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

石头的代价:为我的村子盖一所学校

苏珊.厄巴奈克.林威尔(Susan Urbanek Linville) 译者:李淑珺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从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开车到奈卡叶兹村要一整天。主要的公路横越过沿着维多利亚湖北岸的台地,之后开始慢慢爬上西南方的高地。这个区域的西边是刚果共和国,南边临卢安达。鲁文佐里山脉(Rwenzori Mountains)、西瑞夫特(Western Rift Valley Lakes)湖区、好几个乌干达的国家公园,以及世界上仅存的山地大猩猩栖息地都在这里。这个地区充满令人敬畏的美景,但也是众多穷困人民的家乡,其中大多数人是勉强靠着种作自给自足的农民。除了这样壮丽美景与惊人贫穷的强烈对比以外,更让人惊异的是这里始终存在的坚毅的希望。

好几年前,我跟威西格叶.杰克森去了奈卡叶兹(Nyakagyezi)。他在行前已经告诉过我,他在那里建立爱滋孤儿学校的感人故事,我也认为我已经准备好为写这本书进行研究。我在电视上看过非洲是什么样子,不是吗?干燥的热带草原、肚子膨胀的孩童、茅草棚屋,以及原始的生活处境。

我很快就明白自己是个天真的“木祖古”(白人)。这里不是我本来心里描绘的单纯的非洲,而是一个复杂的共生环境,穿着西装的男人走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缘,香蕉树随意生长在房子的前院,长腿的鹳鸟在树上做巢,就像是后院里的燕子或知更鸟,还有小孩子,到处都是小孩子不断叫我,渴望获得注意。

我们行驶在有铺面的公路上的最后一站,是杰克森的亲戚在鲁昆吉里(Rukungiri)这个小镇开的一间小餐厅。鲁昆吉里有着小小的商店、狭小的餐厅,以及露天的酒吧。杰克森帮自己买了玻璃瓶装的芬达汽水,帮我买了一瓶可乐,附了吸管。他在鲁昆吉里聊着家人的近况,我则打量着自己的处境。我没有预期到会遭遇文化冲击,但此时我确实是在陌生土地上的一个陌生人。这是我人生中觉得最不协调的一次经验。突然间,我成了少数人,用着奇怪的口音问问题,不知道厕所在哪里,也不知道何时该握手。那天所有人都对我很友善,却无法减轻我格格不入的感觉。

在鲁昆吉里之后,公路转向西方,而且路面越来越显得饱经辗压而泥泞不堪。杰克森跟我说过,他童年时会跟朋友在峡谷间的河流游泳,但我没有料想到接下来会看到的场景。他们所称的“安纳谷”是一座壮观的峡谷,两侧是一层层的香蕉园跟菜园,由喷出一道道彩虹的瀑布所灌溉。我目瞪口呆。如果地球上有伊甸园,这里就是了。

“已经快到了,”杰克森说。“奈卡叶兹就在另一头。”

在我看得嘴巴阖不起来时,车子颤巍巍地往下走,而杰克森谈起他的家人。我很快就要见到我们之前在国内,在数次工作会谈中,他所描述的那些人。妈妈会打着赤脚出来迎接我们,她开朗的微笑会照亮整个世界。“塔塔”(爸爸)会面带不悦但尽量客气地跟我握手。菲妲姊姊则会准备好一顿大餐,并且不断叫我们吃啊,吃啊,多吃点。

当我们来到安纳谷最底下的铁桥时,太阳已近西沈,阴影让我看不清楚河流。我想像它搅着泥沙的激流钳住我的腰,将我往下拉到黑暗中,就像爱滋病危机开始在非洲蔓延时,让许多人的人生陷入黑暗一样。这个念头重新燃起了我的使命感,也让爬上峡谷对面的这段路感觉像是永无止尽。

我们在闪耀的星星开始映入眼帘时,爬到了峡谷的顶端。峡谷的这边没有电力。坎布佳(Kambuga)的医院有电灯,是因为那里有柴油发电机。

“这里好暗,”我说,然后微笑了起来。杰克森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太太贝兰达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但这些我笔记中的字句直到此刻才变得活生生起来。

杰克森哈哈一笑。“我以前一天到晚摸黑走这些路。我的脚知道这里大大小小的石头,从来都不会迷路。”

我心想,会不会就是这精准无误的方向感让他绕了一大圈又回到这里。许多幸运能完成大学学业的乌干达人都不会回来家乡,但是杰克森与众不同。他有许多让他景仰的模范,例如孟都.卡谷奈拉(Mondo Kagonyera)教授,这位从来不曾或忘自己同胞的当地人的英雄,以及杰克森的哥哥,这位年复一年回来,跟自己家乡分享财富的慷慨人物。此外杰克森还有坚定的信仰。

