常为田、谭二氏,讲说佛法,二女亦多能领悟,夫妇竟成闺中净侣法友。此又一奇也!

咸丰八年(纪元一八五八年),师十九岁,决志离俗,潜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请常开老人为剃度师。翌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师惟恐俗家父亲寻访,遂隐居于后山岩洞,专礼万佛忏。

三年后,师二十三岁,以玉堂公告老还乡,师乃回寺门任职事,时为同治元年(纪元一八六二年)。玉堂公旋即于同治三年谢世,庶母王氏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同治五年(纪元一八六六年),师二十七岁,于鼓山任职四年后,为效法古德苦行,乃辞去职事,散尽衣物,仅留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再回后山过岩洞生活。

三年穴居生活,师食松毛、饮涧水,衣不蔽体、须发盈尺,望之若魅,人见怖畏!后幸赖天台山华顶龙泉庵融镜老法师点化,师始悟“持身不如持心”,应效学菩萨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法,如此才是修行正途,时为同治九年(纪元一八七0年),师三十一岁。师自三十二岁至四十二岁,遵照融镜老法师教诲,行脚参学于浙江、江苏名刹,寻访善知识。

光绪八年(纪元一八八二年),师四十三岁,自省出家二十余年,愧道业未成,为报父母养育深恩,发心朝山,自普陀山法华庵三步一拜,直至山西五台山。师于该年七月初一起香,历时二十三个月,在光绪十年六月,圆满拜香超度父母的心愿。师追忆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也因此体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朝山途中,师曾陷入饥寒交迫,痢疾待毙的险境;多亏文殊菩萨所化身的乞丐文吉,及时援救,才得以化险为夷,此亦成为日后众所称美的感应事迹!师于朝礼五台山后,即顺道参访山西、陕西的名山胜境。四十六岁那年春天,与觉朗等多位法师,同住终南山南五台的大茅蓬。

光绪十三年(纪元一八八七年),师四十八岁,静极思动,自南五台下山,入四川,沿西康、西藏,直入佛国印度。尔后,复从水路至锡兰、缅甸;最后,由陆路抵达云南,所到之处,以朝礼圣地为主。师于云南参礼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洱海东方)后,经贵州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参访,时为光绪十五年(纪元一八八九年)。此两年中,师身行万里,除渡海搭船外,会皆步行。师有如下之感言:“水驿山程,霜风雪雨,碛砂峻岭,岛屿榔椰;境风日变,心月孤悬。体力增强,步履轻捷;不特不觉行旅之苦,反思昔日放逸之非!古人谓读万卷书,须行万里路,良有以也!”

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纪元一八九0至一八九四年),师五一至五五岁,行脚于浙江、江苏与安徽,或游学参方,或住茅蓬研习经教。光绪二十一年(纪元一八九五年),江苏高曼寺连打十二个禅七。师于腊月第八个七、第三晚的第六支香开静时,因手溅着护七所冲的开水,手中茶杯堕地,应声而碎;师顿断疑根,当下开悟,有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云:“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苏春圃居士,曾归结师五十六岁前是“福慧双修,随缘消业”的自度时期;五十六岁之后,则是“无我无私,到处开荒”的度他时期。

师后半生“抛却己事,专为人忧”的菩萨行,具体表现在弘法利生,建寺安僧等道务上;行化区域,除中国内地外,还远及海外。四众弟子得戒受度者万余人,乞戒皈依者百十万人;重建橙师道场、大小寺院,总计八十余刹,以宏丽着称者,如云南云栖寺;以庄严著称者,如粤北南华寺及乳源云门寺。师清苦淡泊,百年如一日,总是“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一衲”随身,不住持现成寺院,不接受丰厚供养。

印顺法师于《怀念长老想起佛教》文中,提及师到处修复废圮的古刹,领众搬砖运土,而又不忘坐香参究、早晚课诵、半月诵戒,保存古代禅门风规。

最难能可贵的是,师功成而不居,随缘修复,随缘付托,无丝毫私心!师圆寂前一个月,对来访的弟子开示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做去;做好之后,就要像这块竹板一样,空无所有!”师以“照见五蕴皆空”的般若妙慧,受一切苦不以为劳,于诸功德不取不舍,表现出真修菩萨行者的本色!

纪元一九五一年,师一百一十二岁,遭逢前所未有的灾难,于粤北云门寺,被匪徒以木棍、铁棒毒打,五窍流血,肋骨折断,众人皆以为:师必死无疑。其实,当时师入甚深禅定,梦至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并遵弥勒之嘱咐:“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遂继续住世。

震惊中外的“云门事变”后,师一本“不忍圣教衰”的悲怀,独力周旋,促请主管机关,颁布共同纲领、允许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要求速订佛寺保存及管理办法等,对于一发危秋的佛门,有“继绝举废”的功劳。

纪元一九五九年黄历九月十二日,师以一百二十高龄,示寂于江西云居山,遗偈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曰:“正心正念,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

师护法心切,至死不渝。临终前,还谆谆告诫身边弟子:“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是我拚命争回的!”师殷切期待弟子要坚决守护此一领僧衣,而永久保守的要件,便是人人“以戒为师”。

师不只“抛却己事,专为人忧”,还泽及动物,曾有雄鸡及黄牛皈依、八哥念佛、双鹅绕佛、雄鹅立化、野狐得度等感化事迹。圆寂该年孟夏,师于众执事法师前,交代一己后事,谓:“…火化之后,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做成丸果,放之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激不尽!”并作偈曰:“虾恤蚁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掷江。冀诸受我供养者,同证菩提度众生!”

师慈眼视众生,等施无差别的菩萨行,诚令人敬佩得五体投地。惟愿有缘人恪遵师训,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末法众生,作出苦之舟航!

(文据《高僧行谊》)@*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