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教育(7):女有四行 德容言功

婆婆与妈妈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行──行为、行动、行事、行文、行善以及品行,举凡生活中的动词都与“行”有关。所谓一言一行都不能马虎,为什么要给女儿们的“行”诸多规范?其实这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累积,摘选出对女儿们普遍合适的言行准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女儿们能平顺一生,危险与耻辱不会加身。

另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由,但现代人多半已经忘了这回事。因为女儿们将来会成为母亲,而母亲要负责教导子女。一个社会的道德、伦常、礼仪、人际应对等等,都有赖母亲们一代代交棒下去。如果女儿们不懂礼、不守道德、应对无礼,那也不必期待她们将来教育出品行高洁的子女,于是社会的崩坏便会加剧。

因为把社会稳定力量的责任加在女儿们的肩上,因此《女诫》提到妇行有四种,一曰妇德,二曰妇容,三曰妇言,四曰妇功。

“夫云妇德,不必才名绝异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言,不必口辩词厉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污,是谓妇容;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专心纺织,不好嬉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做到这四点是女子的基本功,每一项都不可少。班昭认为要做到“德容言功”是非常容易的,做不做只是存乎一心。她还引述了《论语‧述而第七》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吗?只要我心里想达成仁,仁就在眼前。)

所以“德容言功”和“仁”一样,都是存乎一心而已。真的这么容易吗?或许在汉朝时是如此,但如今的女儿们要做到这四点,可能先要与已经变异了的社会价值观抗衡一番。

男女有别,善自珍重

首先讲妇德。《女儿经》里要求闺阁女儿们必须“莫与男人同席坐,莫与外来女人行。兄弟叔伯皆避忌,惟有娘亲步步从。”但现代社会里男女同校,出入同席。不要说女性朋友了,男性朋友一般也不少,更别提连自己的兄弟叔伯皆避忌了。说句玩笑话,有些女儿们与母亲关系不佳,少有好言好语,《女儿经》里的要求恐怕根本是反过来做的。

但是这样的要求摆在现代社会有错吗?家中有女初长成的父母们最恐惧的恶梦就是女儿们受到伤害甚至被杀害。翻开历来的重大凶杀命案,随机案件远低于熟人加害案。也就是说年轻的女性受害人,往往是被认识的人杀害的。这些加害人有些是受害人的男朋友、同居人、同学,又或者只是偶然机会认识的新朋友,没有任何的感情瓜葛。只因为拒绝对方的追求,所以才被痛下杀手。

性侵害案件也是一样,熟人与约会强暴占性侵害案件的高比例。我们往往让女儿们防范陌生人,殊不知狼人可能就在她身边。

要如何防杜这样的悲剧呢?回头看看《女儿经》里的要求,如果改成“莫入男人房舍,对兄弟叔伯亲切有礼,女儿房舍男人止步。”可能比较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另有一点也应该防微杜渐。很多女儿们求学过程中必须住校或在外租屋,为了安全与经济上的双重考量,便与其他的女同学一起租屋。上列的标准应该一体适用于分租的对象。因为有不少案例都是一个房客出了问题,其他无辜的房客也遭了池鱼之殃。所以女生宿舍男宾一概止步,这是个不能打破的原则。

守贞洁,人生无悔

最近婆婆与妈妈遇到一个想要离婚的年轻女子。因为当年结婚是“奉子女之命”不得不婚,与先生感情一直不和睦。虽然先生既无外遇也无家暴,但从她眼底看来这个婚姻是无可挽回了。可是毫无经济基础的她既想离婚,又想保有三个小孩的监护权,还想要她先生支付子女的抚养费。基于模糊的法律常识,她知道自己的胜算似乎不大,所以想要寻求律师的协助。

但婆婆与妈妈觉得她需要的不是一位律师,而是心灵的导师。如果从她先生的角度看出来,凭什么在他毫无过失的情况下,既要失去太太小孩,还要付钱给太太去单独养小孩,然后他落得妻离子散,人财两失?如果这位年轻女子永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欠缺自省与包容,那么她即使离成婚并顺利带走小孩,恐怕接下来的人生也未必顺遂。

以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为警惕,闺阁女儿们最不该犯的错就是婚前性行为,而且还怀了孩子。这错误的行径使得影响她人生的极重大部分──婚姻,建立在一个不稳定的基础上。她一直怀有怨念,觉得自己与先生并不合适,并且越想越不合适。当年为了孩子而结婚,如今为了自己的不快乐而想离婚。这样的人生实在太折腾了。

新娘的白色婚纱像征的是贞洁,台北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的翠玉白菜,是清朝时闺阁女儿出嫁时的压箱嫁妆之一,意思是这个女儿是“青青(清清)白白”出嫁。

不会珍重自己的女儿,不会得到男子的珍重;不懂得珍重女儿守贞洁的男子,不值得女儿看重。让女儿们出嫁时都带着一个翠玉白菜吧!