我们在狭窄的小路上颠簸前进,然后我注意到树林间有一点微小的亮光。一开始我以为那是星星,因为非洲的星星比我在国内任何地方看过的都亮。但是当我们靠近时,我发现那是一盏电灯。

“这是学校里唯一一盏灯,”杰克森说。

在接下来的好几周跟好几年里,这唯一一盏灯成为杰克森的计划的象征,就如它所照亮的学校也成为村落里一整代因致命疾病而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所仰望的灯塔。对我这个“木祖谷”而言,它也是一座灯塔。是它让我绕了地球大半圈,来记录一个充满决心与毅力的感人故事,并在结束这段旅程时,因为杰克森深信孩子跟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而深受激励。

威西格叶.杰克森先前已告诉过我他如何在这个农村长大,如何失去家人,以及如何艰辛地建造了这座打破成规的学校的头两间教室。当我们越来越接近时,当时已有六间教室的奈卡爱滋孤儿学校终于出现在树后。

“我们今年有一百一十六个学生,”杰克森点头并微笑着说。我可以看到他眼中涌出激动的泪水。他一向表现得像个务实的男人,但是我知道这所学校跟这些孩子在他心中占了很特别的位置。

我在村子里待了一星期,在学校里工作,也造访了周围的乡野。我握了许多手,认识了许多亲切好客的人,多到我记不清楚。我跟许多主席、牧师、头目,与教师谈过话。我亲眼见到这所学校赢得的声誉来自什么样的基础。但是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学生们微笑的脸孔跟好奇的表情,还有某一晚我们在我点着油灯的公寓里练习英文时,他们学习的饥渴。

我也记得他们迎接我时唱的歌:

“我们好开心,真开心
可以迎接你,亲爱的客人,
在此时此刻来到这里。
请一直回来这里,
让我们欢迎你,
欢迎来到奈卡这里。”

正如我所受到的欢迎,亲爱的读者,我也欢迎你来体验威西格叶.杰克森.卡古里奋力拯救一整个世代儿童的冒险历程,与这个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

欢迎来到奈卡。

摘自《石头的代价:为我的村子盖一所学校》
作者:威西格叶.杰克森.卡古里、苏珊.厄巴奈克.林威尔
原文作者:Twesigye Jackson Kaguri、Susan Urbanek Linville
译者:李淑珺

脸谱 出版社 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种撤去等级、伦理的藩篱,纯属心智性情的交情,对“后生”者的鼓舞与濡染特别深刻。我一生受惠于高明,心中常怀感幸。
  • 话说刚本,以我这些时日和他的相处与认识,觉得这个年轻人蛮符合《圣经》所说:“灵巧像蛇,驯良像鸽”的特质。
  • 这些树,种在道路两旁,疾驶过去的车轮溅出的脏水喷在树干上,天空漂浮着的濛濛细灰,静悄悄地下来,蒙住每一片向上张开的叶。
  • 旅居德国著名环境学者王维洛撰写的《三峡工程三十六计》出版发行了!这是当前世界上在各种文字中,第一本系统记载论述中国三峡工程是如何开始,在进行中使用了什么手段,以及三峡工程将会给中国的环境与民众带来哪些问题的书籍。
  • 人生的际遇难料,缘分无时,难以强求,缘分来时,难以阻挡。1982年出国,希望能在内科学深造。阴错阳差,或说是因缘际会,在许多贵人相助之下,以一种“随缘/不强求”的心情,进入了放射肿瘤科的领域,没想到竟然误打误中的深深爱上这一专科。
  • 新闻记者出身的美国作家玛夏.汉弥顿2007年3月出版了一本小说《骆驼移动图书馆》,这本书以东非肯亚用骆驼运送图书,当作偏远地区民众的精神食粮或教育工具的实况为背景,虚构出一篇长篇小说,叙述文化差异下,所谓的国外救助活动所带来的困扰。
  • 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也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花了好大的力气、好多的时间之后,竟然发现一切不但白忙一场,而且要回到原点还不容易呢!欲哭无泪啊!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幽默。
  • 我想这样的经验多多少少烙印在一般人的心中,以致于当谈到有关“死亡”的议题时,便唯恐避之不及。“死亡”似乎有种神秘力量,需要面对它,却又想逃开它,最好还是不要提起它。
  • 我们生活的世界目前正快速地在转变,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就像《绿野仙踪》里的桃乐丝一样,感到自己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仿佛我们被抛掷到怪异的国度 上,放眼望去全是一片陌生。
  • 她的睿智话语如荒漠甘泉般汩汩而出,让人看了不仅欢喜,更有如被洗涤后,一片清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