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画家的水墨之笔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气: 121
【字号】    
   标签: tags: ,

西方人画中国画,会出现什么样貌?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先想到清初的郎世宁。是,郎世宁以西方写实绘画的功底,配合中国皇帝习惯的东方美学,在康乾盛世留下了许多细腻工整、华丽高贵的记录性或装饰性工笔绘画。说是中国画,它有西方画的实体感和丰富的色彩,却少了水墨的灵动;说是西方绘画,它少了明确的光影和空间效果,反又多了中国毛笔的皴擦。当时中国画家多认为这样的作品“匠气”,但皇帝们对西方技法的逼真效果还是感到新奇和满意。

21世纪初,又有一个从小接受西方写实训练和学院教育的俄罗斯画家来到台湾,决心尝试他感兴趣已久,却又完全陌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2012年初,杨安东在台北的国父纪念馆,将他近年的学习成果呈现在台北艺文爱好者的面前。


杨安东作品〈中秋节〉,纸本水墨,2007,70×112cm。(摄影: / 杨安东提供 / 新纪元)

西画基础上,汲取东方绘画精髓

杨安东原名Gavrilov Anton,来自欧俄西南部的萨玛拉市,那里贯穿着欧俄第一大河川伏尔加河,境内小岛林立,景致异常美丽动人。杨安东自小学即进入美术专门学校,一直到最高学府──列宾美术学院,都一直在艺术学习的领域。1989至1994进入国立萨玛拉艺术专科学校,总共修业五年,主修油画,毕业后获有“画家─美术教师证书”。1995年顺利进入国立圣彼得堡绘画、雕刻、建筑美术学院(The St. Petersburg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of Fine Arts ,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简称列宾美术学院)。

在美术学院修业期间,杨安东尝试不同版画制作方式与技巧,如铜板、胶版、单版印刷等。除此,在古典油画技巧专研与油画创作亦有很大收获。他的毕业论文《俄罗斯三百年帝王肖像画》(六件)以版画呈现,之后获有“专业版画家证书”。

在列宾学院时杨安东结识了他现在的台湾妻子,两人婚后回到台湾,杨安东便申请了奖学金进入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创作理论组博士。其实,杨安东在俄罗斯的艺术发展已经颇有成绩:列宾学院期间,他多次参加俄罗斯西-北地区各城市巡回展览;并受聘为圣彼得堡基洛夫国家歌戏院专职艺术家,协助戏剧表演舞台制作;期间还为圣彼得堡Enlightenment出版社从事插画工作,完成三本儿童插画读本。2003年成为俄罗斯画家协会会员,并于St Petersburg以版画(综合媒材)参加当年度的春季展览。

当然,杨安东甘于离乡背井来到台湾的因缘和郎世宁大不同,郎世宁身负着教会和外交的任务,而杨安东则有着家的召唤和归属感——贤淑的太太和热情亲友的支持和照应。同时,他也在台湾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自2004年起,在屏东教育大学视觉艺术教育学系开设“描写与技法”、“油画”、“版画”与“素描”课程;目前也在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部教授“人体素描”以及台北内湖社区大学教授“素描”、“水彩”。有许多学生慕名前来向杨安东学习西方学院式的基本功训练,这是台湾美术教育在过去比较欠缺的。


杨安东在社区大学教画。(摄影/林家弘)

另一方面,对于东方艺术一向兴趣浓厚的杨安东来到台湾,当然不会入宝山空手而回。他在师大受江明贤、林昌德两位教授的亲炙,得以汲取东方绘画的精髓。“我对于国画创作与新技巧的开发一直充满着热情与兴趣,中国画所表现的东方思维与人文情怀,尤其是国画的美学思想与意境的营造,是我在俄罗斯学院画派中所无法学习得到的。”

独创笔法,中西兼顾

从杨安东的水墨画中,我们看到他对水墨媒材控制已然相当纯熟,线条变化、水墨晕染皴擦堪称挥洒自如。若要说和中国人画的水墨有何不同,那就是:西方的精确素描功力还是像本能一般从杨安东的运笔中倾泻而出,只是简化成了畅快的黑、白和不同层次的灰,有时揉和着少许色彩;还是同样的简练、精确。写实的同时又轻松写意,将西方的自信准确有意礼让一些空间给了东方的偶然和随机。有时杨安东还独创了一些笔法,是一种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摸索出来的,符合他中西兼顾的两全笔法。达到这样的成果,很难想像杨安东需要拿着毛笔苦练多久?好像很难,可看起来又好像很简单。