没有丑女儿,只有懒女儿

再来讲妇容。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确如此。一个懂得自己的女儿就懂得藏拙并且适当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现代的化妆术与造型设计,使得变装前与变装后如同点石成金般的例子数不胜数。其实这只需要很基本的图像概念就能做到。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发型与肩线。拉高头发可以使圆脸变长,加宽肩线可以使体型变小。利用简单的道具,例如发夹与发箍即可拉高头发,加一组垫肩即可加宽肩线。至于更细微的部分,像利用眼影、假睫毛等,都可以创造出明眸善睐的效果。

到了适宜化妆的年龄时,女儿们应该上几堂化妆课,并懂得以最经济与省时间的方法达到最适合自己的效果。但千万不要忘记了卸妆比化妆更重要,不要走出门是个美女,在家里是个腐女。永远做个表里一致的女儿,这是恒久不败的上策。

不道人短,不说己长

最后讲到妇言。妇功的部分在“民以食为天”那一课讨论过了。

班昭用最精简的几句话把妇言的要求说尽了。“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也就是要选择适当的词语,不出恶言,在适当的时间才说适当的话,不要惹人厌恶。

说起来也很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的思绪纷乱,也就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非得一吐为快;有时则是思绪清晰,字句在理,但却是得理不饶人。

有一种吵架,女儿们是吵赢也算输,吵输了更是输。例如和丈夫争吵或者和公婆争吵,吵赢了只不过是得到一时的痛快,却输了婚姻与家庭和谐,得不偿失。西谚有云:“为婴儿洗澡后,倒掉洗澡水时不要连婴儿都倒掉了!”就是这个意思。

前文提过女儿们出嫁时最重要的“一字真言”便是“忍”字。忍一时之气免百年之忧,这绝对是真金不怕火炼的至理名言。

其实女儿们只要问问自己的心,当自己骂得痛快之后,当看着对方不开心的时候,自己真的得到快乐了吗?还是自己也一样难受?那么何必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尤其记得一个重点中的重点,不止口出恶言行不通会让人记恨一辈子,把恶言写成文字寄给别人更加行不通。有时候对方已经忘了这回事,不小心又翻出这段文字来时,所有的新仇旧恨都再次涌上心头(何况有时还会成为呈堂证据,被用在你永远料想不到的地方)。所以千万不要在一时气愤时留下任何文字纪录。文字,是值得尊重的发明,永远不要用于恶言恶语,必能保女儿们平顺无忧。

其实有关女儿们的“行”是讲不完的。还有如何与邻人、妯娌、仆从们相处的要求,当然如何教育子女也有相应的要求。本文仅归纳历史上许多名人教育子女的重点,做为“行”的总结。那就是一个“俭”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的这段话非常经典:“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现代有人以为俭是小气、贫穷,炫富才是身份的表征。其实这只代表了此人内心的空虚,既难以明志也无以致远。

讲完了食衣住行,接下来婆婆与妈妈要谈谈女儿们如何交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女儿们自己是否也符合这个益友的标准呢?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宋朝的赵康靖非常重视纯净心意,他曾用一个瓶子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来检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
  •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是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深明大义,励子从戎,并鼓励岳飞精忠报国,被传为千古佳话,世尊贤母。
  • 陈廷敬修身敦行、淳厚、谨慎是其基本处世作风,以卓越的学识和高洁的人品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被人们称为官品、人品、文品俱佳的一代贤相。
  • 宋濂,明朝初年浦江人,一生坚定不移的追求圣贤之道,数年如一日,刻苦学习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人。
  • 只见晏婴从容的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的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杼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
  •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见义而为的善举,是人应尽的一种社会责任…
  • 韩宜可,明朝浙江山阴人,洪武初年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为人正直,以尽职敢言而著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