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文化”的怪胎 薄熙来与“二次文革”

人气 25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肖恩综合报导)文革中因被“61人叛徒集团案”牵连,而受到强烈冲击的薄熙来在主政重庆之后,居然搞起了“唱红打黑”的“二次文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将重庆打造成一个“红都”,薄熙来本人也被国内“毛左”称之为其精神领袖,“毛泽东思想在重庆回归”等。

在毛泽东发动的意在整垮其党内对手的“文化大革命”中,薄熙来一家无疑是受到强烈冲击的。薄一波作为文革中第一大案“61人叛徒集团案”的首犯,在1967年初,被红卫兵从广州疗养地揪回北京,受到康生等人的批斗和迫害。薄一波的原女秘书、第二任妻子胡明被迫害致死。薄一波的家也早被洗劫一空,工资取消了,尚未成年参加工作的孩子无家可归,没有了生活来源,可以说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1967年12月下旬,20岁的薄熙永、18岁的薄熙来、16岁的薄熙成,都被投入了监狱。据资料披露,当年18岁的薄熙来是因为流氓罪、偷窃罪被投入监狱的。后来薄熙来在其简历中,将1968-1972年的这段监狱生活改称为“文革中进学习班参加劳动。”

滑稽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文革迫害的人,居然在掌握一定权力之后,为了取得更高的领导权、取得中共第一高位,居然大张旗鼓地在重庆搞起了“唱红打黑”的“二次文革”。

薄熙来与重庆“二次文革”

在薄一波刚开始被批斗的时候,当时红卫兵组织“联动”成员的薄熙来,不但当众批斗自己的父亲,还曾在众人面前,把薄一波的肋骨踹断了三根。对此,薄一波大加赞赏地评价说“看他这个六亲不认,手毒心狠连他爹都往死里整的样子,这小子真正是我们党未来接班人的好材料。今后肯定会有大出息。”

果然,被视为太子党的薄熙来一路很有出息地做到了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而且也举起了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在薄熙来的领导下,重庆搞起了“唱红打黑”的二次文革。

有媒体总结了薄熙来“唱红打黑”的真正目的。“唱红”是为了安抚军中和政界的保守派,这里包括江泽民和李鹏。“打黑”,是为了骗取老百姓的信任,更能名正言顺地把汪洋、贺国强等党内对立派的旧部打倒和清除。

有消息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所谓的“唱红”就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和传箴言的运动,并向各学校指定27首必教必唱的革命歌曲,又发布《毛泽东语录》等红色短讯,使重庆有“西红市”的称号。此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部分支持者的狂欢,如毛左派网站“乌有之乡”称赞其为“毛泽东思想在重庆回归”,甚至高呼“薄熙来精神万岁”。

“打黑”不仅全部清除了异己,而且,顺应民意,给他们分别安排了最佳角色:是老板的,给戴上“黑帽子”,再抢夺他们的“大蛋糕”,送人情给中南海的关系户;是官员的,摘下“红帽子”,逼其举起保护伞,承认罪行,逗得老百姓特开心。

这就是毛泽东“文革”的翻版。毛在文化大革命中为铲除异己,打倒党内最大的对手刘少奇,发动群众、利用不谙世事的红卫兵狂热地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唱革命歌曲、抓反革命的群众运动。

恩将仇报的薄一波

中国有句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薄熙来有此“不凡”的表现,自然与其父亲薄一波的言传身教有关。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61人叛徒集团案”。1967年3月16日,中央文革小组在毛泽东授意下,制造了薄一波、安子文、杨献珍等“61人叛徒集团案”,以此作为向刘少奇开炮的重型炮弹。

1978年,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顶住种种压力,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61人叛徒集团”这一特大冤案很快得到平反。当时的邓小平就曾经问胡耀邦“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因为这一案子是由当时的毛亲自定案的。可以想见当时胡耀邦所面临的压力。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被平反的“61人叛徒集团案”之首的薄一波,在1986年居然伙同他人对力主为其平反的大恩人、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发难,将胡踢下总书记的大位。

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凸现中共内斗的残酷和薄一波的卑鄙人格。自然对薄熙来有相当大的影响。

“党文化”熏陶出来的怪胎

有评论指出,文革结束之后,尽管中共开始纠正“文革”的错误,但仅仅平反了“内斗”中所制造的那些冤案而已。为了继续维持中共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邓小平等人阻拦了思想界、文艺界对“文革”的深层次反思,以及对毛本人的进一步追究,将罪恶推给“四人帮”和“林彪”所谓的两个反革命集团了事,致使“文革”遗毒一直存在,“党文化”的思想一直在迷惑着世人。

人格低劣、六亲不认,而又受到共产党文化熏陶的怪胎——薄熙来,最终能够成功地在重庆搞起了这个轰轰烈烈的“唱红打黑”的二次文革,并得到一部分被欺骗的社会底层民众和“毛左”的追捧,自然与此有关。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姜维平:薄熙来与政敌三场内斗
【独家】姜维平:薄熙来与黑社会
姜维平:薄熙来与中央巡视组的较量(上篇)
姜维平:邓朴方下重庆 薄熙来与其冰释前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