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

【京剧欣赏】断太后

包拯勘破恶势力支持善良的瞎婆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京剧《断太后》这出戏很简明扼要,用单纯的三个角色,就把北宋皇室的一件千古疑案交待清楚。京剧中的历史剧,与古代史书类似,文字精简,但内容既深且广。从前,教笔者左传的恩师傅隶朴先生嗜京剧,讲课铿锵有声,犹如老生演员凝炼的演出;他深通易经,以易入史,而左传原本就用到许多易经卦象,易史结合,学生大受启发。
左传具备“艳异富赡”的特色--突出奇异点,然后尽力前进,带出生动丰富的过程与高峰点。史书并非流水账,它有表现性,使人乐于看下去。《断太后》的“断”字就是奇异点,吸引你的注意力,看包拯如何断案。


1. 京剧中包拯就是个“直道而行”的形象,直截了当不搞弯曲,堂堂大正派的角色,金少山演来很有代表性(《打龙袍》剧照)。


《断太后》的情节用预兆、告示、验明太后真伪以及黄绫诗帕的证物来解决疑案,推进平顺,同时又有幽默感、经验老到的呈现。故事是讲:包拯行经赵州桥,忽起狂风括去轿顶(预兆),心想此地必有冤情,于是在天齐庙打尖,命地方(地保)告示大众可到此诉冤。果然有盲眼乞婆前来,自称李太后。包拯恍然大悟,回京奏明仁宗,仁宗始知李太后是自己生母,而刘太后竟然隐瞒仁宗二十年之久。


3. 《断太后》包拯行经赵州桥,忽起狂风括去轿顶,心中纳闷。

这是传统说部“狸猫换太子”中的情节,然而京剧仅有《断太后》、《打龙袍》两出戏来演,清末民初上海流行“连台本戏”,乃以梆子戏的《抱妆盒》、《拷打寇承御》做为头、二本,演出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李桂春录有唱片)。越编本数越多,编的严谨又具温暖感,很受观众欢迎。


4. 包拯在天齐庙设堂,命地保打锣告示大众可到此诉冤。

中共偷鸡摸狗,为了灌输斗争意识,散播仇恨毒素,复制从前连台本戏盛况,也来新编“山寨版”京剧《狸猫换太子》,1996年编为三本,把包拯塑造成华国锋在那斗四人帮呢!2005年再压缩为两本,号称“精品工程版”。包拯、宋仁宗(汪东兴?)、八贤王(叶剑英?)、陈琳与刘太后、郭槐两组人马“耍弄”斗争,陈琳大概是邓小平(资格最老),终于斗垮类似江青的刘太后与郭槐(郭槐一人足为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的合体,坏到不可思议)。


5. 地保引导盲眼乞婆入庙。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演出。


这一新编戏,违背常理,剧中人物没个性、没灵魂、剧情做作与阴森,可说是太假了(既没史书逻辑、也没易经逻辑)。但是三本、两本这系列缺乏人性的京剧之后,为加强影响力,又推出电视京剧连续剧,好像京剧本来就是这样演的。最近更可怕,正式开拍30集电视连续剧,以“写实”的手法搞成钦定本的模样,也就是定了调,蒙骗人民站在邪恶的立场看事情。这数年以来的谎言制造工程,使年轻一辈误把假相当真相。


6. 盲婆辨识真假包拯一。


我们拿京剧《断太后》做比较,立即能发现其扭曲之处。原来京剧《断太后》中仅有的三个角色,包拯、李太后及地保。中共新编的这套:包拯变成特务头子(等着寇玉、八贤王送情报)、李太后是疯婆子(明明眼睛看不见,却能认皇儿)、地保是个爱被打板子的受虐狂(地保范仲华,到衙门自己先脱裤子等挨打,以为就能救回李太后),荒唐的无以复加。


7. 盲婆辨识真假包拯二。


中共利用京剧将人物“恶质化”,一次一次扭曲演出,没人敢吭声,使观众习以为常,心性大变,不由自主加入魔鬼行列而不自知。
京剧《断太后》的包拯形象,过去名净金少山最能诠释,包拯就是个“直道而行”的忠臣,直截了当不搞弯曲,直话直说:简单、正直、公正。如今改头换面,在那与刘后、郭槐勾心斗角,暗地里攻防演练,搞成特务作业的模式,哪有一点正面的气象。
李太后知命守德坚忍,虽沦为盲眼的乞婆,但她有身份,怎么可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呐喊。而且原来的剧本她流落在遥远的赵州,怎么“突变”到汴京,元宵夜认皇儿,“无知”或“故意”去惊动刘后、郭槐,让坏人再度使狠。如此损人不利己的“惊人”行动,是要让观众看李太后的愚笨,看她在那里没有尊严的展现亲情?


8. 包拯认出真太后,立即大礼参拜。

《断太后》中的地保只是个串场的角色(上海连台本戏中给他取名范仲华,说他认盲眼乞婆李太后为义母,照顾她二十年,范仲华这种同情心使人温暖),地保一般能交差了事就行,毕竟他也没有实权。可是用在戏里却成为最好的衬托。地保不无抱怨:“哎呀,别的老爷,怕人家打官司;这位大人筛住锣,叫人家打官司”!这种心态的地保较符合真实的地保,也代表常人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心态,否则二十年太后沦落于当地,他竟会无知无觉。
人物性格:地保缓、包拯疑、李后急;包与李以唱腔相互探测、应对。三者急慢之间,交织出不可思议的情节。按史实“不存在”这个事,但按史实的“不合理”之处(考“宋史”仁宗为李宸妃所生,而刘后抚为己子。仁宗登基,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李宸妃早刘后一年先过世,刘后强欲以宫人礼在‘宫外’办丧事。刘太后死前,仁宗完全不知李宸妃为母。观此刘之嫉抑李宸妃,确无疑义),又恰恰好证明这个事的“存在”是有极大的可能性。


9. 李太后拿出黄绫诗帕给包拯做为证物。


在宫廷里,刘太后权力拢断之下,宋仁宗不知真相,但等刘太后一死,宋仁宗就被告知真相了。中国共产党费尽心机窜改历史,愚弄的不只是中国人,外国人为做生意也不去揭穿它。但对中共塑造出的恶质人物,有感受的人还是能察觉。30集电视剧版“大宋传奇—新狸猫换太子”开机典礼时,被邀演“郭槐”的港星曾志伟说:“郭槐是个坏透了的人,以前我演坏人,不管是《甜蜜蜜》还是《无间道》,他们都有丰富的感情,有着支撑自己坏下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黑道中的道,但郭槐没有,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中共的形象就是这个坏人,它每天按时送到你的萤幕面前,让你不寒而栗,心生畏惧,永远屈服在它的恶势力底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