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别号雅谈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961
【字号】    
   标签: tags: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在北宋时期已被广泛使用,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到再晚一些的南宋初年,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曾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诗中所歌咏的就是砚、笔、墨、纸。

在中国最早的释义辞书《尔雅.释器》中云:“不律谓之笔。”(蜀人呼笔为不律)《说文解字》云:“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有一篇以毛笔为题的拟人化讽喻散文《毛颖传》,世人遂以“毛颖”称之。《毛颖传》中有:“秦始皇使恬(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故后称毛笔为“管城子”。又有:“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故又称毛笔为“中书君”。

自韩愈为笔赐名后,其他文人亦纷纷效仿。因笔束毛而成,故又称毫。宋梁同翰称笔为柔毛,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唐冯贽拜之为龙须友。毛笔的笔杆以竹管制成,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以“管”谓之,曰︰玉管、翠管、银管、象管、筠管、斑管、毫管、寸管等。又因其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又唤为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等。

  

墨,称“陈玄”,也称“龙宾”,典出于唐冯贽编纂的《云仙杂记》。一天,唐玄宗见御案墨上有一小道如蝇而行,叱之,小道呼“万岁”,自称是墨精“龙宾”。唐墨用龙香剂制成,故又称“龙香剂”。

唐文嵩撰《松滋侯易元光传》,以墨拟人,为墨立传:“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墨君姓易,是因为燕地的易水盛产名墨,由松树燃烟制成,所以其先号青松子。
唐李廷的《藏墨诀》中称墨是“乌玉块”。墨以黑而光者为贵,“玄光”亦是墨名。

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

  

古代制纸多以楮树为原料,因称楮先生。宋陆游〈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有:“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因为纸由麦秆制成,故又称“麦光”,苏轼〈和人求笔迹〉就有“麦光铺几净无瑕”诗句。
汉代服虔《通俗文》内谓:“方絮曰纸”。“絮”指原料,而“方”就是成品形状。“方絮”的意思就是说:纸是水中的絮经过滤水之脱水,粘结后而成的方形物。后来,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纸面更加洁白平滑,故又称纸为“滑砥方絮”。

唐文嵩在《即墨侯石虚中传》曰:“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拜即墨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就成了砚的拟人代称。

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一品种)写过一篇《万石君罗文传》传记,谓“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后来,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砚台,都统称石君。

古人读书人将书斋中的各种书画用品,以友相待,所以砚又被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房四宝中的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激砚名列前茅。歙砚原料产于婺源龙尾山、仙霞岭一带,绵延数百里。尤以龙尾山西麓武溪乡产高档的砚石料。龙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谋潭,草木葱贫,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现山”之誉。从《婺源县志》上看,产石之佳者,不尽在龙尾山,尚有驴济,洗泥坑、洞灵岩等处。统称歙石,或婺源石。
  •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酷爱书法绘画,召奚廷担任墨务官,并赐给“国姓”。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 关于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文字供考证。倒是生产宣纸的泾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蔡论的弟子扎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惰。年复一年,终未如愿。一天,孔丹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 孔丹取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这就是后来的宣纸。还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太平县徒迁经县避难,见峡谷水清檀肥,逐定居于此,以察论本为生业,世代相传。如今小岭纸厂的曹运声、曹慈源、曹于南三位老艺人,均系曾氏后裔。可以说,宣纸的生产如纸的发明一样,绝非成于一旦,功就一手,也是无数能工巧匠经过长期苦心研制的结果。
  • 宣笔的产地泾县青戈江上游的花林,是个青山叠嶂、碧水如带、翠竹壁合、幽逸秀丽的地方。泾县产笔,历史久远。相传古代自有书契以来,中国便开始有笔,不过早期的毛笔很简易,也不叫笔。战国时期楚称笔为聿,吴称不律,燕称弗,到了秦代始称为笔。据记载,公元前二二三年,秦将蒙恬南伐楚国,路过中山(即现在宣城、泾县一带),得到毛纯质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笔。后人因称豪恬为笔工之祖师,那么,这种以中山之毫所制的亲笔,应该说就是宣笔的祖先了。
  •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 毛笔虽然是书写的工具,但随着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的珍玩古物。但毛笔不易保存,笔毫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更着眼于装饰意浓厚,色彩艳丽的笔管上。
  • 砚和笔,墨的诞生好比是孪生兄弟,几乎是同时出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它们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形于商周,成长发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清为其鼎盛时期,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正渐渐地成为实用而精美的艺术品,在各个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色,并产生了一些光耀古今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作品。
  • 您知道过去中国北方在冬天为了防止墨水冰冻,发明一种可以在砚台底下注入温水的“暖砚”吗?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即日起,至三月二十日止,将展出唐朝起至民初及日据时期,共五百多件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及让你意想不到的有趣文房珍玩,欢迎民众在黄历新年期间参观。
  • 您知道过去中国北方在冬天为了防止墨水冰冻,发明一种可以在砚台底下注入温水的“暖砚”吗?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即日起,至三月二十日止,将展出唐朝起至民初及日据时期,共五百多件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及让你意想不到的有趣文房珍玩,欢迎民众在新年期间参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