杨安东当然学的不只是技巧。他观察着台湾的乡土人情、民俗信仰,绘制时多采用东方的直幅构图,有时以散点透视铺陈着人们的生活与休闲、有时严谨架构出建筑与延伸的街巷、船只与倒影。台湾人的质朴性格,对习俗的遵循,敬天知命,和杨安东俄罗斯家乡的风景、人物和节庆游行,在他的水墨画中竟然也有了连结和呼应。

不知道郎世宁如果看到杨安东今天的水墨画会有什么想法。郎世宁当时必须迁就中国的皇帝所好,杨安东应该就自由多了。但是若问杨安东对自己的作品觉得哪一张是比较成功或满意的?他的回答是,满意的那一张总是还没有出现。

--转自《新纪元》262期 http://www.epochweekly.com/b5/264/10458.htm
新纪元PDF 版订阅(US$10 52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民以食为天,食物曾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唯一社会活动,中国人也素来珍惜食物,敬爱上苍的赐予。如今时代发展,社会多样化,食物也已经不再纯粹天然。可贵的是,在北欧,有这么一位以关注食物为己任,执著追寻食物真相的丹麦人:克劳斯.梅雅(Claus Meyer)。曾说:“食物料理绝不是为了好玩和享受。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让我们能够思考,也让我们去展现博爱。因此我们人有责任,在所有的事物中,去寻找它们的真和美。这是北欧菜系燃烧的平台,或许是为了丹麦,或许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 八、九十年代,曾经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很多片商开戏,制片人忙得不亦乐乎。那时也涌现出无数的大牌明星,塑造了香港电影的独特风格和味道。但如今香港电影面对大陆市场的挑战,在夹缝中生存,前景充满曲折。陈自强分享他对于香港电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
  • (shown)出道两年,10岁的陈彬睿写了50多篇影评,得到“最年轻的影评家”称号。应邀参加好莱坞动画片《驯龙高手》新片宴会,陈彬睿在群星灿烂的宴会上游刃有余,在众星瞩目中采访了动画片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最开心的是进门时得到两个玩具,出来后还有玩具!
  • 翻山越岭,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长已分不清方向;经受大自然洗礼及岁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断、消失。跟随老流兴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寻根,促成陈洁瑶开拍《不一样的月光》,透过电影,看到原住民对待土地的温柔深情。
  • (shown)张俊杰说,绘画不是技术而是心术,做一个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绘画的基础,艺术的境界走到高处,表达的是对自然与万物的爱。提升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结合,不断提高层次,是没有止境的。
  • 黄家豪是一位怀抱服务热忱与梦想的机车店老板。他喜爱无拘无束的生活并将兴趣与工作结合,凭着一股意志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机车王国。
  • 攀越声乐巅峰喜踏神韵之路--访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1):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艰难曲折歌唱之路。一首气势恢宏的歌,深沉高昂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圆曲的声音世上罕见,像是来自天上,使人身心震撼,进剧院的时候人们带着沉重的负担,走出剧场的时候,使人通体舒畅,背后像是长了翅膀。
  • (shown)(续)攀越声乐巅峰喜踏神韵之路--访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艰难曲折歌唱之路。“贫苦牧民,翻身农奴”的“红色”出身,给圆曲引来了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的机会,9岁那年被选送内地学习文化和医疗,一去就是六年。他必须“听党的话”,“党让干啥就干啥”,“服从组织分配”,要参加政治运动,而他的歌唱天赋,似乎得不到珍惜,他要求改行学唱歌,被组织拒绝。当时虽然圆曲还是一名少年,由于自己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对歌唱事业由衷的向往,他每天早上到湖边吊嗓子,从没有间断过,他在努力地磨炼着自己的意志。等待机会的到来。
  • 英国伦敦众多的中餐馆里,有一家很特别的湖南餐馆,它没有菜单,价格相对很贵,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今,餐馆却是常年客满,需要预订才能就餐。它所谓的菜单上写着“交给我们吧”(“leave-it-to-us menu”)…湖南餐馆的老板彭永双从事餐饮业已经40多年,也是在英华人非常成功的例子。“我们餐馆在这边已经30年,70年我从台湾来到英国,80年来这边开了这个餐馆。…”
  • (shown)来自台湾的湖南餐馆老板彭永双怎样挑战高品味的伦敦客、世界名流,成功经营中国菜餐馆的故事。英国的美食评论家,伦敦《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吉尔.可恩( Giles Coren ) 评论说:“很久以来我就一直认为,这家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餐馆。”彭永双的心愿,是要为中国菜、为华人的餐馆争光。他的餐馆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前来,包括英国王室的人员和电影明星。彭永双这样看待餐馆的成功:“这不是说成功不成功,第一个,你一定要坚守你自己的本分,你的岗位,我一定就是这样,我始终一定要把菜式摆在第一位,把客人摆在第一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